图书介绍

产权改革非平衡与农地可持续利用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产权改革非平衡与农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 孙国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342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1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产权-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产权改革非平衡与农地可持续利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1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2

第三节 几个基本概念4

一、经济人的有限理性4

二、机会主义倾向5

三、搭便车5

四、制度及制度变迁7

五、所有权与产权9

六、土地制度12

七、土地产权12

八、土地产权制度14

九、农村土地产权制度14

第四节 框架结构与研究内容15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17

一、理论创新17

二、方法创新和不足18

第一章 产权与权力:论土地要素的性质与理论19

第一节 引言19

第二节 土地产权的历史衍变21

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产权制度21

二、奴隶制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与封建土地私有产权制度21

三、资本主义土地私有产权制度22

四、社会主义的土地公有产权制度23

五、简评24

第三节 理论回顾26

一、环境、资源禀赋与经济系统的自我积累26

二、公平与效率的内在要求27

三、利益博弈和诱致性变迁29

四、简评37

第四节 土地要素的性质:一个新的理论解释38

一、多变的理论与不变的土地特性38

二、土地的自然属性与资本的社会属性40

三、国家权力与伪土地所有权的结合41

四、家庭承包制的自然经济性43

五、国家权力如何体现对农民利益的市场化保护44

第五节 小结46

第二章 城市和农村产权改革非平衡48

第一节 引言48

第二节 农村产权改革49

一、改革背景49

二、改革阶段52

三、改革之争与改革“红线”57

四、简评60

第三节 城市产权改革61

一、改革阶段62

二、改革理论62

三、土地要素安排65

四、简评67

第四节 产权改革非平衡的提出及成因比较68

一、界定68

二、背景比较69

三、产业特征和生产要素的主导性比较70

四、社会体制、意识形态和理论创新比较72

五、土地所有权层级和管理体制比较74

六、紧迫性和结果比较76

第五节 实现平衡:对农地集体所有的进一步思考78

一、农地集体所有权“锁定”78

二、农地集体所有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80

三、公正性问题与进一步的反思81

第六节 小结83

第三章 产权改革非平衡、原始积累与农地可持续利用86

第一节 引言86

第二节 产权改革非平衡与原始积累问题(一)89

一、“圈地”与原始积累89

二、“圈地”现象的制度必然性91

三、原始积累中土地产权安排的正义和非正义93

四、产权改革非平衡与“圈地”93

第三节 产权改革非平衡与原始积累问题(二)95

一、经济系统工业化过程中的第一次原始积累95

二、经济系统商品化过程中的第二次原始积累98

三、产权改革非平衡与两次原始积累100

四、“圈地”现象中的学习效应和棘轮效应101

第四节 土地的积聚效应与原始积累的显性向隐性转化102

一、原始积累的必然与土地之间的关系102

二、积聚效应与垄断租金104

三、产业升级与土地原始积累的显性向隐性转化105

四、简评:一个基于收入再分配的理论总结107

第五节 “用脚投票”:农民对农地产权主体缺位的无奈选择108

一、选择的经济学和伦理学解释108

二、农民选择的主客观条件110

三、土地抛荒仍需通过农民的自主选择解决112

第六节 小结:农地可持续利用的神话114

第四章 农地集体所有、经营模式与农地可持续利用117

第一节 引言117

第二节 文献综述118

一、关于土地市场和农村经营模式118

二、关于农地产权及其变迁125

三、农地可持续利用及其与农地产权的关系128

四、存在问题及其改进131

第三节 一个新的研究框架132

一、农地可持续利用与经营模式的内在关系及其创新机理132

二、经营模式、产权创新与政府职能的内在关系及其创新机理134

三、农地可持续利用的产权支持和监督考核体系137

第四节 变量解释139

第五节 实证和案例分析142

一、组织化程度(OR)142

二、非农业就业机会(nFEO)144

三、预期(E)145

四、非农地化系数(nFU)147

第六节 小结152

第五章 对浙江省的实证分析154

第一节 引言154

第二节 对浙江省相关指标的统计描述154

一、一般性描述154

二、相关性分析159

三、基本结论163

第三节 浙江省农地可持续利用现状分析163

一、浙江省农地可持续利用的投入现状164

二、浙江省非农地化系数167

三、浙江省农村居民非农业就业机会169

四、组织化程度和预期178

五、小结190

第六章 结论192

参考文献195

致谢2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