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孙冶方文集 第10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孙冶方文集 第10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5/31323104.jpg)
- 孙冶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751305210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孙冶方文集 第10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言1
1.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1.2 什么是生产关系2
1.3 生产关系包括哪些组成部分2
1.4 恩格斯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为何没有“所有制形式”这一条4
1.5 斯大林定义的社会背景6
1.6 什么是生产力7
1.7 关于生产力定义问题争论之一——生产力二因素和三因素的争论8
1.8 关于生产力定义问题争论之二——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划分10
1.9 关于生产力定义问题争论之三——生产力有没有内部矛盾11
1.10 科学是生产力,然而不是生产力中的独立因素11
1.11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为了什么12
1.12 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14
1.13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特点16
1.14 关于贯穿全书的红线问题——政治经济学与政治学19
1.15 政治经济学和哲学22
1.16 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学25
1.17 政治经济学与部门经济学26
1.18 政治经济学和自然科学26
1.19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27
1.20 关于抠概念31
第一编 生产过程39
2 产品和商品39
2.1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否像马克思从商品出发写《资本论》那样,从产品和商品讲起39
2.2 马克思《资本论》如何从商品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39
2.3 商品矛盾的历史发展41
2.4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否从产品和商品分析起42
2.5 商品和产品的区别46
2.6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交换本质上是产品交换48
2.7 社会主义产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49
2.8 生产产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51
2.9 个别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54
2.10 国营企业和职工之间的交换,具有商品交换的性质55
2.11 国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交换以及诸集体企业相互之间的交换57
2.12 集市贸易58
2.13 小结58
3价值和价值规律60
3.1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有没有价值这个范畴?价值规律是一切经济规律中最基本的规律60
3.2 马克思关于价值规律的学说61
3.3 为什么要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否存在价值和价值规律分析起63
3.4 斯大林关于价值规律的观点65
3.5 “自然经济论者”认为全民所有制内部不再存在“价值”和“价值规律”66
3.6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是为“价值”生产,而社会主义是为使用价值生产68
3.7 没有价值观念,就不能真正节约劳动69
3.8 价值反映生产关系,使用价值只反映技术定额70
3.9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社会中仍然起作用,其作用的方式则不同72
3.10 级差地租或级差收益73
3.11 小结74
4货币与劳动券75
4.1 货币是商品价值的最发达的形态,是一般等价物75
4.2 “人民币”是劳动券,而不是货币76
4.3 作为劳动券的人民币的职能78
4.4 人民币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是货币(黄金)的代表80
5价格和价格政策82
5.1 前言82
5.2 不同的价值理论产生了不同的价格形成理论83
5.3 为什么在斯大林和毛泽东提出要尊重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之后,经济学界否认等价交换原则的意见仍然很流行,认为等价交换不可能,有以下几种理由84
5.4 何谓比价86
5.5 按价格背离价值的原则定价的所谓价格政策的种种理由87
5.6 关键在于工农产品要等价交换90
5.7 工农业产品比价的问题91
5.8 对批判者的反驳92
5.9 用直接税代替价格杠杆可以不影响财政收入,也不增加农民的负担94
5.10 提高农产品价格是不是必然要提高职工生活费,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95
5.11 “一目了然的事”变得很不了然96
5.12 价格与价值相符的价格政策是最正确的政策96
5.13 稳定物价97
6劳动和劳动调配99
6.1 社会主义“各尽所能”99
6.2 安排就业是劳动调配的一项首要任务100
6.3 节约劳动时间和劳动时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101
6.4 农业机械化也要求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104
6.5 劳动资料有限和大量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的矛盾及解决办法105
6.6 执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要掌握好限度,防止极端化106
6.7 必须把增加产量的技术革命放在优先地位108
6.8 宁可暂时缩短劳动日也要提高劳动生产率109
6.9 必须进一步把节制生育的工作抓紧抓好110
6.10 健全劳动力分配机构,做好劳动力分配的组织工作112
7劳动报酬114
7.1 按劳分配的概念114
7.2 分配的重要性,分配变质会使整个生产关系变质115
7.3 论“按劳分配”或“按劳给酬”是“资产阶级权利”116
7.4 当前我国劳动报酬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118
7.5 劳动报酬形式——计时工资和辅助工资120
7.6 劳动报酬形式——计件工资和定额管理121
7.7 奖金和利润分成122
7.8 按劳分配和政治思想工作122
8企业和企业管理124
8.1 前言124
8.2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126
8.3 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核算单位127
8.4 固定资金核算的重要性128
8.5 旧的固定资金管理制度的特点之一129
8.6 旧的固定资金管理制度的特点之二130
8.7 旧的固定资金管理制度的特点之三131
8.8 旧的固定资金管理制度的其他特点132
8.9 固定资金管理的正确办法132
8.10 流动资金的管理133
8.11 经济管理中的大权与小权的划分133
8.12 本章小结135
9生产价格137
9.1 概述马克思关于生产价格的理论137
9.2 作为体现社会主义经济过程的范畴的生产价格138
9.3 生产价格理论是从社会主义实际经济生活中提出来的139
9.4 对反对社会主义社会有生产价格的第一个理由的剖析141
9.5 对反对社会主义社会有生产价格的第二个理由的剖析143
9.6 对反对社会主义社会有生产价格的第三个理由的剖析145
9.7 小结146
第二编 流通过程149
10流通概论149
10.1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无流通论”151
10.2 生产与交换、交换与流通、流通一般、流通对生产的作用156
10.3 流通领域的劳动、流通费用161
10.4 流通规模、流通时间163
10.5 研究流通过程的目的,研究对象165
11企业“资金”的循环167
11.1 前言167
11.2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168
11.3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170
11.4 影响企业“资金”循环的障碍174
12企业“资金”的周转177
12.1 前言177
12.2 企业“资金”的周转177
12.3 固定资金的周转和管理181
12.4 流动资金的周转和管理184
13全民所有制企业相互间的交换186
13.1 全民所有制企业相互间交换的经济内容186
13.2 组织全民所有制企业间产品交换的教训187
13.3 合理组织好全民所有制企业间产品交换的途径189
14集体所有制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商品流通191
14.1 集体所有制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商品交换形式及社会性质191
14.2 集体所有制经济单位之间商品交换的地位和作用192
14.3 解放思想,努力发展集体经济之间的商品交换193
15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对居民的交换196
15.1 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对居民交换的经济内容196
15.2 商业的主要职能是把产品运送给消费者198
15.3 商业购销活动对生产有巨大影响作用200
15.4 降低流通费用,提高经济效果202
16集市贸易205
16.1 集市贸易存在的必然性和它的经济内容205
16.2 集市贸易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06
16.3 总结历史教训,加强对集市贸易的领导管理208
17银行211
第三编 社会再生产总过程215
18地区布局215
18.1 搞好地区布局的意义215
18.2 搞好地区布局的原则216
18.3 搞好我国地区布局的几个特殊问题219
19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222
19.1 农、轻、重比例关系是两大部类比例关系的具体化222
19.2 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223
19.3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225
19.4 农、轻、重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关键227
19.5 能源228
19.6 交通运输要成为真正的先行部门229
20对外贸易231
20.1 发展外贸大有必要231
20.2 关键在于搞好扩大出口234
20.3 搞好进口,也很重要238
20.4 对外贸易价格问题242
21财政、物资、信贷、外汇和它们之间的综合平衡247
第四编 消 费251
22消费251
23经济管理体制改革252
24结束语253
25 附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255
孙冶方大事记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