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134478.jpg)
-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5434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233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13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篇 建置 政区第一章 建置62
第一节 建置沿革62
第二节 境域64
第二章 行政区划67
第一节 清及清代以前67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6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73
第三章 乡(镇)79
第一节 都濡镇79
第二节 丰乐镇81
第三节 黄都镇82
第四节 涪洋镇83
第五节 镇南镇84
第六节 砚山镇84
第七节 浞水镇85
第八节 茅天镇86
第九节 柏村镇87
第十节 大坪镇88
第十一节 泥高乡89
第十二节 分水乡89
第十三节 蕉坝乡90
第十四节 红丝乡91
第十五节 石朝乡92
第二篇 自然地理第一章 地质93
第一节 地层93
第二节 地质构造96
第二章 地貌97
第一节 地貌特征97
第二节 地貌类型100
第三节 地貌分区102
第三章 气候103
第一节 气候要素103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109
第四章 水文112
第一节 地表水112
第二节 地下水115
第三节 水能资源116
第五章 土壤117
第一节 土壤类型117
第二节 土壤分布及质地120
第三节 土壤普查123
第六章 自然资源127
第一节 土地127
第二节 植物129
第三节 动物130
第四节 矿藏135
第五节 主要旅游资源142
第七章 自然灾害144
第一节 旱灾144
第二节 水灾145
第三节 雹灾146
第四节 其他灾害148
第三篇 人口151
第一章 人口变化及其分布151
第一节 人口变化151
第二节 人口分布155
第二章 人口结构156
第一节 性别、年龄结构156
第二节 民族结构161
第三节 行业、职业结构161
第四节 文化结构165
第五节 姓氏167
第三章 人口控制171
第一节 计划生育171
第二节 政策措施175
第三节 服务与管理177
第四篇 民族179
第一章 族源、族称及民族分布179
第一节 族源 族称179
第二节 民族分布181
第二章 民族习俗184
第一节 仡佬族184
第二节 苗族185
第三节 土家族187
第三章 民族工作188
第一节 机构188
第二节 民族识别188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191
第四节 民族干部193
第五节 民族经费194
第五篇 经济综合管理第一章 经济综述196
第一节 经济发展196
第二节 经济结构202
第三节 建设投资207
第四节 经济效益209
第五节 国民收入分配212
第二章 经济管理214
第一节 计划管理214
第二节 统计管理216
第三节 审计监督219
第四节 土地管理224
第五节 物资管理228
第六节 物价管理230
第七节 工商行政管理237
第八节 标准计量管理242
第九节 计划供应票证管理246
第十节 烟草专卖管理252
第六篇 农业综述第一章 农业发展与农业结构254
第一节 农业生产发展概况254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255
第二章 生产体制260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260
第二节 土地改革261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262
第四节 人民公社265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266
第三章 生产条件267
第一节 耕地及劳动力267
第二节 农业机具269
第三节 肥料273
第四节 耕作制度274
第五节 农田基本建设276
第六节 农业区划277
第七节 水土保持281
第八节 气象预测预报282
第四章 扶贫开发与土特产品284
第一节 扶贫开发284
第二节 土特产品289
第七篇 种植业292
第一章 粮食及经济作物292
第一节 粮食作物293
第二节 经济作物300
第三节 果蔬种植304
第四节 良种推广306
第五节 主要作物栽培309
第六节 农作物保护313
第七节 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315
第二章 烟草318
第一节 烤烟发展概述318
第二节 栽培321
第三节 烘烤323
第四节 生产扶持325
第五节 经营管理326
第八篇 养殖业328
第一章 畜牧328
第一节 发展与管理328
第二节 畜禽品种及养殖330
第三节 水产336
第四节 疫病防治337
第五节 草场及饲料343
第六节 国营生产场、站347
第二章 蚕桑348
第一节 蚕桑发展概述348
第二节 蚕业养殖与蚕茧收购349
第三节 缫丝与销售354
第九篇 林业356
第一章 林业资源356
第一节 林木结构356
第二节 经济林木 林副产品362
第二章 林业生产363
第一节 营林363
第二节 木材经营369
第三章 林政管理372
第一节 机构372
第二节 管理372
第十篇 水利376
第一章 水利工程376
第一节 蓄水工程377
第二节 引水工程380
第三节 提水工程384
第四节 人畜饮水工程386
第五节 防洪抗旱389
第二章 水利管理391
第一节 机构391
第二节 管理391
第十一篇 工业393
第一章 工业经济综述393
第一节 手工业及私营工业393
第二节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95
第三节 工业经营体制396
第二章 工业行业399
第一节 汞 钢铁399
第二节 煤炭工业404
第三节 电力407
第四节 烟叶复烤417
第五节 化工 建材 机械421
第六节 食品425
第七节 轻纺427
第三章 企业及产品选介430
第一节 企业选介430
第二节 产品选介433
第十二篇 乡镇企业第一章 综述435
第一节 发展概况435
第二节 经济体制436
第二章 产业437
第一节 产业结构437
第二节 产业分布443
第三章 企业管理443
第一节 管理体制443
第二节 经营管理444
第十三篇 交通 邮电第一章 交通446
第一节 道路446
第二节 桥梁 渡口453
第三节 运输455
第四节 交通管理457
第二章 邮电459
第一节 机构网点459
第二节 邮政461
第三节 电信466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城乡建设469
第一节 县城建设469
第二节 村镇建设474
第三节 管理475
第四节 基本建设投资477
第二章 建筑业478
第一节 建筑队伍478
第二节 建筑技术482
第三节 建筑材料484
第三章 环境保护486
第一节 环境污染486
第二节 污染治理488
第十五篇 商业490
第一章 私营个体商业490
第一节 私营商业490
第二节 个体商业494
第三节 集市贸易496
第二章 合作商业及公私合营商业504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04
第二节 合作商业506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508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509
第一节 供销合作组织509
第二节 商品购销513
第三节 扶持农副土特产品生产520
第四节 经营管理 盈余分配522
第四章 国营商业52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经营网点及购销总合525
第二节 百货文化用品 针纺织品经营534
第三节 五交化石油经营538
第四节 盐糖烟酒经营541
第五节 食品蔬菜经营545
第六节 外贸商品经营548
第七节 饮食服务经营549
第八节 中西药经营550
第九节 烟草经营553
第五章 粮食征收 粮油经营556
第一节 管理机构及经营网点556
第二节 征购557
第三节 计划供应562
第四节 议购议销567
第五节 储运568
第六节 粮油市场573
第十六篇 财政 税务 金融第一章 财政574
第一节 财政机构574
第二节 财政体制575
第三节 财政收入577
第四节 财政支出582
第五节 财政管理588
第六节 债券发行600
第二章 税务604
第一节 税收体制604
第二节 征收税种及税收收入607
第三节 专项基金616
第四节 稽征管理617
第三章 金融619
第一节 金融机构619
第二节 货币621
第三节 银行存款628
第四节 信贷632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拨款与管理636
第六节 保险637
第七节 代理业务639
附:民间信用639
第十七篇 政党 群团第一章 民国时期政党 社团641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务川地方组织641
第二节 社会团体64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务川地方组织64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正、道、务支部646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务川自治县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委员会647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务川自治县纪律检查委员会662
第四节 工作机构666
第五节 组织工作669
第六节 宣传教育680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681
第八节 干校 党校 党史682
第三章 群众团体685
第一节 工人组织685
第二节 农民组织688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689
第四节 妇女组织692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693
第六节 其他群众团体696
第十八篇 政权 政协第一章 明 清 民国政权与议会699
第一节 明代县衙署699
第二节 清代县衙署702
第三节 民国县公署县政府707
附:原后坪县政府709
第四节 参议会712
第五节 民国时期选举715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716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716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718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724
第四节 选举732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734
第三章 人民政府735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735
第二节 政务744
第三节 基层政权746
第四章 人民政协749
第一节 政协务川县委员会749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754
第三节 政协主要活动757
第十九篇 军事760
第一章 军事机构及驻军760
第一节 军事机构760
第二节 地方武装764
第三节 驻军767
第二章 民众武装 战备防空769
第一节 乡团 民团 “神兵”769
第二节 民兵771
第三节 战备防空774
第四节 三支两军775
第三章 兵役775
第一节 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兵役制775
第二节 解放后兵役制777
第四章 战事纪略780
方四起义780
咸丰、同治年间号军大起义781
太平军过境784
夏有福起义784
民国兵匪骚扰785
红三军转战务川788
解放初期剿匪战斗789
第二十篇 政事纪略第一章 民国时期政事纪略794
四县长被戕杀事件794
王武屠杀惨案796
抗日救亡798
盟军飞行员法勒在金竹被害事件800
务川县政府“应变措施”802
第二章 解放后政事纪略803
务川解放与人民政权建立803
五大任务806
镇压反革命808
抗美援朝808
三反、五反809
肃反、审干811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813
大跃进815
反“右倾”817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与国民经济调整818
城市五反819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820
四清821
“文化大革命”823
拨乱反正,落实干部政策829
第二十一篇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832
第一节 机构设置832
第二节 清查登记 清匪镇反833
第三节 侦破反革命集团、取缔反动会道门和邪教组织833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835
第五节 治安管理836
第六节 户政管理838
第七节 消防839
第八节 交通安全管理840
第九节 监所管理840
第二章 检察841
第一节 机构设置841
第二节 刑事检察842
第三节 经济检察845
第四节 法纪检察847
第五节 监所检察849
第六节 其他检察850
第三章 审判852
第一节 机构设置852
第二节 审判制度854
第三节 刑事审判856
第四节 民事审判860
第五节 经济审判862
第六节 行政审判864
第七节 申诉复查865
第八节 判决执行867
第四章 司法行政869
第一节 机构设置869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869
第三节 公证871
第四节 律师871
第五节 调解872
第二十二篇 民政 人事劳动 监察第一章 民政873
第一节 优抚873
第二节 安置881
第三节 救灾救济882
第四节 社会福利885
第五节 婚姻登记888
第六节 社团登记管理889
第二章 人事劳动891
第一节 人事管理891
第二节 劳动管理898
第三节 工资901
第四节 奖励工资 津贴补贴911
第五节 保险福利916
第三章 行政监察927
第一节 机构设置927
第二节 监察工作928
第二十三篇 教育 科技第一章 教育932
第一节 私塾 义学 书院 县学932
附:明清进士、举人名录934
第二节 学前教育938
第三节 小学教育940
第四节 中学教育947
附:全县1957~1998年大学录取学生情况统计表950
第五节 师范教育951
第六节 职业教育952
第七节 成人教育953
第八节 教师955
第九节 教育管理960
第十节 教学研究966
第十一节 勤工俭学968
附:务川籍出国留学生名录、务川籍研究生名录969
第二章 科学技术971
第一节 科技队伍971
第二节 科技成果及技术推广976
第三节 科学普及978
第二十四篇 文化第一章 文学艺术980
第一节 文化馆(站) 艺术团体980
第二节 文艺创作981
第三节 戏剧 民间艺术991
第四节 民间故事998
第二章 图书 文化市场999
第一节 图书999
第二节 文化市场1001
第三章 新闻 广播 电影 电视1002
第一节 通讯报道 报刊1002
第二节 广播1003
第三节 电影 电视1005
第四章 文物1008
第一节 文物类别1008
第二节 文物管理1010
第五章 方言 谚语 歇后语1011
第一节 方言1011
第二节 谚语1023
第三节 歇后语1024
第六章 档案 地方志1025
第一节 档案1025
第二节 地方志1026
第二十五篇 医药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医药 卫生1029
第一节 医疗1029
第二节 防疫保健1031
第三节 公共卫生1034
第四节 医药1036
第五节 管理机构1039
第二章 体育1043
第一节 群众体育1043
第二节 学校体育1045
第三节 业余训练及培训1049
第四节 参赛活动1049
第五节 体育设施1051
第二十六篇 社会习俗第一章 人民生活1052
第一节 农村人民生活1052
第二节 城镇人民生活1059
第二章 风俗习惯1061
第一节 生活1061
第二节 节日1062
第三节 婚嫁1063
第四节 丧葬1064
第五节 寿诞1065
第六节 禁忌1065
第三章 婚姻 家庭1066
第一节 婚姻1066
第二节 家庭1067
第三节 称谓1068
第四章 宗教1070
第一节 佛教1070
第二节 道教1075
第三节 天主教1079
第五章 帮会 会道门 巫术1081
第一节 帮会1081
第二节 会道门1083
第三节 巫术1085
人物1086
一 人物传1086
二 英名录1123
抗日阵亡将士名录1123
革命烈士名录1125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因公牺牲人员1137
三 先进模范名录1144
立二等功以上的革命军人名录1144
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先进模范名录1151
附录1158
一、文献选1158
婺川县治记1158
请建婺川印江学疏1159
婺川县迁学记1159
明弘治年间乡民文郁魁修长钱山路碑记1160
瓮溪桥路碑记1161
重建婺川学碑记1161
重建婺川邑城门楼记1162
及幼堂记1162
重建申忠节公庙序1163
长截滩渡口碑记1164
祝寿堤碑记1165
婺星亭记1165
调整婺川县区域意见书1166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函1171
婺川县人民解放临时代表委员会通告1171
婺川县十、十一月份工作综合报告1171
国务院关于贵州省县、市领导关系调整和鳛水、婺川两县改名的批复1175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通知1176
15万各族各界群众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成立1176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1177
省人民政府关于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建镇并乡撤区行政区域变更的批复1186
中共务川自治县委关于认清形势 明确责任 群策群力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1188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副县长刘江年在县志编纂委员会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及讲话全文1195
二、历届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1198
三、本志各篇章节撰稿人名单1199
四、本志各篇章节编审名单1202
五、本志文字校审名单1204
编修始末1205
索引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