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宜昌抗战史料汇编 第3卷 宜昌抗战各县史料选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宜昌抗战史料汇编 第3卷 宜昌抗战各县史料选编
  • 高青本卷主编;刘娟副主编;宜昌市政协,中共宜昌市委党校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734283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08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628页
  • 主题词:抗日战争-史料-汇编-宜昌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宜昌抗战史料汇编 第3卷 宜昌抗战各县史料选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编者说明1

第一编 各县概况2

一、当阳2

(一)地形一般2

(二)交通情形3

(三)古迹风景3

二、长阳5

(一)地形一般5

(二)交通情形6

(三)出产概况6

三、兴山8

(一)沿革8

(二)地形一般8

(三)交通情形8

(四)出产概况9

四、秭归11

(一)沿革11

(二)地形11

(三)交通12

(四)区划及人口13

(五)出产概况13

第二编 军事16

一、宜昌16

二、当阳21

(一)概述21

1.沦陷时作战之经过21

2.沦陷后敌我对峙状态22

(二)历次主要战役分述23

1.双忠祠之役23

2.黄毛岭之役23

3.土地岭之役23

4.银子岗之役24

5.淯溪河之役24

(三)沦陷后敌人骚动态势25

(四)本县在军事上之重要性25

(五)本县游击队活跃状况26

1.蒋和笙部26

2.敖泽部27

3.郑家良郑宝田部28

4.黄部击敌事略28

5.冯部击敌志略36

三、枝江42

(一)敌军占领枝江北岸及三次南犯作战实际情形42

(二)敌机轰炸枝江各地之时间、次数、地点43

四、长阳44

(一)概述44

(二)分述45

1.都镇湾之役45

2.太史桥之役45

3.敌寇窜扰长阳之攻势与溃退46

4.长阳在鄂西大捷中之地位及我军之战果47

(三)我空军历在本县失吉经过(附周志开将军坠机殉国记)48

五、兴山51

(一)民众武力之整训与自卫配备51

(二)战时本县国军部署情形51

六、秭归53

(一)民众武力之编组与自卫53

(二)国防工事构筑与国军之布置53

(三)鄂西会战国军防务之转移55

(四)匪患之剿平57

(五)敌机轰炸——附录敌机轰炸损失58

第三编 动员64

一、宜昌64

(一)应变概况64

1.各项机关之增设64

2.应变计划之拟订64

3.县政府之迁徙65

4.各机关学校之裁撤66

5.民意机构之成立66

(二)人力动员67

1.入伍壮丁之征集67

2.军粮之运输70

3.担架队之组设71

4.递传哨之组设73

5.军民合作站之组设73

(三)物力动员74

(四)财力动员74

二、当阳76

(一)动员与应变76

(二)战时县各机关人事组织变动及机关迁移情形77

(三)人力动员82

1.国防工事之修筑82

2.战时壮丁之征集83

3.本县知识青年热烈响应从军运动83

(四)武力动员86

1.财政与粮政86

(五)其他方面之动员87

1.关于精神者87

2.自卫武力之整编与使用87

3.乡保区域之紧缩88

4.教育之改进89

三、枝江90

(一)紧急应变之各项措施90

(二)组织及迁移情形91

(三)征兵征工实施概况92

(四)民意机构之成立92

(五)战时教育概况93

四、长阳96

(一)战时迁治情形96

(二)紧急应变与抚辑经过100

1.应变善后与再动员100

2.各学校之恢复100

3.办理平粜101

4.抚辑流亡101

5.护送伤患101

6.办理农贷102

7.防止奸伪102

8.恢复交通102

(三)动员实况102

1.人力动员102

附:长阳三十三、三十四年知识青年从军姓名表123

2.物力动员124

3.其他方面之动员135

(四)战时各部门之改进136

1.乡级工作人员之训练与成果136

2.行政区域之调整138

3.自卫武力之整编138

4.战时教育之扩展与改进140

(五)战时各机关之人事变迁及其政绩141

1.专员吴公之遗爱141

2.历任县长政绩141

3.合作事业之先导李地文先生142

五、兴山147

(一)兵役之征集147

(二)军运实况148

(三)党政团参发动抢运军粮之经过152

(四)驻县各机关征用民夫概况154

(五)青年从军之盛举157

(六)增产运动158

1.公耕队之组织158

2.调查荒地及土地利用情形158

(七)战时财政概况159

(八)木料之供应160

六、秭归162

(一)人力动员162

1.兵役之征集162

2.驻县各机关民夫之供应164

3.军运实况170

4.智识青年从军之盛举172

附:秭归县知识青年志愿军题名172

5.抢修绿资公路173

(二)财力动员174

1.战时秭归耆绅之兴学义举174

2.适应战时需要田赋改征实物180

3.公债税收及捐献181

4.军队副食之供应183

5.征集木料构筑国防工事190

第四编 战时县政与社会状况194

一、兴山194

(一)县级人事194

(二)本县战时历任县长之政绩198

(三)乡级行政工作人员之训练200

(四)区署之组织概况及裁撤经过200

(五)调整乡镇等级200

(六)民意机构建立经过201

(七)战时各项建设改进202

1.修筑县城街道203

2.兴山县中之兴建203

3.建筑县政府203

4.县乡道之修筑204

5.民生工厂之创建经过及其组织205

6.改修监狱205

7.协修伤患棚厂206

8.修建屈洞、永安乡长官舍206

9.修建义渡206

10.修建十三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堂207

(八)本县战时教育概况215

1.中等教育215

2.国民教育216

3.社会教育217

(九)灾患及救灾217

1.旱灾217

2.水灾219

3.寇灾赈款之分配220

(十)卫生业务之发展经过220

(十一)举办水利贷款220

(十二)慰劳救护等工作之开展221

(十三)人民团体之组织与训练221

二、秭归224

(一)战时人事递嬗与民意机构之建立224

(二)整编乡保甲231

(三)水上管制与编组船舶234

(四)地方行政干部人员之训练234

(五)本县战时教育概况235

1.中等教育235

2.国民教育236

3.本县教育发展之由来237

(六)人民团体之组织与训练237

(七)灾患240

1.旱灾240

2.水灾240

3.火灾241

4.雹灾242

(八)办理农贷242

(九)抚恤流亡246

第五编 敌伪暴行与组织250

一、宜昌250

(一)狂施轰炸250

(二)奸掳烧杀250

(三)网罗奸佞251

(四)肆行毒化252

(五)横加奴役255

(六)滥用酷刑255

(七)紊乱金融256

附:遭受寇患损失256

(八)伪组织之机构与人事257

(九)伪县府之施政282

1.内政282

2.财政283

3.建设284

4.教育284

5.宣传287

(十)罪行昭著之汉奸295

1.王虚原295

2.王善夫296

3.李堃296

4.韩少阶297

5.汪南山297

6.曹天泰等297

7.孙祝三等297

8.陈介藩等297

(十一)汉奸之文献298

1.宜昌更生第二周年纪念建设宣言298

2.宜昌县政府成立初周年纪念告民众书299

3.为“庆祝兴亚五周年纪念”告民众书302

4.宜昌各界庆祝“中日签订基本关系条约”、“中日满三国发表共同宣言”二周年纪念大会告民众书303

5.宜昌县政府庆祝光复新加坡胜利纪念告民众书304

6.高子丹告全国民众书306

7.湖北省政府直辖保安队兵奖赏暂行规程308

8.为汪逆兆铭撰六旬寿叙309

9.祭战死伪军文311

二、当阳313

(一)轰炸313

(二)焚烧314

(三)残杀315

(四)征工317

(五)榨取318

(六)毒化奴化及其他319

(七)伪组织成立经过320

(八)伪组织人员一览321

三、枝江328

四、长阳336

(一)焚烧——附列抗战损失336

(二)杀戮337

(三)奸淫341

(四)劫掠342

(五)轰炸343

(六)伪组织之萌芽与惩治345

第六编 忠烈事迹348

一、宜昌348

二、当阳354

(一)忠义事迹之一斑354

(二)节烈事迹之一斑361

三、枝江373

四、长阳377

(一)忠义事迹之一斑377

(二)本县出征抗战阵亡将士题名384

(三)节烈事迹之一斑388

(四)沦陷各乡烈女题名389

五、兴山391

(一)忠义事迹一斑391

(二)抗战阵亡忠烈将士题名394

六、秭归399

(一)忠烈事迹之一斑399

(二)出力输财之事迹一斑408

第七编 复员状况412

一、宜昌412

(一)收复情形412

(二)行政机构之迁复412

(三)城区惨状412

(四)宣慰民众413

(五)教育复员概况413

(六)办理救济413

(七)市区之建设415

(八)协助中央及各省机关学校复员416

二、当阳417

(一)政治复员417

1.县各机关之复迁417

2.行政区划之调整417

3.人民团体之加强组织418

(二)军事复员418

1.改编伪军419

2.安置转业军官419

3.青年军复员420

(三)经济复员420

1.自治财政之整理421

2.荒田之复耕422

3.救济物资之处理422

4.农林水利之兴办423

5.道路之修复与整理424

6.电气事业基础之奠定424

7.通讯网之完成425

8.合作社之成立425

9.敌伪物资之清理处理425

10.汉奸财产之没收426

(四)教育文化之复员427

1.中等教育之复员427

2.玉泉中学之创立427

4.关于社会教育者430

5.奴化思想之肃清430

三、枝江431

(一)县府迁复情形431

(二)处置伪军之经过431

(三)惩治汉奸之经过431

(四)接收敌伪物资及其清理处理之概况432

(五)善后救济情形432

(六)战后枝江建设措施434

四、长阳436

(一)协助各校馆复员之概述436

(二)本县机关学校复员437

1.县治迁复津洋口437

2.县立中学迁复龙舟坪438

3.龙永中心学校的重建438

4.卫生院之重建439

(三)经济复员440

1.整理交通440

2.恢复生产442

(四)军事复员443

1.青年军复员及安插443

2.军官转业及安插447

(五)安抚及救济448

五、兴山451

(一)复员后之行政改进451

1.调整乡界及调整时之纠纷451

2.民选乡镇保长452

3.举办户口总复查452

(二)军事复员452

1.盘查哨之设置452

2.军官转业与退役453

3.青年军复学及安插454

(三)经济复员455

1.遗存国防工事木料之处理455

2.救济物资之分配与处理455

(四)复员后之建设457

1.建修忠烈祠457

2.民生工厂之重修457

3.电话线之架设经过457

六、秭归462

(一)复员后之行政改进462

1.裁并乡保462

2.民选乡镇保长462

附:本县民选乡长姓名463

3.禁绝烟毒与惩治烟犯463

(二)复员后之经济财政463

1.整理及清理公产464

2.造产464

(三)复员后之建设措施464

1.简师校舍之修建464

2.交通之扩展465

3.卫生院之修建465

(四)军事复员465

1.复员后之自卫组织465

2.成立伤患官兵招待所466

3.军官退役与转业466

4.青年军复员及就业467

(五)本县市镇之兴衰469

1.茅坪之战前、战时与战后469

2.米仓口、香溪盛衰经过470

(六)复员声中之惨痛——湖北省教育厅第二期迁复第七号水船罹难470

(七)办理平粜与救济物资之处理471

第八编 大事年表476

一、宜昌476

二、当阳477

三、长阳485

四、兴山503

五、秭归510

附:抗战诗词526

附录:抗日战争时期宜昌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531

主要引用资料目录6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