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卓越城市 创新街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卓越城市 创新街区
  • 邓智团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5202390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城市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卓越城市 创新街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创新街区的兴起1

第一节 城市发展新逻辑1

一、城市发展驱动力升级1

二、“城兴人,人兴业”城市发展新逻辑2

第二节 新创新空间3

一、高科技产业发展集群化3

二、工作生活融合的新趋势5

三、新创新空间广泛兴起8

第三节 创新街区概念10

一、创新街区现象10

二、创新街区概念13

三、创新街区内涵15

第四节 创新街区识别16

一、创新街区的特征16

二、创新街区的阶段与类型18

三、创新街区的识别标准19

第二章 创新街区兴起的动力26

第一节 创新街区兴起前提26

第二节 创新街区兴起的经济理性27

一、创新街区兴起的动力:行动主体收益预增27

二、企业层面的成本—收益权衡30

第三节 地方政府层面的综合收益权衡31

一、创新街区创造新的城市发展模式32

二、地方政府建设创新街区的成本33

三、地方政府建设创新街区的收益36

四、地方政府的综合收益权衡38

第四节 重塑空间区位决策的成本—收益预期:硅巷案例40

一、降低创新企业中心城区集聚的空间成本预期40

二、提高创新型企业中心城区集聚的综合收益预期41

第三章 创新街区重塑城市空间43

第一节 创新街区重现空间价值43

一、构筑城市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空间依托43

二、重新调动与汇聚被忽视的智力资本44

三、重新发现与发掘被低估的区位价值46

第二节 创新街区与城市空间发展的互动47

一、创新街区主导下城市功能的再设计47

二、创新街区主导下城市空间的再组织48

第三节 创新街区集聚的关键因素50

一、模型设计50

二、计量结果及解释53

第四章 创新街区的经济活动58

第一节 功能混合58

一、功能呈现多元产城融合58

二、“新城市主义”的开发理念59

三、爱尔兰国家软件园的城市化发展62

第二节 产业多元67

一、20世纪60—70年代:民用计算机行业蓬勃发展68

二、20世纪80年代:从硬件制造转向软件开发69

三、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繁荣70

四、2000年后: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多元化发展71

第三节 数字经济73

一、硅环的区位:位于内东伦敦73

二、伦敦硅环的兴起背景75

三、硅环数字经济的经济活动78

第五章 创新街区的空间特质86

第一节 创新街区的城市特质87

第二节 从工业区到创新街区88

一、肯戴尔广场概况89

二、20世纪60年代以前:工业景观93

三、20世纪60—90年代:办公园区94

四、2000年以来:功能混合的创新街区95

第三节 第三空间塑造创新街区98

一、具有活力的城市空间98

二、零售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第三空间100

三、第三空间激发城区创新活力103

第六章 创新街区的场所营造106

第一节 场所营造的关键作用107

一、创新街区的发展107

二、创新街区的挑战与冲突108

三、重新定义“场所营造”的角色109

第二节 场所营造的分析框架109

一、创新街区(创新集群)的场所营造109

二、创新集群场所营造的实证分析111

三、场所营造的多维分析模型114

第三节 场所营造的实践对比115

一、案例描述115

二、研究结果123

三、关键结论129

第七章 创新街区的建设路径134

第一节 街区新公共利益134

一、重新定义街区公共利益134

二、塑造公共创新中心和连通公共领域136

第二节 区域联动更新139

一、南湖联盟区的发展139

二、西雅图南湖联盟区的转型与大学区的诞生142

第三节 公共空间转型145

一、公共空间的转型145

二、剑桥分区修正案148

第四节 拓展的办公空间149

一、拓展办公空间149

二、公共创新空间154

第五节 打造公共创新中心159

一、美国麻省波士顿创新街区159

二、建设公共创新空间的总体规划设想161

三、街区会客厅打造海港广场的公共创新空间164

四、街区会客厅与社区中心的区别166

第六节 文化与创新融合168

一、区域联动更新背景169

二、区域联动更新经验170

第八章 创新街区建设的上海实践177

第一节 上海创新街区的识别177

一、杨浦:大创智功能区与四大创业创新街区177

二、虹口:北部地区与大柏树科技创新中心179

三、徐汇:两大创新活力区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180

四、静安:市北高新园区182

五、普陀:四大科技创新功能区与桃浦科技智慧城183

六、简单评价185

第二节 上海创新街区建设的类型186

一、上海创新街区建设的类型186

二、城市更新型创新街区建设188

三、园区升级型创新街区建设192

第三节 上海推进创新街区建设成本与收益考察194

一、成本投入问题194

二、收益获得问题196

第四节 上海创新区建设策略197

一、努力提升经济弹性198

二、政府发挥关键作用199

三、提升两大空间定位200

第九章 创新街区建设经验与建议202

第一节 创新街区的理论经验202

一、创新街区的理论探讨203

二、创新街区的经验总结205

第二节 创新街区的规划对策206

一、核心策略206

二、具体对策208

附录 创新的前沿:量化测度与国际比较——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年创新统计》的解读211

一、创新活动:外部获取主导212

二、创新联系:多元化的创新信息源213

三、创新合作:“硬”合作强于“软”合作215

四、产品与工艺创新:并驾齐驱,大企业主导217

五、组织创新:全球盛行,以大企业为主220

六、营销创新:大中型企业主导221

七、创新制约因素:由企业的资金与人才决定222

参考文献225

后记2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