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建筑纲要 1840-1949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建筑纲要 1840-1949年](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0014068.jpg)
- 黄元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8095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49页
- 文件大小:372MB
- 文件页数:660页
- 主题词:建筑史-中国-1840~1949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建筑纲要 1840-1949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2
1.1 研究背景2
1.2 本书的史料价值3
1.3 新的框架、纲要和意义3
2.近代的历史、建设和辩证6
2.1 关于历史背景的概述6
2.1.1 史实的回溯:人类文明在不同世纪的演变6
2.1.2 现代化文明的衍生:启蒙运动、工业革命7
2.1.3 殖民板块路线的移转将文明传播:路线、海线10
2.2 关于建筑文明的概述12
2.2.1 文明之间的流动与影响:重组、调整和延续12
2.2.2 浅析中华建筑古文明:朝民分野和中间状态、中介游离13
2.3 关于现代化的到来18
2.3.1 文化碰撞的现实传播渠道:租界、通商口岸18
2.3.2 硬件的建设:近代城市化的过程20
2.3.3 软件的导入:翻译、出版、期刊、报纸24
2.3.4 经济产业的转变:小农经济、沿海通商经济、城市资本经济29
2.4 关于建设(建造)的初探31
2.4.1 规划观念的初现31
2.4.2 材料、工法与设备的导入与运用32
3.近代建筑师之个体观察38
3.1 关于建筑师的出生年代和成长38
3.1.1 中国近代建筑从业人员38
3.1.2 出生年代的区分39
3.2 关于建筑师的籍贯、出生地48
3.2.1 籍贯、出生地(境内)之总体分析和区域的代表性48
3.2.2 籍贯、出生地(境内)之区域细部分析和观察49
3.2.3 籍贯、出生地、成长地(境外)之总体分析和观察53
3.3 关于建筑师的家世背景与建筑之间的关系54
3.3.1 出身于政治世家54
3.3.2 出身于军人家庭58
3.3.3 出身于大姓、名门望族60
3.3.4 出身于御医、医生世家60
3.3.5 出身于教育、书香、绘画、篆刻世家61
3.3.6 出身于地方企业(买办、经商、开店、航运、作坊)67
3.3.7 出身于工匠、工程世家71
3.3.8 家族、亲戚关系与建筑之关系72
3.3.9 家族、亲戚关系与非建筑之关系75
4.近代建筑教育的萌生和发展80
4.1 关于近代境内教育80
4.1.1 新式教育背景和成因80
4.1.2 《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83
4.1.3 《大学堂章程》、土木工学门与建筑学门83
4.2 关于近代教育的分期——19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前88
4.2.1 教育的分期:1895年前后88
4.2.2 教育的分期:1895—1911年91
4.2.3 教育的分期:1911—1920年97
【4.2之插页】近代教育源流之年表100
4.3 关于近代境外教育100
4.3.1 留学教育的背景100
4.3.2 留学潮的波段101
4.3.3 留学的方式104
4.3.4 留学国家的观察:留日系统106
4.3.5 留学国家的观察:留欧系统(法、英、德、奥、意、比)111
4.3.6 留学国家的观察:留美系统124
4.4 近代建筑学教育的里程碑(20世纪20年代后)141
4.4.1 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1923年由柳士英等人创办141
4.4.2 续办、战时迁徙与并入 1928年至1945年144
4.4.3 江苏省苏南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1947年由蒋骥任科主任145
【4.4、4.5之插页】近代境内建筑相关教育之关系图146
4.5 关于近代高校建筑教育的创办和学风146
4.5.1 (南京、重庆)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146
4.5.2 (北平)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157
4.5.3 (沈阳)东北大学建筑工程系161
4.5.4 (广州)省立工业专门学校、 (广州)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建筑工程学系171
4.5.5 (上海)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科178
4.5.6 (天津)天津工商学院建筑工程系、(天津)津沽大学建筑工程系184
4.5.7 (北京)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工学系188
4.5.8 (杭州)之江文理学院建筑系189
4.5.9 (广州)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200
4.5.10 (上海)圣约翰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组204
5.近代建筑相关执业形态的破啼而生212
5.1 关于营造厂212
5.1.1 设计与建造的华洋碰撞212
5.1.2 营造厂前身——水木作坊213
5.1.3 第一家中国营造厂创设及其营造的“师承”和“社会”关系214
5.1.4 营造商与建筑师之间的关系218
5.2 关于房地产业222
5.2.1 居住问题和房市兴起222
5.2.2 华商的形成和投资228
5.2.3 房地产与建筑业、建筑师之间的关系230
5.3 关于公职、公务、工务和技职(中央、地方)233
5.3.1 清政府时期——任职于中央或地方233
5.3.2 北洋政府、军政府时期——任职于中央236
5.3.3 北洋政府、军政府时期——任职于地方237
5.3.4 国民政府时期——任职于中央(五院)242
5.3.5 国民政府时期——任职于中央(内政院、军政部)243
5.3.6 国民政府时期——任职于中央(交通部)248
5.3.7 国民政府时期——任职于中央(实业部、粮食部、军事委员会等)250
5.3.8 国民政府时期——任职于地方(市政府、工务局、省政府建设厅等)251
5.4 关于境内的自学形态258
5.4.1 中式自学——直接参与和继承家族营造事业258
5.4.2 西式自学——从洋行、洋地产公司、洋事务所中实习、培养259
5.5 关于境外的执业形态260
5.5.1 公有部分——工部局260
5.5.2 私有部分——洋行、洋地产公司、洋事务所、洋建筑公司262
5.6 关于金融业——中国银行、浙江兴业银行268
5.7 关于建筑师事务所271
5.7.1 事务所形态的衍生271
5.7.2 事务所的两股出身——境外培养,境内培养272
5.7.3 事务所的形态分类——联合型277
【5.7.3之插页】近代联合型建筑师事务所之年表281
5.7.4 事务所的形态分类——个人型281
【5.7.4之插页】近代个人型建筑师事务所之年表285
5.7.5 事务所的年代和区域分布(总体)285
【5.7.5之插页】近代建筑师事务所之成立年代分布和关系表288
5.8 关于建筑师事务所的分合离散关系的观察288
5.8.1 以基泰工程司为首的发展谱系288
【5.8.1之插页】基泰工程司为首的谱系关系图297
5.8.2 以华信测绘行、“华信建筑”为首的发展谱系297
5.8.3 以“华海建筑”为首的发展谱系297
5.8.4 以“东南建筑”、“凯泰建筑”、“彦沛记建筑”为首的发展谱系301
【5.8.2、5.8.3、5.8.4之插页】“华信建筑”、“华海建筑”、“东南建筑”为首的谱系关系图301
5.8.5 以梁林陈童蔡营造事务所、“华盖建筑”为首的发展谱系305
【5.8.5之插页】“华盖建筑”为首的谱系关系图309
5.8.6 以“兴业建筑”为首的发展谱系309
【5.8.6之插页】“兴业建筑”为首的谱系关系图311
5.8.7 以庄俊事务所、上海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董大酉事务所为首的发展谱系311
5.8.8 以“启明建筑”、公利工程司为首的发展谱系317
5.8.9 以刘既漂事务所、“大地建筑”、顾鹏程工程公司为首的发展谱系319
【5.8.7、5.8.8、5.8.9之插页】庄俊事务所、董大酉事务所、“启明建筑”、“大地建筑”为首的谱系关系图319
5.8.10 以范文照事务所、中国银行建筑课为首的发展谱系321
5.8.11 以广州市工务局、杨锡宗画则行、林克明事务所为首的发展谱系326
【5.8.10、5.8.11之插页】范文照事务所、中国银行建筑课、广州市工务局为首的谱系关系图326
6.近代建筑组织、机构、团体与媒体的成形和效应332
6.1 关于报纸332
6.1.1 《申报》的产生与内容332
6.1.2 《时事新报》的产生与内容334
6.1.3 建筑师发表在《申报》、《时事新报》文章之观察335
6.1.4 其他报纸之观察(《大公报》、《宜宾日报》、《中央日报》等)340
6.2 关于组织、机构、团体、期刊341
6.2.1 上海市建筑协会、《建筑月刊》的产生与内容341
6.2.2 《建筑月刊》部分每期标题348
6.2.3 建筑师发表在《建筑月刊》文章之观察355
6.2.4 中国建筑师学会、《中国建筑》的产生与内容362
6.2.5 《中国建筑》部分每期标题376
6.2.6 建筑师发表在《中国建筑》文章之观察381
6.2.7 原勷大建筑工程学社、 《新建筑》、 《市政评论》的产生与内容402
6.2.8 《新建筑》部分每期标题410
6.2.9 建筑师发表在《工学生》、《新建筑》、《市政评论》文章之观察412
6.2.10 中华工程师学会、中国工程师学会、 《工程》的产生与内容418
6.2.11 建筑师发表在《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文章之观察430
6.3 关于其他机构、学会、期刊、学志、专刊438
6.3.1 建筑类的产生与内容438
6.3.2 非建筑类的产生与内容439
6.3.3 其他杂志、期刊之观察447
7.近代建筑思潮及风格之演变、现象、姿态与哲学观456
7.1 关于建筑思潮与风格456
7.1.1 定义“古典”——中华古典、西方古典456
【7.1.2之插页】中华古典、西方古典在中国近代实践的作品年表456
7.1.2 西方古典在中国的实践——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457
7.1.3 中华古典在中国的实践——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464
7.1.4 定义“折中”——中式折中、西式折中、中西合璧480
7.1.5 西式折中在中国的实践——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482
【7.1.5之插页】西式折中在中国近代实践的作品年表512
7.1.6 中式折中在中国的实践——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512
【7.1.6之插页】中式折中在中国近代实践的作品年表532
7.1.7 定义“现代”——现代化的背景、现代主义思想、现代建筑532
【7.1.8之插页】现代建筑在中国近代实践的作品年表535
7.1.8 现代主义、现代建筑在中国的实践——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535
7.2 关于建筑思潮的现象与建筑师的姿态595
7.2.1 钟摆效应下的实践现象与心理状态595
7.2.2 联合型的钟摆效应596
7.2.3 个人型、个体户的钟摆效应599
7.2.4 倾向与强度、双曲线的演变、跳跃的星座图604
7.3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之树”的整体谱系与姿态604
【7.3之插页】中国近代建筑师之树(整体谱系图)614
图片来源614
参考文献625
作者简介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