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津南区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津南区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1418917.jpg)
- 何荣林主编天津市津南区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5637822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966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10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津南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序3
凡 例3
概 述3
第二章群众体育 (716
第二节 服务业 (347
大事记11
第二节 隶属关系55
第一编 建置政区55
第一节 地理位置55
第一章建置区划55
附 隶属直隶省天津县状况56
第三节 境域变迁57
第四节 行政区划58
第二章名 镇59
第一节 咸水沽镇59
第二节 小站镇60
第三节 葛沽镇61
第三章新建镇62
第一节 双港镇62
第二节 八里台镇63
第三节 双闸镇63
第四节 南洋镇64
第一节 辛庄乡65
第二节 双桥河乡65
第四章乡 办事处65
第三节 北闸口乡66
第四节 长青办事处66
第五章明星小康村75
第一节 镇属明星小康村75
第二节 乡属明星小康村81
第三节 办事处属明星小康村83
附 津南区明星小康村标准84
第一章地质87
第一节 陆地形成过程87
第二编 自然环境87
第二节 地层88
第三节 地质构造89
第二章地貌90
第一节地貌特征90
第二节 地貌区91
第三章气候91
第一节 特征91
第二节 日照 太阳辐射92
第三节 气温 地温93
第四节 降水 蒸发94
第五节 风95
第四章地表水96
第一节 河流96
第二节 水库 洼淀 坑塘98
第五章地下水99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99
第二节 类型99
第三节 开采 利用100
第一节 类型102
第六章土壤102
第二节 性状104
第三节 形成106
第七章 自然资源108
第一节 土地资源108
第二节 水资源109
第三节 矿产资源109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110
第五节 风能资源112
第八章 自然保护区112
第一节 建立保护区112
第二节 贝壳堤状况113
第三节 核心 缓冲区域116
第四节 保护价值118
第一节 气候灾害119
第九章 自然灾害119
第二节 生物灾害121
第三节 地震灾害123
第三编人 口127
第一章数量分布127
第一节 总量 变动127
第二节 密度 分布130
第三节 暂住人口132
第二章人口构成132
第一节 性别构成132
第二节 年龄构成136
第三节 民族构成138
第五节 职业构成139
第四节 文化构成139
第六节 婚姻构成141
第七节 家庭构成142
第八节 姓氏构成142
第三章计划生育146
第一节 组织机构146
第三节 政策措施147
第二节 队伍建设147
第四编 城乡建设153
第一章规划管理153
第一节 城镇规划153
第二节 村庄规划154
第三节 土地管理154
第二章基础设施155
第一节 街道155
第二节 供水 排水158
第三节 供电159
第四节 供气 供热160
第五节 主要建筑161
第三章住宅建设162
第一节 公有住房162
第二节 私人建房163
第三节 平房改造164
第四节 房产管理165
第一节 市容建设167
第四章市容环卫167
第二节 环境卫生168
第五章建筑安装169
第一节 设计169
第二节 施工169
第六章环境保护170
第一节 污染170
第二节 治理172
第三节 监测173
第五编 交通 邮电177
第一章水路177
第一节 航道177
第二节 码头179
第三节 水运179
第二章陆路181
第一节 古代道路181
第二节 公路建设182
第三节 铁路建设185
附 津南铁路续建工程186
第四节 桥梁187
第五节 陆运189
第六节 交通监理191
第三章邮政192
第一节 网络192
第二节 业务195
第四章电话195
第一节 设施195
第二节 业务197
第三节 管理198
第六编农业201
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201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201
第二节 土地改革203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204
第四节 人民公社206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207
第一节 劳力208
第二章生产条件208
第二节 耕地210
第三节 肥料212
第四节 农具213
第三章种植业216
第一节 粮食作物216
第二节 蔬菜种植220
第三节 经济作物225
第四节 林果栽培226
第五节 植物保护230
第四章养殖业232
第一节 畜禽饲养232
第二节 水产养殖237
第三节 疫病防治240
第一节 市管河道治理245
第七编水利245
第一章河网治理245
第二节 区管河道治理246
第三节 闸涵249
第二章农田水利253
第一节 治理盐碱地253
第二节 沟渠井配套255
第四节 排灌工程256
第三节 灌区建设256
附 津南水库258
第一节 防汛排涝259
第三章防汛抗旱259
第二节 抗旱262
第一节 机构设置263
第二节 设施管理263
第四章水利管理263
第三节 灌溉管理264
第四节 水费征收265
第八编工业269
第一节 制盐269
第一章工业渊源269
附 盐场简况272
第二节 卷烟275
第二章区办工业276
第一节 机构设置276
第二节 演变过程277
第一节 机构设置278
第二节 发展概况278
第三章乡村工业278
第三节 行业结构286
第四节 企业管理291
第五节 企业选介294
第四章联营联户 个体 三资工业301
第一节 联营工业301
第二节 联户工业302
第三节 个体工业302
第四节 三资工业302
第五节 企业选介303
第一节 教育系统工业304
第五章部门工业304
第二节 商业系统工业305
第三节 粮食系统工业306
第四节 卫生系统工业307
第六章开发小区工业308
第一节 基础设施308
第二节 招商引资309
附 津南经济开发区(双港)310
第一节 市属工业311
第七章驻区工业311
第二节 部属工业313
第一节 私营商业317
第九编商业317
第一章经营体制317
第二节 集体商业318
第三节 国营商业323
第二章集市贸易324
第一节 发展概况324
第二节 市场选介326
第三章农业生产资料经营328
第一节 肥料农药经营328
第二节 耕畜经营330
第四章 日用工业品经营331
第一节 五金交电经营331
第三节 农具农膜经营331
第二节 百货针棉织品经营332
第三节 杂品经营332
第五章燃料经营334
第一节 石油类商品经营334
第二节 煤炭经营335
第六章粮油经营337
第一节 粮油购销337
第二节 粮油储运340
第三节 粮油管理341
第四节 饲料供应342
第七章食品蔬菜经营343
第一节 畜禽食品343
第二节 果品蔬菜344
第三节 水产品344
第四节 烟酒副食345
第八章饮食服务346
第一节 饮食业346
第十编财税金融351
第二节 收入351
第一节 体制351
第一章财政351
第三节 支出354
第四节 管理357
第二章税务359
第一节 税制演变359
第二节 税种税率361
第三节 减免税364
第四节 稽征管理365
第三章金融366
第一节 机构366
第二节 货币367
第三节 存款369
第四节 信贷372
第五节 证券376
第六节 保险377
第十一编经济管理381
第一章计划管理381
第一节 管理体制381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381
第二章统计管理383
第一节 统计专业383
第三节 计划调控383
第二节 统计调查384
第三节 统计服务385
第三章物资管理386
第一节 物资调入386
第二节 物资供应387
第三节 物资回收388
第四章工商行政管理391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391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392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393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393
第五节 经济监督检查394
第五章物价管理395
第一节 价格变化395
第二节 监督检查400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401
第二节 产品标准管理401
第六章技术监督401
第三节 计量监督管理402
第四节 质量监督检查402
第一节 国家审计403
第七章审计监督403
第二节 内部审计404
第三节 社会审计405
第十二编 党派社团40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津南区组织409
第一节 组织机构409
第二节 代表大会410
第三节 组织建设415
第四节 思想建设419
第五节 纪律检查420
第六节 统一战线422
第七节 主要活动423
第二章 国民党 三青团427
第一节 国民党津南区组织427
第二节 三青团津南区组织428
第二节 民盟津南区支部428
第三章民主党派428
第一节 民革津南区委员会428
第三节 民进津南区委员会429
第四节 民建津南区支部429
第四章社会团体430
第一节 工会430
第二节 共青团431
第三节 妇联432
第四节 农会 贫协433
第五节 工商联433
第六节 科协435
第七节 残联435
第八节 其他团体436
第十三编 政权政协441
第一章旧政权441
第一节 宋代镇寨441
第二节 元至清盐署442
第三节 清代葛沽衙署443
第四节 国民天津县府444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445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446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450
第三章人民政府453
第一节 沿革453
第二节 机构设置458
第三节 施政纪要459
第四节 综合政务461
第五节 基层行政机构468
第四章人民政协 《469
第一节 组织机构469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议471
第三节 主要活动474
第十四编 民 政479
第一章优抚安置479
第一节 拥军优属479
第二节 抚恤481
第三节 褒扬482
第四节 安置482
第一节 孤寡老人赡养483
第二章社会福利483
第二节 社会残疾人福利484
第三节 社会救济485
第四节 募捐486
第五节 收容遣送487
第三章婚丧管理487
第一节 婚姻登记487
第二节 殡葬改革488
第四章支边援外490
第一节 支边490
第二节 援外491
第十五编劳动人事495
第一章劳动管理495
第一节 用工制度495
第二节 劳动就业495
第三节 职工调配497
第四节 劳动仲裁498
第二节 锅炉压力容器监察499
第一节 安全生产检查499
第二章劳动保护499
第三节 安全生产培训500
第一节 人事调配501
第三章人事管理501
第二节 奖惩 任免504
第四章工 资505
第一节 工资形式505
第二节 工资调整505
第五章保险福利509
第一节 退休 离休509
第二节 劳动保险511
第三节 福利511
第十六编政法515
第一章公安515
第一节 治安管理515
第二节 户籍管理518
第三节 打击反革命519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521
第五节 交通管理523
第六节 消防524
附 重大火灾简记525
第二章检察526
第一节 刑事检察526
第二节 经济检察527
第三节 法纪检察528
第四节 监所检察529
第五节 控告申诉530
第三章审 判530
第一节 刑事审判530
第三节 经济审判531
第二节 民事审判531
第四节 行政审判532
第五节 告诉申诉533
第六节 执行533
第四章司法行政534
第一节 法制宣传534
第二节 人民调解535
第三节 律师 公证535
第一章 驻 军539
第一节 封建王朝驻军539
第十七编军事539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540
第三节 人民武装驻军541
第一节 卫戍军寨542
第二章宋代防务542
第二节 塘泊防线544
附 宋代三女砦遗址545
第三章兵役制度547
第一节 募兵制547
第二节 征兵制547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547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548
第五节 预备役制550
第六节 兵役登记550
第七节 招收飞行员551
第四章民兵552
第一节 组织552
第二节 军训553
第三节 活动554
第四节 基地555
第一节 机构556
第五章人民防空556
第五节 装备556
第三节 设施557
第六章战事557
第一节 宋至清战事557
第二节 活动557
第二节 军阀混战558
第三节 抗日战争559
第四节 解放战争560
附一 日伪军暴行563
附二 血泪的控诉564
第一章私塾义学 书院571
第一节 私塾571
第二节 义学571
第十八编教育571
第三节 书院572
第二章学前教育572
第一节 幼儿园所572
第二节 教养和队伍573
第三节 园所选介573
第一节 小学教育574
第三章普通教育574
第二节 中学教育578
第一节 初级职业教育582
第四章专业教育582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584
第三节 高等专业教育586
第五章业余教育587
第一节 扫除文盲587
第二节 科普教育587
第三节 文化补习588
第四节 学历教育588
第六章教师队伍589
第一节 状况589
第二节 培训590
第三节 待遇590
第七章教育管理591
第一节 体制591
第三节 经费592
第二节 设施592
第四节 督导593
第一节 改革概况596
第八章教育改革596
第二节 试点选介598
第十九编科学技术603
第一章科技组织603
第一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603
第二节 四级农业科技网603
第三节 民办科研机构604
第四节科技队伍605
第二章科学普及606
第一节 科技培训607
第二节 科技推广607
第三章科技成果608
第一节 国家级608
第二节 市级611
第三节 选介616
第四章地震气象测报621
第一节 地震测报621
第二节 气象预报622
第五章能源开发623
第一节 沼气623
第二节 太阳能624
第三节 风能625
第四节 节能灶具625
第五节 综合利用626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629
第二节 文化馆629
第一章活动场所629
第二十编文化629
第三节 文化站630
第四节 影剧院631
第五节 少年宫634
第六节 工人俱乐部634
第七节 老干部活动中心635
第八节 歌舞厅635
第二章著述636
第一节 文学创作636
第二节 诗词选录639
第三章艺术652
第一节 音乐652
第二节 花会657
第三节 戏剧658
第四章美术书法660
第一节 美术660
第二节 书法661
第五章图 书663
第一节 新华书店663
第二节 图书馆664
第一节 档案管理665
第六章档案665
第二节 馆藏利用666
第七章新闻667
第一节 报刊667
第二节 广播668
第三节 通讯669
第一节 出土文物670
第八章文物古迹670
第四节 电视670
第二节 古遗址672
第三节 古墓葬674
第四节 古建筑675
第五节 碑碣677
第二十一编 医药卫生681
第一章医疗机构681
第一节 区级医疗机构681
第二节 乡镇医疗机构684
第三节 农村医疗机构686
第四节 群众卫生团体687
第一节 防疫688
第二章防疫保健688
第二节 保健692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694
第三章队伍设施695
第一节 中医695
第二节 西医696
第三节 护理698
第四节 设施699
第四章管理704
第一节 医政704
第二节 药政705
第三节 经费706
第四节 医疗制度708
第二十二编体育713
第一章管理设施713
第一节 管理713
第二节 设施715
第一节 学校体育716
第二节 职工体育718
第三节 农民体育719
第四节 老年体育720
第五节 妇幼体育720
第六节 伤残人体育721
第七节 少数民族体育721
第三章体育比赛722
第一节 比赛活动722
第二节 比赛成绩723
第二十三编 民情 习俗741
第一章人民生活741
第一节 农民生活741
第二节 职工生活742
第二章 习 俗744
第一节 生产俗744
第二节 生活俗746
第三节 岁时俗748
第四节 婚嫁俗750
第五节 丧葬俗752
第六节 陋俗 恶疾755
第七节 庙会756
第三章方言俗语759
第一节 方言区划759
第二节 语音760
第三节 方言词语766
第四节 歇后语774
第五节 谚语777
第一节 小站挠秧号子782
第四章歌谣782
第二节 津南民歌783
第三节 花会歌785
第四节 儿歌787
第五节 童谣788
第六节 市井谣789
第五章宗教790
第一节 道教790
第三节 伊斯兰教791
第二节 佛教791
第四节 天主教793
第二十四编 小站要事记略797
第一章小站练兵797
第一节 重要战略位置798
第二节 周盛传练兵799
第三节 胡燏棻练兵800
第四节 袁世凯练兵801
第五节 张之洞练兵809
第六节 段祺瑞练兵809
第七节 主要人物选介810
第二章小站稻818
第一节 种植渊源819
第二节 兴建围田820
第三节 盛军屯垦822
第四节 近代兴衰824
第五节 新的辉煌825
拟开海运各处引河由营833
试办屯垦禀833
附二 周盛传详陈津东水利并833
附一 周盛传议复津东水利原禀833
附三 李鸿章原批835
附四 南运减河靳官屯闸记835
第三章小站四清836
第一节 运动始末836
第二节 制造冤案839
第三节 危害与影响843
第四节 复查平反845
附 陈伯达插手小站“四清”847
的前前后后847
第一章传记853
第二十五编人物853
第二章简介862
第三章名录868
第一节 烈士名表868
第二节 先进人物874
第三节 企业家879
第四节 职称表881
第五节 职官表890
二、文献选录897
一、重要批示897
附 录897
三、碑文选录908
四、驻境官吏913
五、历史考证917
六、往事回忆928
七、民间传说930
八、土匪部队932
索 引941
编修始末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