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考试通史 卷2 宋辽金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考试通史 卷2 宋辽金元
  • 杨学为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4530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考试-历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考试通史 卷2 宋辽金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宋代学校考试1

第一节 宋代太学考试2

一 北宋时期2

二 南宋时期15

第二节 宋代州县学考试39

一 北宋时期39

二 南宋时期49

第三节 宋代专科学校考试53

一 北宋时期53

二 南宋时期71

第四节 宋代宗学考试80

一 北宋时期80

二 南宋时期84

第五节 宋代小学考试87

一 北宋时期87

二 南宋时期91

第二章 宋代贡举科目92

第一节 进士与明经、诸科93

一 进士科沿革93

二 诸科的盛行与消亡96

三 说书举与明经科的迭兴迭废100

第二节 经明行修与八行科昙花一现102

一 经明行修科102

二 八行科103

第三节 贡举科目沿革的特点及其原因105

第三章 宋代贡举考试(上):解试109

第一节 诸路州府解试109

一 应举人资格109

二 考试机构与试官113

三 考试时间与地点115

四 得解与免解118

第二节 转运司解试、开封府解试与国子监解试121

一 转运司解试121

二 开封府解试125

三 国子监解试126

第三节 锁厅试与宗室应举129

一 锁厅试129

二 宗室应举考试135

第四章 宋代贡举考试(中):省试142

第一节 省试考试机构及考官142

第二节 省试考试方法145

一 考试时间与地点145

二 考场规则146

三 试卷评定149

第三节 省试考试内容153

一 进士考试内容153

二 明经、诸科考试内容155

三 围绕考试内容的论争157

第四节 省试奏名与特奏名163

一 省试奏名163

二 特奏名164

第五节 类省试167

一 诸路类省试167

二 四川类省试170

第五章 宋代贡举考试(下):殿试175

第一节 殿试制度的创建与确立175

第二节 殿试的考试内容与方法182

一 殿试考试机构与考官182

二 殿试考试的时间与地点183

三 殿试考试内容185

四 殿试考场规则186

五 殿试试卷评定188

六 谅阴罢殿试及特恩免殿试193

第三节 殿试及第与授官195

一 唱名赐第195

二 赐宴、谢恩与期集197

三 释褐授官199

第四节 特奏名殿试与授官200

一 特奏名的考试方法和内容200

二 特奏名的赐第与出官201

第六章 宋代武举考试205

第一节 宋代武举的废置更革206

第二节 日臻成熟的宋代武举制度214

一 武举科目:平等与绝伦214

二 武举的考试方法:奏举收试、分级考试216

三 武举的考试内容222

四 武举考试机构和考官224

五 武举的及第与授官225

六 武举的差遣注授226

第三节 宋代武举的成效与意义227

第七章 宋代制举、词科与童子举考试236

第一节 宋代制举考试236

一 制举考试科目及其沿革236

二 制举的应举资格238

三 制举的考试内容与方法241

四 制举的赐第与授官244

第二节 宋代词科考试245

一 宏词科246

二 词学兼茂科247

三 博学宏词科248

四 词学科249

第三节 宋代童子举考试249

一 宋代童子举沿革249

二 童子举的考试方法及内容250

三 童子举的赐第与授官251

第八章 宋代召试与铨试253

第一节 宋代召试考试253

一 宋代召试制度的沿革254

二 宋代召试的内容256

三 宋代召试的社会意义262

第二节 宋代铨选考试264

第三节 宋代武选呈试266

第四节 宋代法官考试270

第九章 辽代学校考试276

第一节 国子学与太学276

第二节 府州县学277

第三节 私学和寺院学校278

第十章 辽代科举考试和世选制度279

第一节 科举制度的实施279

一 初设贡举时间279

二 贡举年限与人数280

第二节 考试程序与科目281

一 程序281

二 科目283

第三节 考场、出题及对考生资格的限制285

一 考场与出题285

二 对考生资格的限制286

第四节 等第与授官286

一 等第286

二 除授287

第五节 辽朝科举制度的作用与影响289

一 扩充统治集团成员来源,提高官员素质,为巩固辽朝统治发挥了积极作用289

二 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和传统文化在北方的传播289

三 首开少数民族所建王朝行科举的先河290

第六节 世选制度290

一 世选的范围与方法291

第十一章 金代学校考试293

第一节 国子学与太学293

第二节 府、州、县学296

第三节 女真学297

一 女真字学297

二 女真国子学298

第十二章 金代科举考试299

第一节 科举考试的确立与发展299

一 金代行科举的历史背景与首科时间299

二 金代科举制度的演变300

第二节 考试科目303

一 词赋科303

二 经义科304

三 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305

四 律科307

五 经童科307

六 制举与宏词科308

七 武举科309

第三节 考试程序及规则、禁限310

一 乡试310

二 府试310

三 会试311

四 御试(殿试、廷试)312

五 考试规则314

六 禁限316

第四节 及第与任官316

一 及第316

二 恩例、特赐318

三 任官319

第五节 金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弊端320

一 金代科举制度的特点320

二 金代科举之弊322

第六节 金代科举考试的作用与影响323

一 为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素质、巩固金朝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323

二 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播324

三 推进金代封建化进程325

四 金朝科举在我国科举制度史上的承前启后作用326

第十三章 金代铨试及其他考试333

第一节 铨选考试333

一 官员铨试333

二 吏员试补334

第二节 其他考试340

一 学士院官考试340

二 司天台学生考试341

三 医学十科考试342

四 僧尼道冠考试342

第十四章 元朝科举考试制度的确立344

第一节 元朝前期关于科举考试的争论344

第二节 元仁宗时期科举考试制度的推行354

第三节 元朝后期科举考试制度的停止和重开361

第十五章 元朝科举考试制度的内容369

第一节 三级考试的一般情况369

第二节 科举考试的程序379

第三节 科举考试与出仕390

第四节 科举考试的影响395

第十六章 元朝学校考试和其他考试404

第一节 学校考试404

第二节 其他考试413

后记4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