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藏通史 早期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藏通史 早期卷
  • 拉巴平措,陈庆英总主编;张云,石硕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53822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82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607页
  • 主题词:西藏-地方史-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藏通史 早期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拉巴平措 陈庆英1

前言&张云1

上编3

第一章 青藏高原过去5万年以来的环境变化3

第一节 晚更新世晚期的环境变化4

一、地质地貌变化4

二、气候变化6

三、植被变化8

四、动物变化11

五、自然带变化11

六、水系变化12

第二节 全新世环境变化13

一、全新世青藏高原环境变化阶段划分13

二、全新世气温变化15

三、全新世降水变化17

四、植被变化19

五、冰川活动20

六、湖泊变化21

第三节 过去2000年环境变化21

第二章 西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与人类定居高原28

第一节 西藏高原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概说28

一、藏文史书中有关青藏高原形成的传说28

二、西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变33

三、青藏高原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35

第二节 文献资料中有关藏族来源的传说37

一、藏文史书记载中的藏族来源传说37

二、汉文记载中关于藏族来源的传说42

三、高原物种起源的神话传说45

第三节 人类起源诸多说法与徙居青藏高原48

一、非洲起源说和多区起源说48

二、青藏高原与人类起源的关系51

三、早期居民定居与适应高原环境55

第三章 旧石器时代的西藏58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高原58

第二节 西藏高原的旧石器文化遗存65

第三节 西藏旧石器时代人类的来源问题68

第四章 新石器时代的西藏74

第一节 藏东地区74

一、卡若遗址75

二、小恩达遗址83

第二节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84

一、曲贡遗址84

二、昌果沟、邦嘎遗址87

三、林芝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及采集点91

第三节 藏北地区93

一、细石器93

二、岩画95

三、大石遗迹98

第五章 西藏早期文明的起源101

第一节 西藏早期人类的起源101

一、本土起源论102

二、外来迁入论104

三、考古学的证据105

第二节 早期的农人与牧人108

一、最早出现的农人108

二、原始农业的扩散109

三、农作物种类的变化113

四、高原畜牧业的产生115

第三节 早期金属器、远程贸易与区域性交流117

一、早期金属器的产生117

二、远程贸易与区域性交流119

第四节 精神生活与艺术创造123

一、原始巫术与原始宗教123

二、早期高原艺术的诞生与发展128

第五节 对西藏早期文明起源的总体认识134

第六章 西藏史前考古文化特征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138

第一节 西藏新石器文化的主要特征及相互联系138

第二节 西藏新石器文化所反映的社会状况143

一、经济生活144

二、聚落形态与社会面貌145

三、精神生活148

第三节 西藏新石器文化与黄河、长江上游文化的关系151

第四节 西藏新石器文化与西喜马拉雅地区文化的联系156

第七章 聂赤赞普时期悉补野王权的产生160

第一节 有关聂赤赞普身世来历的传说160

第二节 天神(之子)入主人间说与吐蕃王权的产生与发展163

第三节 聂赤赞普的出生地及其与悉补野部的关系167

第八章 从止贡赞普、布德贡杰到拉托托日年赞171

第一节 止贡赞普时期的吐蕃社会172

一、止贡赞普其人172

二、止贡赞普时期的吐蕃社会177

第二节 布德贡杰时期政治制度变革183

第三节 拉托托日年赞时期悉补野的发展190

一、布德贡杰之后至拉托托日年赞时期悉补野的世系传承190

二、大相的产生与大相制度的形成195

三、拉托托日年赞时期悉补野的发展196

第九章 十二小邦和四十小邦201

第一节 小邦名录及其时代201

一、史书记载中的小邦国201

二、小邦国的时代202

第二节 十二邦国及其方位206

一、十二邦国名录206

二、十二邦国的名称和地理位置的考证207

第三节 四十小邦211

第十章 森波、苏毗和象雄214

第一节 森波邦国214

一、森波部落的地理位置214

二、森波小邦国与雅隆吐蕃的关系218

第二节 苏毗王国220

一、苏毗的早期历史221

二、苏毗的地理位置222

三、苏毗与女国的关系224

四、苏毗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25

五、苏毗与悉补野部的关系227

第三节 象雄王国229

一、象雄立国的大致年代229

二、象雄的名义及地理位置229

三、象雄的文明241

四、象雄与悉补野部的关系246

五、象雄与唐朝的关系247

第十一章 达日年塞与囊日论赞的统一事业250

第一节 赤年松赞与没庐年德如250

第二节 达日年塞的统一活动252

一、达日年塞时期雅隆悉补野部的发展成就253

二、达日年塞及其统一西藏高原腹心地区的准备254

第三节 囊日论赞的卓越功绩259

一、囊日论赞时期雅隆悉补野部经济的发展259

二、雅隆悉补野部政治制度的发展261

三、囊日论赞的军事征服活动266

四、悉补野吐蕃内部的矛盾271

下编283

第十二章 经济与社会283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随机性食物搜寻经济与社会283

一、考古材料285

二、经济生活288

三、居住遗址290

第二节 中石器时代的季节性食物搜寻经济与社会290

一、考古资料292

二、经济生活296

三、居住遗址300

四、游团社会301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以农业为主的混合经济、社会与文化适应302

一、以拉乙亥遗址为代表的狩猎—植物强化利用经济类型303

二、以卡若文化为代表的农业—狩猎经济类型311

第四节 青铜时代由农牧向游牧转化的经济与社会319

一、以曲贡遗址为代表的农—牧业兼营的经济类型321

二、以加日塘为代表的游牧兼猎的游牧经济类型326

三、父名母姓的部落命名制337

第十三章 宗教347

第一节 岩画中的宗教线索347

一、牦牛347

二、琼鸟349

三、雍仲(卍和?)350

第二节 考古发现中的上古文明354

第三节 象雄苯教与象雄文明355

一、象雄的地理和疆域356

二、象雄十八王国359

三、以冈底斯山为中心的古老文明363

第四节 苯教在雅隆悉补野部的传播和发展375

一、天赤七王时期376

二、中间二丁时期388

三、地上六列时期391

四、八德时期392

五、中间五赞时期393

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397

第一节 石器、陶器制造397

一、石器制造397

二、陶器制造400

第二节 高原农业403

一、高原农业的出现403

二、雅隆悉补野部落时期的农业405

第三节 畜牧业407

一、从西藏早期遗址看远古的狩猎情况407

二、动物的驯化及畜牧业的发展409

第四节 纺织业412

第五节 物候学与纪年414

第六节 古代医学418

第七节 采矿与冶炼420

第八节 采盐423

第九节 建筑424

第十五章 文学艺术428

第一节 岩画石刻艺术428

一、岩画的类型429

二、岩画的内容431

三、岩画的艺术风格432

第二节 音乐舞蹈艺术433

一、音乐433

二、舞蹈438

第三节 诗歌与谜语440

一、诗歌440

二、谜语448

第四节 民间神话与传说453

第十六章 军事与体育464

第一节 雅隆悉补野部军事沿革464

一、武力图存465

二、增强实力465

三、军事扩张466

第二节 藏文史籍记载的重要战事466

一、聂赤赞普时代466

二、罗昂智胜止贡赞普467

三、茹列杰恢复赞普王统468

四、布德贡杰时代469

五、达日年塞时代470

六、囊日论赞联盟灭森波杰471

第三节 兵员与兵器474

一、兵员474

二、关于兵器的神话传说475

三、金属兵器的出现476

四、武器装备477

第四节 体育活动481

一、生产劳动与早期体育活动481

二、岩画中的体育活动482

大事记486

专有名词汉藏对照491

主要参考文献530

索引563

(一)人名索引563

(二)地名索引571

编撰说明580

总后记5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