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法制史概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法制史概要
  • 陈顾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15064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法制史概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法制史》1934年版序5

第一编 总论9

第一章 开宗明义9

一、认识论10

(甲)我国向时所称之“法制”含义10

(乙)东瀛学者所称之“法制”含义11

(丙)法制机构所称之“法制”含义11

(丁)立法机关所称之“法制”含义11

二、目的论12

(甲)中国法制史与综合法学13

(乙)中国法制史与中国法系14

(丙)中国法制史与现行法制15

(丁)中国法制史与中国学人15

三、方法论16

(甲)史所疑者不应信以为史17

(乙)朝代兴亡不应断以为史19

(丙)或种标准不应据以为史20

(丁)依个人主观不应擅以为史21

第二章 探源索流24

一、从变法上以言其变24

(甲)关于变法中之变者25

(乙)关于变法中之不变者29

二、从律统上以言其变31

(甲)关于律统之首次变化者32

(乙)关于律统之再次变化者33

(丙)关于律统之三次变化者35

三、从法学上以言其变37

(甲)法学之盛限于战国37

(乙)律家之著仅在汉魏39

(丙)律学之衰始于东晋41

第三章 固有法系44

一、中国固有法系之存在45

(甲)就时间而言45

(乙)就空间而言47

二、中国固有法系之形成48

(甲)中国固有法系源于神权而无宗教化色彩49

(乙)中国固有法系源于天意而有自然法精神52

三、中国固有法系之特征54

(甲)礼教中心54

(乙)义务本位55

(丙)家族观点56

(丁)保育设施56

(戊)崇尚仁恕57

(己)减轻讼累58

(庚)灵活其法58

(辛)审断有责59

第四章 重要典籍60

一、较有成文性之典籍——“律”“令”“典”61

(甲)秦汉以后之“律”的表现62

(乙)秦汉以后之“令”的表现66

(丙)秦汉以后之“典”的表现71

二、具有命令性之典籍——“敕”“格”“式”72

(甲)关于历代之“敕”的表现72

(乙)关于历代之“格”的表现75

(丙)关于历代之“式”的表现79

三、富有伸缩性之典籍——“科”“比”“例”80

(甲)自汉以后之“科”的表现81

(乙)自汉以后之“比”的表现84

(丙)自汉以后之“例”的表现86

第二编 各论95

第一章 组织法规95

一、关于行政组织者98

(甲)机要组织99

(乙)事务组织103

(丙)地方组织104

二、关于兵事组织者107

(甲)军队之编制108

(乙)兵役之征调112

三、关于司法组织者114

(甲)中央之司法组织115

(乙)地方之司法组织121

四、关于监察组织者125

(甲)御史125

(乙)谏职126

第二章 人事法规129

一、育才129

(甲)京师学130

(乙)地方学134

二、选举136

(甲)荐举137

(乙)制举138

(丙)保举140

三、考试141

(甲)学校与考试制度142

(乙)科举与考试制度144

(丙)选官与考试制度148

第三章 刑事法规152

一、诉审152

(甲)越诉与直诉——法院之审级154

(乙)听诉与断狱——法官之责任158

(丙)囚系与刑讯——拘拷之沿革162

二、刑名167

(甲)五刑为名之变迁168

(乙)死刑方法之变迁173

(丙)体刑内容之变迁177

(丁)流刑遣刑之变迁185

(戊)徒刑作刑之变迁188

(己)赎刑罚刑之变迁191

三、罪刑196

(甲)罪之认定196

(乙)刑之加重202

(丙)刑之减轻205

四、肆赦210

(甲)缓刑211

(乙)赦典216

第四章 家族制度219

一、从政事法上论家族制度222

(甲)何以言视家户为编组之单位222

(乙)何以言家户为政令之所托224

(丙)何以言使家长具公法上之责任227

(丁)何以言拟国家为家族而扩大228

二、从民事法上论家族制度230

(甲)何以言就亲属关系方面求出家族制度之显著表现231

(乙)何以言就婚姻关系方面求出家族制度之显著表现233

(丙)何以言就同居关系方面求出家族制度之显著表现235

(丁)何以言就继承关系方面求出家族制度之显著表现237

三、从刑事法上论家族制度239

(甲)何以言就刑名上为家族制度之探索239

(乙)何以言就坐罪上为家族制度之探索241

(丙)何以言就科刑上为家族制度之探索243

(丁)何以言就宥赦上为家族制度之探索246

第五章 婚姻制度251

一、婚姻制度之前期——婚源253

(甲)怀母之说254

(乙)感生之说254

(丙)杂交之说255

二、婚姻制度之开始——婚俗256

(甲)由群婚而趋于偶婚之习俗256

(乙)由内婚而趋于外婚之习俗259

(丙)由掠夺婚而趋于有偿婚之习俗260

三、婚姻制度之确定——婚礼262

(甲)配偶人数之确定263

(乙)婚姻范围之确定264

(丙)嫁娶方式之确定265

四、婚姻制度之保障——婚律268

(甲)关于配偶问题者269

(乙)关于故障问题者270

(丙)关于程序问题者271

第六章 食货制度274

一、田土之制275

(甲)民田276

(乙)官田281

(丙)屯田284

二、赋税之制286

(甲)田赋286

(乙)丁役291

(丙)杂税294

三、财货之制297

(甲)筦榷298

(乙)均平303

(丙)关市304

四、钱币之制307

(甲)钱法307

(乙)钞法313

第三编 后论319

第一章 礼刑合一319

一、法与刑319

(甲)法的本义为“刑”而原于“兵”320

(乙)法的别义为“常”而归于“律”322

二、法与礼324

(甲)礼肇于“俗”而生于“祭”324

(乙)礼别于“仪”而归于“法”327

三、刑与礼329

(甲)儒家崇礼而视法为末节时代330

(乙)儒家谈法而谋以礼正律时代331

(丙)儒家战胜而律沦为小道时代333

第二章 今古相通335

一、宪法之治336

(甲)单一与统一337

(乙)五院与各部339

二、五权之用341

(甲)立法权341

(乙)行政权342

(丙)司法权345

(丁)考试权346

(戊)监察权349

三、民刑之法350

(甲)民事法350

(乙)刑事法352

四、财经之道353

(甲)地政与税政354

(乙)资本与货币355

陈顾远先生学术年表&段秋关357

不可不读的《中国法制史概要》&段秋关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