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转向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范永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3413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文学理论-关系-政治-研究-西方国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转向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文化政治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1
一 新社会运动、文化理论和文化政治的兴起2
二 文论政治化的学理解析5
三 文论政治化的路径与策略9
四 文论政治化的局限性13
五 本书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框架17
第一部分 文学理论的政治转向27
第一章 “权力论”视域下的文学与政治27
一 “权力”:后现代文论思潮的核心概念28
二 福柯的“权力系谱学”与后现代文论的政治转向31
三 “权力论”影响下的文学与政治34
四 走向文学的权力分析38
第二章 “主体位置”与身份认同政治39
一 从“主体”到“主体位置”39
二 福柯论“主体位置”42
三 揭露“主体位置”的建构机制44
四 “去除认同”:一项未竟的事业46
第三章 走向叙事政治学:后现代叙事理论的政治转向48
一 叙事理论政治转向的原因49
二 政治化叙事的三大流派51
三 叙事形式与文化政治55
四 叙事政治学的未来58
第四章 从心理分析走向政治批评:后精神分析文论的政治转向61
一 精神分析文论政治转向的原因61
二 从拉康再出发65
三 政治化精神分析文论的三种形态66
第五章 走向文学阅读政治学:文学接受理论的政治转向73
一 政治语境和阅读构形73
二 读者身份与差异阅读75
三 意义累积和文本政治77
四 文学阅读政治学评价79
第二部分 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化文论83
第六章 从反映论到建构论: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逻辑83
一 从反映论到建构论: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变革84
二 文化建构社会现实87
三 文化建构意识形态或权力关系89
四 文化建构“主体位置”或身份/认同92
五 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评价95
第七章 后马克思主义的审美意识形态论98
一 从“历史唯物主义”到“文化唯物主义”“语言建构主义”99
二 作为“机构/制度”(institutions)的审美意识形态102
三 审美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106
四 “日常生活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建构之必要113
第八章 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政治学116
一 哲学的政治:从反映论到话语—权力建构论117
二 命名的政治:从文学本质论到文学体制论119
三 文本的政治:从文本分析到话语分析121
四 阅读的政治:“阅读构形”理论123
五 后马克思主义文学政治学评价125
第九章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变革与创新128
一 从简单到复杂:思维模式的变革129
二 两个核心观念的转变133
三 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的创新136
四 走向复杂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141
第十章 “实在界”: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的新视角143
一 为什么要以“实在界”为视角?144
二 穿越幻象—认同症候146
三 从欲望图看“实在界”视角的超越性149
四 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贡献与不足151
第三部分 当代西方政治化文论批判157
第十一章 后现代建构主义文论范式的构建与转型157
一 后现代建构主义文论范式的构建158
二 后现代建构主义文论范式的特征160
三 后现代建构主义文论范式的转型164
第十二章 文学情感肌质的存在论根基:反本质主义文学观批判168
一 陷入“语言牢笼”的反本质主义文学观168
二 文学情感肌质的生存体验性171
三 文学情感肌质的生命交往性173
四 文学情感肌质的精神超越性175
第十三章 走出“强制阐释”:理论之后的审美阅读策略178
一 “强制阐释”:理论时期的阅读模式179
二 重建文学观念:文学是审美的人学181
三 始于“审美判断”:审美阅读策略之一183
四 关注“文学的质量”:审美阅读策略之二186
五 重提“审美溶解”:审美阅读策略之三189
第十四章 反对“强制阐释”与中国审美阅读学的兴起193
一 反对“强制阐释”与倡导“本体阐释”193
二 “中国审美阅读学”的理论谱系195
三 “中国审美阅读学”的理论创新198
四 “中国审美阅读学”的发展愿景201
第十五章 “纯粹文学性”与“依存文学性”:“文学性”新论204
一 从解构“文学性”到重构“文学性”204
二 “纯粹美”与“依存美”207
三 “纯粹文学性”与“依存文学性”209
四 两种文学性的辩证关系和结合方式212
五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性”理论215
第十六章 “诗的正义”:一个亟须重建的文学研究视角219
一 “诗的正义”概念的两大缺陷219
二 “诗的正义”:从“惩恶扬善”到“以美显善”222
三 重释“诗的正义”的内涵与特性226
四 “诗的正义”:文学研究的超越性视角230
结语 当代中西文学政治学的理论异质辨析233
一 历史生成:“政治化”与“再政治化”233
二 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236
三 政治内涵:“宏观政治”与“微观政治”239
四 文学观念:“审美化”与“去审美化”242
五 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政治学”245
参考文献250
后记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