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中国道路的西方视角 20世纪西方思想家的中国观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中国道路的西方视角 20世纪西方思想家的中国观研究
  • 马丽雅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978754861420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中国道路的西方视角 20世纪西方思想家的中国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问题缘起1

二、研究对象和意义5

三、文献综述8

四、结构安排和主要论点33

第一章 20世纪以前西方中国观的起源、倾向和演变38

第一节 西方中国观的起源39

一、起源一:以古代发明为代表的“东器西渐”40

二、起源二:传教士的口述、游记和经典著作的传播45

三、起源三:立足西方自身的思考50

第二节 西方中国观的倾向54

一、倾慕与好奇:中国是具有优越文明的“东方乌托邦”55

二、批评与偏见:中国是发展停滞、落伍的“木乃伊”58

三、理性与分析:中国是拥有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东方社会62

第三节 西方中国观的演变65

一、从模糊到清晰:一张难以完成的中国心理地图66

二、从倾慕到批判:西方的兴起与东方的衰落72

第二章 美国人杜威:一位实用主义者眼中的中国改造方案78

第一节 从日本到中国:杜威和“五四”中国的意外邂逅79

一、“五四”中国对杜威实用主义和教育理论的需求80

二、从东京到上海:杜威来华缘起85

三、26个月:杜威来华讲学概况88

第二节 杜威的中国文化观之评述94

一、寻找个体:在东西文明的对比中理解中国文化94

二、中国人怎么想?——基于儒道之说的分析98

三、中国新文化的出路:东西文化的融合104

第三节 杜威的中国社会改造之方的评议111

一、关于经济与社会改革的建议:寻求一个拥有共同生活的社会112

二、改革的落脚点:教育的力量116

三、雷声大雨点小:杜威社会改造之方在中国的影响122

第四节 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影响128

一、在解决问题中小步前进:一种哲学方法的提供129

二、同与异:杜威和孙中山关于“知行”之辩的讨论132

三、问题与主义之争:实用主义对胡适和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137

第三章 英国人罗素:对中国问题的观察和回答144

第一节 从英国到中国:罗素来华缘起和概况145

一、选择罗素的理由:罗素的左翼身份及其社会改造思想145

二、罗素来华的三大动力:寻找人类的未来、对东方知识的渴望和爱情149

三、10个月:罗素在华演讲概况155

第二节 罗素的中国文化观及其影响160

一、对中国人性格的分析:好学、讲理和宽容161

二、文化的出路:集东西文化之长166

三、东西文化之争与罗素的影响172

四、杜威与罗素:东西方对比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观178

第三节 中国人到自由之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182

一、目标: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有序的政府183

二、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以“俄国式”道路发展中国实业188

三、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对罗素在华影响的评述195

四、杜威与罗素:革命中国应该向何处去204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之路209

一、道路选择:早期农民运动的探索与实践209

二、道路初探:从瑞金到延安214

第四章 法国人萨特:和中国的两次对话222

第一节 从法国到中国:萨特和波伏娃对中国的一次官方访问223

一、为什么邀请萨特:作为国际统战对象获邀224

二、访华缘起:两位左翼人士对共产主义中国的神往228

三、45天:萨特和波伏娃访华概述231

第二节 萨特与波伏娃眼中的中国经济、文化与政治236

一、对中国国情的总体判断:矛盾与挑战重重的过渡性国家237

二、任务与挑战:两位法国文学家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观245

三、社会主义中国: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国家254

第三节 20世纪60年代西方左翼视野中的中国260

一、“极权主义”统治下的中国: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学者的中国观260

二、多棱镜: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中国观266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萨特和中国的精神交往271

一、萨特的第二次“访华”:对“萨特热”的分析271

二、萨特的“自我选择”思想与人生观的讨论276

三、萨特的存在主义与关于“人道主义”的讨论280

第五章 德国人哈贝马斯:一次跨文化的对话287

第一节 从法兰克福到中国:哈贝马斯的学术之旅288

一、一种“必要的乌托邦”:苏东剧变后哈贝马斯对社会主义的反思289

二、中国学界的渴望:一波三折的邀约294

三、15天:哈贝马斯访华概述298

第二节 东西方的共同主题:人权与现代化302

一、另当别论的问题:人权303

二、未竟的事业:中国现代化的成就与挑战308

三、阐述、综合与运用:哈贝马斯思想在中国的影响315

第三节 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模式”争论视角下的西方中国观322

一、难以统一的定义:对“中国模式”的概括323

二、榜样与威胁:“中国模式”对世界的影响329

第六章 中国道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335

一、西方中国观的演变:中国道路的旁观者视角335

二、理论的旅行:西方思想影响下的四场争论339

三、今天和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味着什么342

参考文献347

附录一9—19世纪西方著名人士关于中国的研究和关注主题363

附录二20世纪研究中国的西方著名人士和关注主题377

后记3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