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创造的哲学诠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创造的哲学诠释](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1336831.jpg)
- 王习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70153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21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科学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创造的哲学诠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追问本体1
第一章 自在的自然如何存在3
第一节 宇宙原始3
一、神创说4
二、玄创说4
三、物创说5
第二节 混沌及其演化8
一、混沌的含义9
二、混沌的演化11
三、有序之后13
四、两种有序14
第三节 序的图景16
一、序的界说16
二、序的种类17
三、序的结构18
四、序的元哲学考察23
本章小结26
一、宇宙原始探索的真理性26
二、人类为什么对有序情有独钟27
三、我们对自在自然存在方式的看法29
第二章 自由的思维如何运演32
第一节 对思维运演的不同方法的研究33
一、功能方法的研究34
二、结构方法的研究37
第二节 思维的材料44
一、表象、意象及组块45
二、选择后的材料存储52
第三节 思维运演的描述57
一、始于问题57
二、问题解决58
三、特殊现象和环节68
本章小结73
一、自由思维运演机制的简要总结73
二、自由思维研究的形而上学方法75
第三章 创造在哪儿76
第一节 思维创造的可能性76
一、思维创造的对象可能76
二、思维创造的逻辑可能80
三、思维创造的生理可能82
第二节 思辨与实证的解释84
一、哲学家的思辨阐释84
二、创造者的经历述说88
第三节 思维的创造在哪儿89
一、感知觉的创造89
二、加工思维材料92
三、想象中的创造94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机制解析95
一、语言的构造96
二、虚概念的生成97
三、理想实验的进行99
四、逻辑语形学的学理102
本章小结105
一、人类能够创造吗?105
二、思维的创造究竟在哪儿及其研究方法105
三、思维创造研究方法的悖论106
中篇 审视方法107
第四章 创造技法与创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09
第一节 创造技法与创造教育的产生109
一、起始于应用领域109
二、受实业界的推动110
三、学术界的参与111
第二节 创造技法与创造教育的发展112
一、美国的创造力研究与创造教育的发展112
二、日本的创造技法和创造教育114
三、我国的创造力研究与开发115
本章小结117
一、我们对创造力研究新方向的看法117
二、创造力开发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120
第五章 典型技法评介122
第一节 经典的创造技法123
一、头脑风暴法123
二、检核表法124
三、形态分析法125
第二节 创造技法的反思128
一、发明创造技法之必要128
二、创造技法的创造意义129
三、是否需要那么多技法130
四、科学创造呼唤高效方法131
五、值得重视的提法和思维方式132
本章小结138
下篇 叩问动力145
第六章 遗传的天才147
第一节 高尔顿的研究及其问题147
一、高尔顿研究的要义147
二、创造才能遗传研究的合理性问题148
第二节 创造才能视域中的遗传研究与基因工程151
一、遗传研究的简要历程152
二、基因工程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54
第三节 种种优生的说法156
一、最佳生育年龄157
二、生物节律把控158
本章小结159
遗传、优生与创造159
第七章 创造的动力161
第一节 创造动机的学说161
一、本能论162
二、驱力论163
三、认知论164
四、社会学习论165
五、需要层次论166
第二节 创造动力的解析169
一、人类的创造本能169
二、遗传的创造品格170
三、内化的外在压力171
本章小结173
一种新的创造动力研究视角173
第八章 教育与培养175
第一节 创造的教育理念和原则175
一、理念176
二、原则178
第二节 智力与创造力181
一、要素与结构181
二、模型与说明183
第三节 创造力开发的障碍187
一、思维与观念障碍187
二、教育与社会规范障碍189
第四节 激发创造力的因素191
一、环境因素191
二、人格因素192
第五节 创造力开发的模式与方法194
一、生物模式及其开发194
二、教育训练模式及开发195
三、社会环境模式及其开发200
四、创造性人格模式及其培养201
本章小结202
一、辩证地看待传统教育202
二、当前创造力开发中的不足203
三、创造力开发的“创造”意义204
主要参考文献205
后记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