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哲学的希望 欧洲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哲学的希望 欧洲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1391508.jpg)
- 叶秀山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219145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哲学的希望 欧洲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编者的话《欧洲哲学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的“前世今生”1
导论 欧洲哲学发展趋势与中国哲学的机遇1
上编 欧洲哲学的发展21
第一章 确信“自由”的“存在”,追求“存在”的“自由”的欧洲哲学21
一、欧洲哲学上“自由”概念的产生21
二、在“确信自由”和“追求自由”的问题上康德的贡献25
三、黑格尔对“自由”和“存在”问题的古典式“总结”30
四、由此产生的推想31
第二章 欧洲哲学的起源:在“认识你自己”的道路上36
一、“始基”观念与“存在”问题之提出:古代希腊“科学思想”之诞生36
二、关于“本质-存在”学问的困难:古代辩证法的表现45
三、苏格拉底的“反讽”47
四、苏格拉底之“死”50
五、苏格拉底作为“助产婆”54
第三章 柏拉图的“理念论”56
一、柏拉图与苏格拉底56
二、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57
三、柏拉图的“知识论”65
四、柏拉图的“国家”学说75
五、柏拉图的“自然观”和“宇宙论”86
第四章 转向“经验”的亚里士多德哲学94
一、认识世界的“工具”96
二、“概念”之为“科学知识”的“核心工具”98
三、“范畴”作为“概念”与“经验现实”关系的“纽带”102
四、“第一哲学”:“知识论”中的“存在论”106
第五章 欧洲中古的神学“天国”115
一、为“知”而“信”118
二、唯“圣言”可“信”119
三、“人”作为“神”的“独特被造者”120
四、“自由”之“诱惑”122
五、“圣言”与“人言”124
六、“善”-“恶”“原则”的“二律背反”126
七、欧洲的“世外桃源”128
八、“人世间”的“纷争”、“和谐”与“同一”132
第六章“感性世界”的挑战138
一、培根的经验主义哲学139
二、霍布斯政治国家学说之哲学基础142
三、卢梭政治思想的哲学意义148
第七章 近代欧洲哲学发展的另一条思路:笛卡尔的理性主义154
一、从“感觉的挑战”到对“感觉”的“怀疑”155
二、“我思故我在”156
三、“保持”就是“创造”158
四、几率-时空-自由-未来164
第八章 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在欧洲哲学发展史上的意义170
一、斯宾诺莎作为“概念论”的近代奠基者170
二、莱布尼兹在欧洲哲学发展中的重要性176
第九章 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观念及其发展路线182
一、“理性”的“求(务)实”“精神”182
二、“否定”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意义192
第十章 欧洲哲学中“知识论”与“存在论”的关系204
一、欧洲哲学从“知识论”向“存在论”的转向204
二、叔本华的意志哲学217
三、胡塞尔先验现象学对欧洲哲学发展的贡献231
四、海德格尔向“存在论”的“回归”256
五、列维纳斯:“超出”“存在论”之外264
六、作为东西文化会通成果的“瞬间”270
下编 中国哲学的机遇281
第一章 中国哲学精神之绵延:理论篇281
一、必也“正名”281
二、“形而上学”与《易经》282
三、“天”-“地”-“人”之“关系”283
四、“人”“在”“天-地”之“中”285
五、“中介”的“人”“无”“自己”286
六、“人”“在”“时间”-“空间”“中”288
七、“自由者”有“可能”使“预测学”成为“科学”291
第二章 中国哲学精神之绵延:历史篇292
一、儒道两家之“哲思”:仁义-道德292
二、佛教扎根中国300
三、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给“中国哲学传统”注入新的血液和精神309
第三章 道家哲学思想312
一、《老子》书中的形而上治国方略312
二、《庄子》的“反讽”精神325
第四章 汉代政治与“哲学思潮”之“大一统”337
一、董仲舒的“天-道”哲学339
二、《淮南子》反映的汉初哲学思潮348
三、扬雄的“太玄”哲学358
第五章 佛家思想的哲学理路371
第六章 宋明哲学的思路历程381
一、宋代哲学对于“物”的重视382
二、周敦颐的“诚”与张载的“气”388
三、“理学(道学)”的产生397
四、“天理”与“尊德性-道学问”403
结语 寄希望于“未来”407
主要参考书目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