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分离科学与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分离科学与工程
  • 余润兰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73057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生物工程-分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分离科学与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生物分离的重要性1

二、生物分离的特点1

三、生物分离的一般过程及其理论基础2

四、生物分离效率评价4

第二章 沉淀分离6

第一节 发酵液的预处理6

一、加热6

二、调整pH7

三、加预处理剂7

四、加入反应剂或助滤剂7

第二节 盐析沉淀8

一、蛋白质的溶液特性8

二、盐析沉淀10

三、影响盐析的因素12

四、硫酸铵盐析法及其操作14

第三节 其他沉淀分离方法16

一、等电点沉淀法16

二、有机溶剂沉淀法16

三、聚合物沉淀法18

四、选择性(变性)沉淀法18

第三章 固液分离20

第一节 重力沉降20

一、颗粒重力沉降原理20

二、重力沉降的流动状态21

三、非球形颗粒的重力沉降21

第二节 离心沉降22

一、离心分离原理22

二、离心分离方法24

三、离心机及其生产能力26

第三节 过滤30

一、过滤的基本理论30

二、板框压滤机及其生产能力32

三、转筒真空过滤机及其生产能力34

第四章 细胞破碎36

第一节 细胞壁结构组成与细胞破碎36

一、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36

二、细胞壁与细胞破碎38

第二节 细胞破碎方法38

一、珠磨法38

二、高压匀浆法40

三、超声破碎法40

四、酶溶法41

五、化学渗透法42

第三节 破碎率的检测方法和破碎方法选择43

一、破碎率的检测方法43

二、破碎方法的选择44

第五章 膜分离47

第一节 膜分离概述47

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史47

二、膜及膜分离的概念47

三、膜分离的特点48

第二节 膜的分类及其特性49

一、膜的分类49

二、膜制造及其特性51

第三节 膜分离过程及其操作52

一、各种膜分离原理及其过程52

二、膜操作过程与特性54

三、各种膜组件及其特点55

第四节 膜分离性能及其影响因素56

一、膜性能参数及其测定56

二、膜分离中的极化现象57

三、影响膜分离的因素58

第五节 膜污染及其控制59

一、膜污染及其影响因素59

二、膜污染控制59

第六节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60

一、膜分离技术的应用60

二、膜分离技术的发展62

第六章 萃取分离63

第一节 概述63

一、萃取的分类及其原理63

二、萃取操作的基本过程64

三、萃取的乳化现象65

四、萃取过程的经济性66

五、萃取剂的选择66

六、萃取的应用66

第二节 溶剂萃取67

一、萃取分离操作的基本参数67

二、萃取操作原理及其计算69

三、萃取设备及其选择73

第三节 双水相萃取76

一、概述76

二、双水相萃取原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77

三、双水相萃取的特点80

四、双水相萃取的应用80

五、双水相萃取技术的进展82

第四节 反胶团萃取83

一、反胶束溶液的形成84

二、反胶束萃取原理85

三、影响反胶束萃取的因素89

四、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应用91

第五节 超临界萃取92

一、概述92

二、超临界萃取剂92

三、超临界萃取的影响因素94

四、超临界萃取的操作模式95

五、超临界萃取的应用96

第七章 吸附分离100

第一节 概述100

一、吸附的分类100

二、吸附操作的基本过程101

第二节 吸附剂和离子交换剂101

一、吸附剂101

二、离子交换剂104

第三节 吸附平衡107

一、吸附等温线107

二、离子交换平衡108

三、影响离子交换平衡及其选择性的因素109

第四节 吸附过程与操作112

一、固定床吸附操作及其特点112

二、流化床吸附操作及其特点118

三、移动床吸附操作及其特点119

第五节 膨胀床吸附分离技术120

一、膨胀床吸附操作的特点120

二、膨胀床的结构与原理121

三、膨胀床的操作过程123

四、膨胀床吸附技术的应用124

第六节 吸附分离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125

第八章 色谱分离127

第一节 概述127

第二节 色谱分类及其特点127

一、色谱分类127

二、色谱方法的选择131

三、色谱分离的特点131

第三节 色谱分离基本理论132

一、色谱分离的理论模型132

二、色谱分离度136

第四节 色谱操作过程与技术138

一、层析剂138

二、柱色谱操作及其技术144

三、分析色谱与工业色谱的区别147

第五节 凝胶色谱148

一、凝胶色谱分离原理148

二、凝胶过滤层析介质149

三、影响分离特性的因素152

四、凝胶过滤色谱操作的注意事项155

五、凝胶过滤色谱的特点及应用156

第六节 离子交换色谱与色谱聚焦157

一、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原理157

二、离子交换色谱的洗脱方式158

三、离子交换色谱的影响因素160

四、离子交换色谱操作的注意事项162

五、离子交换色谱的特点163

六、离子交换色谱聚焦163

第七节 疏水相互作用色谱与反相色谱164

一、疏水相互作用色谱原理164

二、疏水作用色谱的层析剂164

三、影响疏水作用色谱的因素165

四、疏水相互作用色谱操作的注意事项166

五、疏水相互作用色谱的特点167

六、反相色谱及其与HIC的区别167

第八节 高速逆流色谱168

一、高速逆流色谱原理168

二、高速逆流色谱仪器的装置168

三、高速逆流色谱的影响因素169

四、高速逆流色谱的特点及其应用171

第九节 混合模式吸附色谱简介174

第九章 亲和分离176

第一节 亲和色谱176

一、概述176

二、亲和色谱原理176

三、亲和色谱的基本过程177

四、亲和层析剂178

五、亲和色谱的特点180

第二节 亲和沉淀181

一、亲和沉淀原理181

二、亲和沉淀分离过程181

三、亲和沉淀剂181

四、亲和沉淀分离的特点185

第三节 亲和膜分离186

一、亲和膜分离原理186

二、亲和膜分离的基本过程186

三、亲和膜的制备187

四、亲和膜分离的特点189

第四节 亲和超滤190

一、亲和超滤原理190

二、亲和超滤载体190

三、影响亲和超滤的主要因素191

四、亲和超滤分离的特点191

第五节 分子印迹技术简介192

一、分子印迹技术原理192

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192

三、分子印迹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其特点193

第十章 电泳分离195

第一节 概述195

一、电泳及其分类195

二、电泳色谱195

三、电渗与电色谱195

四、电泳和电色谱的应用196

第二节 凝胶电泳196

一、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196

二、影响凝胶电泳的主要因素197

三、各种凝胶电泳的原理及特点200

四、一般凝胶电泳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项201

五、双向电泳203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205

一、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205

二、毛细管电泳的分类206

三、毛细管电泳仪器系统208

四、影响毛细管电泳的因素209

五、毛细管电泳的特点210

第四节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211

一、毛细管电泳色谱概述211

二、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的原理211

三、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的影响因素213

四、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的应用214

第五节 毛细管微乳液电色谱215

一、毛细管微乳液电色谱的原理及特点215

二、微乳液体系组成及其影响因素216

三、毛细管微乳液电色谱与其他毛细管电泳模式的比较218

四、影响毛细管微乳液电色谱分离的因素221

五、毛细管微乳液电色谱的应用222

第十一章 生物分离策略及其发展226

第一节 生物分离的工艺设计226

一、生物分离工艺的基本要求226

二、生物分离工艺的设计原则226

三、生物分离工艺的设计方法227

四、影响分离工艺设计的主要因素227

第二节 生物分离的宏观策略229

一、基于工艺的生物分离宏观策略229

二、基于分离目的的生物分离宏观策略229

三、基于分离对象的生物分离宏观策略230

四、基于天然与重组蛋白的生物分离宏观策略230

五、蛋白质复性方法及其策略232

第三节 柱色谱分离策略235

一、柱色谱的宏观纯化策略235

二、柱色谱分离模式选择235

三、柱色谱分离工艺条件选择236

四、离子交换色谱的纯化策略237

第四节 生物分离工艺案例242

一、血源白蛋白分离工艺的演化242

二、重组白蛋白分离工艺的演化243

第五节 生化实验室提取分离策略246

一、基因组分离提取技术及策略246

二、质粒的分离提取技术及策略247

三、RNA分离提取技术及策略249

第六节 蛋白质组学的分离分析策略及进展251

一、蛋白质组学研究对分离分析的要求251

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分离分析策略251

第七节 生物分离技术的发展255

参考文献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