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精神生产创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精神生产创新论
  • 吴朝邦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9790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精神生产-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精神生产创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选题缘由1

二、研究现状4

1.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形成过程的研究4

2.对精神生产的理论范畴的研究5

3.对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关系的研究5

4.对精神生产特征的研究5

5.对精神生产与社会分工关系的研究6

6.对精神生产与意识产生关系的研究6

7.对精神生产与社会总体生产的关系的研究6

8.对精神生产产品表现形态的研究7

三、研究方法8

1.技术方案(技术路线、技术措施)8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以下四点8

四、研究思路9

第一章 精神生产的理论渊源与概念确定11

一、精神生产的理论渊源12

1.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精神生产理论的提出——探究内在财富增生的来源12

2.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精神生产——认为是人主体性外化和对象化的生成14

3.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将精神生产纳入社会生产理论——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才是生产性的生产17

二、精神生产的概念界定不清及其原因21

1.目前学界对精神生产的概念界定不甚明晰21

2.精神生产概念不明的原因22

3.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精神生产的相关论述24

三、精神生产概念的确定28

1.根据什么确定精神生产的内涵与外延28

2.精神生产概念不应脱离财富增生这一逻辑起点以及社会生产理论的整体框架32

第二章 精神生产与创新的关系34

一、创新是精神生产最本质的特征34

1.精神生产是意识的高级形式或社会意识的生产34

2.精神生产是社会人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37

3.精神生产是观念地把握世界的过程39

4.精神生产是一种创造性或创新性的活动42

二、精神生产与创新的内在联系46

1.生产性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精神生产是新增社会财富的精神劳动46

2.精神生产产生的不是已有的知识,而是生产出新的知识48

3.创新概念的历史演变51

4.精神生产是探索主客观世界的统一,表义就是创新58

第三章 马克思总体社会生产理论中的精神生产63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65

1.“精神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65

2.精神生产曾被物质生产“隐没”68

3.精神生产有日益摆脱物质“纠缠”的趋势70

4.精神生产日益摆脱物质“纠缠”,但未脱离物质基础72

5.创新给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划出一条界线74

二、精神生产与人自身生产的关系77

1.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关系被忽视77

2.人自身的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过程同一80

3.人自身的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相互作用81

4.研究人自身的生产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意义83

三、五种基本社会生产形态中的精神生产85

1.五种社会生产形态85

2.五种社会生产中的精神生产87

第四章 精神生产创新的特征与分类92

一、精神生产创新的特征92

1.自由性与自觉性92

2.探索性与创造性94

3.无消耗性与共享性96

4.不平衡性与可超越性98

5.传承性与依附性100

6.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102

7.可阻遏性与可引导性104

8.情感赋予性与智力投入性105

二、精神生产创新的分类106

1.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107

2.与主体分离的和与主体不分离的107

3.按照生产是否正在进行,可以分为文化知识资源和新增的财富108

4.按照产品是否自然存在,可以分为发现与发明109

5.实践技术与科学理论110

6.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110

7.物质形态的和非物质形态的111

第五章 精神生产创新的发生机制与当代典型组织形式113

一、精神生产创新的发生机制113

1.精神生产创新起始于社会外在需要113

2.精神生产创新的内在思维激发117

3.精神生产创新的外部思想约束121

二、精神生产创新的当代典型组织形式126

1.人文科学生产典型——智库126

2.自然科学生产典型——科研机构128

第六章 精神生产创新的作用131

一、精神生产创新成为当今时代“普照的光”131

1.马克思“普照的光”思想的提出131

2.精神生产按照自身内在逻辑加速发展133

3.精神生产日益发展成为“普照的光”135

二、精神生产创新对直接生产的作用137

1.精神生产改进生产力,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137

2.精神生产扩大生产规模,自动化解放物对人的压迫137

3.精神生产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社会联系更便捷广泛138

4.精神生产改造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创新成就财富139

5.精神生产改变社会分配方式和阶层结构,创新替代知识成为力量的象征140

6.精神生产改变社会权力和组织管理结构,人的内在精神“隐没”外在物质140

三、精神生产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因素141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41

2.精神生产创新决定生产生活方式142

3.精神生产创新改造生产力要素145

四、精神生产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146

1.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科技创新146

2.精神生产创新造就国家软实力149

3.精神生产创新成就国家军事硬实力150

五、精神生产创新是改革开放的基础条件152

1.改革开放实质上就是宏观意义上的精神生产创新152

2.精神生产创新为开放奠定制度基础154

3.精神生产创新使改革开放立于不败之地155

六、精神生产创新是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156

1.生态危机的危害156

2.精神生产推进生态生产157

七、精神生产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160

1.中国梦的提出本身就是一次思想创新161

2.科技创新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163

3.文化创新凝聚民族精神,助推民族振兴165

第七章 精神生产创新对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意义168

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与发展168

1.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168

2.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发展171

二、必须“以人为本”,为创新确立主体意识177

1.人是精神生产创新的唯一主体177

2.精神生产创新必须“以人为本”179

三、树立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为创新提供思想前提182

1.自由的由来与层次182

2.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186

3.自由与精神生产创新的关联188

四、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与智库,为创新造就人才基础190

1.反思“钱学森之问”191

2.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创新型人才193

3.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智库,提升综合国力196

参考文献199

后记2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