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剩余价值理论》导读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剩余价值理论》导读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1357917.jpg)
- 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本论》研究组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3805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52页
- 主题词:剩余价值-马克思著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剩余价值理论》导读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下册16
[第十九章]托·罗·马尔萨斯16
[(1)马尔萨斯把商品和资本这两个范畴混淆起来]17
[(2)马尔萨斯所解释的庸俗的“让渡利润”见解。马尔萨斯对剩余价值的荒谬观点]22
[(3)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马尔萨斯主义者和李嘉图主义者之间的争论。他们在对待工人阶级的立场方面的共同点]24
[(4)马尔萨斯片面地解释了斯密的价值理论。他在同李嘉图的论战中使用了斯密的错误论点]25
[(5)马尔萨斯对斯密关于不变的劳动价值这一论点的解释]26
[(6)马尔萨斯利用李嘉图关于价值规律的变形的论点反对劳动价值论]28
[(7)马尔萨斯的庸俗的价值规定。把利润看成商品价值附加额。马尔萨斯对李嘉图相对工资见解的反驳]29
[(8)马尔萨斯的生产劳动和积累的观点同他的人口论相抵触]31
[(a)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31
[(b)积累]32
[(9)马尔萨斯所理解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33
[(10)马尔萨斯的价值理论(补充评论)]34
[(11)生产过剩。“非生产消费者”等等。马尔萨斯为“非生产消费者”的挥霍辩护,把它看成防止生产过剩的手段]36
[(12)马尔萨斯同李嘉图论战的社会实质。马尔萨斯歪曲西斯蒙第关于资产阶级生产的矛盾的观点。马尔萨斯对普遍生产过剩可能性的原理所做的解释的辩护实质]38
[(13)李嘉图学派对马尔萨斯关于“非生产消费者”观点的批判]42
[(14)马尔萨斯著作的反动作用和剽窃性质。马尔萨斯为“上等”阶级和“下等”阶级的存在辩护]43
[(15)匿名著作《政治经济学大纲》对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原理的阐述]44
[第二十章]李嘉图学派的解体47
[(1)罗·托伦斯]49
[(a)斯密和李嘉图论平均利润率和价值规律的关系]49
[(b)托伦斯在价值由劳动决定和利润源泉这两个问题上的混乱。局部地回到亚当·斯密那里和回到“让渡利润”的见解]51
[(c)托伦斯和生产费用的概念]53
[(2)詹姆斯·穆勒解决李嘉图体系的矛盾的不成功的尝试]54
[(a)把剩余价值同利润混淆起来。利润率平均化问题上的烦琐哲学。把对立的统一归结为对立的直接等同]55
[(b)穆勒使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同价值规律相符合的徒劳尝试。局部地回到供求论]58
[(c)穆勒不理解工业利润的调节作用]60
[(d)需求、供给、生产过剩(直接把需求和供给等同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61
[(e)普雷沃放弃李嘉图和詹姆斯·穆勒的某些结论,试图证明利润的不断减少不是不可避免的]62
[(3)论战著作]64
[(a)《评政治经济学上若干用语的争论》:政治经济学上的怀疑论;把理论的争论归结为用语的争论]65
[(b)《论马尔萨斯先生近来提倡的关于需求的性质和消费的必要性的原理》匿名作者的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对李嘉图的积累理论的解释。不理解引起危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67
[(c)托马斯·德·昆西无法克服李嘉图观点的真正缺陷]69
[(d)塞米尔·贝利]69
[(α)《评政治经济学上若干用语的争论》的作者和贝利在解释价值范畴中的肤浅的相对论。等价物问题。否认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70
[(β)劳动价值和资本家利润问题上的混乱。贝利把内在的价值尺度同价值在商品或货币上的表现混淆起来]77
[(γ)把价值同价格混淆起来。贝利的主观主义观点。关于费用价格和价值的差额问题]82
(4)麦克库洛赫85
[(a)在彻底发展李嘉图理论的外表下使李嘉图理论庸俗化和完全解体。肆无忌惮地为资本主义生产辩护。无耻的折中主义]86
[(b)通过把劳动的概念扩展到自然过程而对劳动的概念进行歪曲。把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等同起来。把利润解释为“积累劳动的工资”的辩护性观点]89
[(5)威克菲尔德在劳动价值和地租问题上对李嘉图理论的局部反驳]93
[(6)斯特林用供求关系对资本家的利润做庸俗解释]94
[(7)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直接从价值理论中得出李嘉图关于利润率和工资量成反比的原理的徒劳尝试]95
[(a)把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混淆起来。“让渡利润”见解的因素。关于资本家的“预付利润”的混乱见解]96
[(b)成品的生产和生产这个成品的不变资本的生产结合在一个资本家手里会不会影响利润率]107
[(c)关于不变资本价值的变动对剩余价值、利润和工资的影响的问题]109
[(8)结束语]111
[第二十一章]以李嘉图理论为依据反对政治经济学家的无产阶级反对派112
[(1)小册子《国民困难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112
[(a)把利润、地租和利息看成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的积累和所谓“劳动基金”之间的相互关系]113
[(b)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和资本积累条件下资本和收入的交换问题]118
[(c)小册子作者的功绩及其观点在理论上的混乱。他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对外贸易的作用以及“自由时间”是真正的财富等问题的意义]121
[(2)莱文斯顿把资本看成工人的剩余产品。把资本主义发展的对抗形式同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本身混淆起来。由此产生的对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发展成果的否定态度]123
[(3)霍吉斯金]126
[(a)资本的非生产性的论点是从李嘉图理论中得出的必然结论]127
[(b)反驳李嘉图的资本是积累劳动的定义。关于并存劳动的见解。对物化的过去劳动的意义估计不足。现存财富同生产劳动的关系]129
[(c)所谓积累不过是一种流通现象(储备等是流通的蓄水池)]135
[(d)霍吉斯金对资本家为工人“积累”生活资料的见解的驳斥。霍吉斯金不了解资本拜物教化的真正原因]139
[(e)复利,根据复利说明利润率下降]142
[(f)霍吉斯金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146
[(g)霍吉斯金的基本论点在其《通俗政治经济学》一书中的表达]147
[(h)霍吉斯金论资本的权力以及论财产的权利的变革]149
[(4)政治经济学家的反对派布雷]150
[第二十二章]拉姆赛153
[(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尝试。关于资本是不重要的社会形式的观点]154
[(2)拉姆赛关于剩余价值和价值的观点。剩余价值归结为利润。关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变动对利润率和利润量的影响问题的不能令人满意的说明。资本的有机构成、积累和工人阶级的状况]155
[(3)拉姆赛论“总利润”分为“纯利润”(利息)和“企业主利润”。在他关于“监督劳动”“补偿风险的保险费”和“超额利润”等观点中的辩护因素]163
[第二十三章]舍尔比利埃167
[(1)把资本区分为两部分:由机器和原料构成的部分以及由工人的“生活资料基金”构成的部分]167
[(2)关于工人人数同不变资本量相比不断减少的问题]169
[(3)舍尔比利埃关于利润率取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猜测。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舍尔比利埃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占有规律”]170
[(4)关于作为扩大再生产的积累问题]176
[(5)舍尔比利埃的西斯蒙第主义因素。关于资本有机构成问题。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部门的可变资本绝对减少。在资本有机构成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比例的变动。资本的有机构成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不同比例。资本周转的差别及其对利润的影响]177
[(6)李嘉图和西斯蒙第的互相排斥的见解在舍尔比利埃著作中的折中主义的结合]181
[第二十四章]理查·琼斯183
[(1)理查·琼斯《论财富的分配和税收的源泉》,第一部分:《地租》,1831年伦敦版。地租历史观的因素。琼斯在地租理论的个别问题上胜过李嘉图之处以及他在这方面的错误]184
[(2)理查·琼斯《1833年2月27日在伦敦皇家学院讲述的政治经济学绪论。附工资讲座大纲》1833年伦敦版。“国家的经济结构”的概念以及用它来说明社会制度的不同类型的尝试。关于“劳动基金”的混乱思想]190
[(3)理查·琼斯《国民政治经济学教程》1852年哈特福版]193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观的萌芽同关于资本只是“积累的储备”的资产阶级拜物教观点的结合。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193
[(b)琼斯论资本主义生产形式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关于追加固定资本的使用条件问题]199
[(c)琼斯论积累和利润率。关于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202
附录 收入及其源泉·庸俗政治经济学205
[(1)生息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基础上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的拜物教化。生息资本是这种拜物教的最充分的表现。庸俗经济学家和庸俗社会主义者论资本利息]205
[(2)生息资本和商业资本同产业资本的关系。更为古老的形式。派生的形式]212
[(3)剩余价值的各个部分独立化为不同形式的收入。利息和产业利润之间的比例。收入的拜物教形式的不合理性]214
[(4)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的硬化过程以及这些形式同它们的内在实质即剩余劳动日益分离的过程。生息资本是这个过程的最终阶段。把产业利润看成“资本家的工资”的辩护观点]216
[(5)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区别。利息和地租是商品市场价格的构成要素。庸俗经济学家企图赋予利息和地租的不合理形式以合理的外观]221
[(6)庸俗社会主义反对利息的斗争(蒲鲁东)。不理解利息和雇佣劳动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228
[(7)关于利息问题的历史。路德在进行反对利息的论战时胜过蒲鲁东。对利息的观点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发生变化]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