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发展概论 当代中国经济学原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发展概论 当代中国经济学原理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1428285.jpg)
- 卢希悦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16457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98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经济(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发展概论 当代中国经济学原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导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发展要点提示1
第一篇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发展序论30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30
的必然性30
第二章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发展的实践源泉48
第三章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发展的多元思维形式60
第二篇社会主义经济总体论68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动力68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6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72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73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75
五、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77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战略82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82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87
三、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战略88
四、超常规经济发展的实践依据97
第六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99
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99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101
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104
四、建立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08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113
第七章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113
二、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中诸环节的相互关系115
三、社会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18
四、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速度121
第三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理论129
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市场主体12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2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132
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功能和市场体系13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功能137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结构140
三、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及对策143
四、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153
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供求与市场价格155
一、市场需求与供给155
二、市场价格与市场供求159
三、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的作用162
第四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业论166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产业166
一、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现状166
二、第一产业发展面临的难点和问题171
三、第一产业的发展方向173
四、第一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175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二产业178
一、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178
二、我国第二产业的现状和特点180
三、加快我国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83
四、加快我国工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185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三产业188
一、第三产业的产生与发展188
二、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意义190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思想194
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196
五、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重点197
第五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论200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200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性200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204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难点问题208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211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经营战略216
一、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原则216
二、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功能218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分类219
四、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选择221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要素管理228
一、企业要素是企业生产的必要条件228
二、人力管理229
三、物力管理231
四、财力管理233
五、技术管理235
六、信息管理237
七、企业要素系统管理238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运行管理240
一、经营管理240
二、生产管理243
三、及时体系管理246
第六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论252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生产率252
一、劳动生产率涵义分析252
二、比较劳动生产率高低的范围和方法254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科学标准257
四、自然条件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260
五、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源泉262
一、劳动转移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265
第十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转移265
二、顺利实现劳动转移是提高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26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为社会主义劳动的合理转移开拓广阔道路273
四、实现劳动转移的主要对策276
第二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281
一、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281
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284
三、粮食生产的专业化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率288
第七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论293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价值决定293
一、商品价值决定的第一层涵义293
二、商品价值决定的第二层涵义294
三、商品价值决定的第三层涵义297
四、商品价值决定的第四层涵义300
五、商品价值决定的第五层涵义303
第二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产品价格机制30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依然存在着“农业的特权”30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业的特权”与工农业产品“剪刀差”31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产品价格基础及农业级316
差收入的调节316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业的特权”实现与农产品价值的变动趋势320
第二十三章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创造多倍的价值324
一、马克思关于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的基本324
原理324
二、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创造多倍价值的原因327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观333
第二十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关系333
第八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论333
二、社会主义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337
关系337
三、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343
第二十五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346
一、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346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348
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351
四、社会主义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357
第二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按劳分配为主体363
的多种分配形式363
一、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形式363
二、多种分配形式的地位和评价365
三、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367
四、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369
五、共同富裕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371
六、防止和纠正社会分配不公373
第九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消费论376
第二十七章社会主义消费关系和消费在社会生产总376
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376
一、消费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376
二、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377
三、消费是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枢纽点380
四、消费与生产、交换、分配的关系381
五、实现社会主义生产与消费的同步增长386
一、社会主义的消费方式387
第二十八章社会主义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387
二、社会主义的消费方式的发展趋势389
三、社会主义消费结构的涵义与分类390
四、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392
五、我国消费结构的主要特点395
六、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消费结构398
第二十九章社会主义消费时空和消费趋势400
一、社会主义消费时空的涵义400
二、提高消费水平必须合理利用消费时间401
三、消费空间对提高消费质量的影响403
四、在既定的拓宽消费时空的过程提高人民的消费质量406
五、当今消费趋势的主要变化408
六、本世纪末我国消费需求发展的新趋势411
七、艰苦奋斗和勤俭建国仍是一项长期方针412
第十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经贸关系论416
第三十章当代经济发展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416
一、当代国际分工的格局和特点416
二、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态势和特点418
三、当代西方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422
第三十一章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对外经贸战略429
选择429
一、我国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客观必429
然性429
二、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特点和原则431
三、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经贸的战略模式选择434
四、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经贸的发展态势和对策436
第三十二章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主要形式和开放441
格局441
一、对外贸易441
二、引进先进技术443
三、利用外资444
四、劳务输出与合作447
五、经济特区448
六、沿海港口城市450
七、沿海经济开放区450
八、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51
一、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454
调控目标454
第十一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论454
第三十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454
二、国家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457
三、宏观调控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460
求的基本平衡460
第三十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464
一、经济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464
二、财政政策调控465
三、货币政策调控469
四、产业政策调控472
五、汇率政策调控473
六、收入政策调控474
七、国家的计划调控475
一、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477
第十二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论477
第三十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477
二、社会保障的社会性质478
三、社会保障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必要条件479
四、我国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480
五、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481
六、重构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82
七、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484
第三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规建设48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遵循的基本原则48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的作用49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的主要内容492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的主要途径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