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开国上将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开国上将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0147063.jpg)
- 王晓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80088881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51页
- 文件大小:206MB
- 文件页数:570页
- 主题词:政治/军事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开国上将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善于发挥政治工作、敌军工作威力的周桓&杨和平1
故乡——大孤山1
家乡读书3
天津求学3
在上海参加革命4
辛勤的秘书处长4
到第一线去5
长征路上6
主持对东北军的工作7
争取高福源8
与张学良将军建立联系9
游击纵队政委11
筹办小东岭会议13
奔波于前线后方14
出关赴东北15
组建二线兵团16
通辽整顿16
成功的荣誉军人代表大会17
争取曾泽生部起义18
在胜利的凯歌声中20
建国后的沉浮20
铁军参谋长周士第&韦润红22
铁甲车队的创建人22
支持广宁农运23
改造飞机掩护队24
讨伐刘杨24
“铁军”的诞生26
“饮马长江”26
南昌起义见忠诚27
“打下会昌再吃饭”28
渡河司令员28
初战忻口30
积极扩军30
破击同蒲路30
消灭“王牌军”31
扩军建政权32
粉碎“扫荡”32
贺龙巧点鸳鸯谱33
七分校育英才34
共建军民团结窑34
“挤日寇”35
吐血坚持指挥36
晋中战役显英豪36
太原歼敌37
突破“秦岭防线”38
围歼胡宗南38
成都新生39
兼通军政后工作的周纯全&窦孝鹏41
工人纠察队负责人41
结交董必武42
公审恶霸振民心43
参加黄麻起义44
计筹经费45
巧运枪械46
担任省政治保卫局长47
率军西进48
干部战士的贴心人49
就任红四军政委50
反六路围攻52
川陕省委书记53
迎接中央红军54
从上“抗大”到办“抗大”55
挺进沂蒙山区56
大青山突围57
出任本溪湖煤铁总公司总经理59
主持东线后勤司令部60
支援辽沈战役62
保障百万大军入关64
参加全军后勤工作会议65
部署进军中南的后勤保障66
进驻武汉67
改革后勤保障方式68
六把算盘赶不上他的脑子快69
受命入朝70
狠抓后勤力量建设72
建设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73
就任志愿军后勤部政委75
粉碎敌人的“绞杀战”77
战火中的后勤政治工作78
在总后勤部79
参加组建武装力量监察部80
“革命的老黄牛”赵尔陆&赵伽伽82
叛逆82
弃笔从戎83
考验83
忙碌的军团供给部长8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84
顶了大用的迫击炮弹85
“我服从命令”86
马不停蹄86
从外行变成内行87
搪瓷碗和大饭勺87
“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占”88
钢琴与拖拉机88
“怜子如何不丈夫”89
“晴朗的家庭”90
“军转民”的先驱91
以部长的名义91
两箱废钢铁92
《正气歌》92
踏遍青山93
自掏腰包94
“我得查查”94
将军泪95
虽九死而不悔95
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洪学智&王波97
少年失学97
革命的引路人99
“联庄队”吃大户100
参加商南起义102
秘密加入共产党104
进入主力部队106
难忘的攻坚战109
独山翻身仗112
在瞻化的日子117
在盐城的滩涂上118
指挥阜宁战役121
挺进东北122
黑河剿匪123
六纵司令员126
追歼“天下第一军”127
在平津前线129
率军南下131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31
为了彭德怀的安全132
“能战胜你们就很好嘛”135
志愿军后勤司令员136
“洪将军真风趣呀!”137
知人、知心的好主任钟期光&刘旭138
“保存实力就是胜利”138
秋毫无犯139
“教育,才能上下统一思想”140
大江南北聚英才140
既报喜又报优141
“滚雪球”141
原则性与灵活性142
金星钢笔142
水与万金油143
一双球鞋143
“保护干部是组织工作者的职责”143
“人枪款主义”144
“战争急,救人也急”144
“务必把小阎找回来!”145
“人是可以改造的”145
“革命,总是多一点人好”146
护身钱146
“好主任”与“妈妈主任”147
“从政治部做起”147
平山头148
“连队行得通吗?”148
立功运动149
评定伤亡149
即俘、即补、即战150
当年伤员的回忆151
“送给新华社”152
五湖四海152
学文化与现代化153
危难见党性153
自己动手免人代劳154
顺境多戒,逆境多助154
“左”倾劫难155
“满遭损谦受益”157
“将军的话”158
题词与退稿酬158
寄语统一华夏生辉158
“做时代的闯将,跨世纪的先锋”159
将军姓“副”160
将门家风161
两幅半成的题词162
独臂勇将贺炳炎&何念选164
寻父当红军164
受命于危难之际165
瓮中捉鳖166
夜过遭难村167
手操菜刀杀入敌阵168
险些被误杀169
危难中只要一声令就上170
围攻龙山县城171
板栗园伏击战173
忍剧痛锯右臂176
反对搞分裂177
在艰难的长征中177
进军雁门关179
巧设伏击战180
攻坚作战连克数城182
三战三捷183
在战略反攻作战中186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187
人称“铁匠”的名将郭天民&郭丽卿190
铁脑壳190
觉悟191
在黄埔军校191
海丰入狱192
负伤192
拒不检查193
八府参谋长194
绝处逢生194
“全党只有一个中央!”195
毛泽东为郭天民平反196
“把老婆带走”196
击毙日军清水少将197
护送白求恩197
机智、果断、忘我198
“光听汇报是靠不住的”198
二十里“皇军”仓库199
裁军的故事200
再当一次无名英雄200
千里追击201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201
“郭铁匠”和士兵202
决不盲从202
在“反教条主义运动”中203
接家属204
“不可倚官恃势”204
战时政治工作的专家唐亮&何念选206
悲惨的家境206
建设红军模范连队207
顽强征战到陕北208
苦战日本侵略者210
开展富有特色的战时政治工作211
及时补充兵员的良策213
把经验变成财富215
治理旧中国首都216
西陲举义屯垦戌边的陶峙岳&王晓建220
饱读诗书的童年220
长沙求学221
男儿志四方221
在辛亥革命的大潮中222
军校四年222
投身湘军223
整训土匪部队224
从营长到团长225
参加北伐战争225
亲历济南惨案226
内战和“剿共”227
走上抗日战场228
血战蕴藻浜229
两援河南229
宦海浮沉231
初入新疆232
再入新疆234
高举义旗235
平息骚乱239
酒泉三日240
任职新疆军区和二十二兵团241
跋涉南疆243
投入大生产244
为石河子开基245
“拖拉机队队长”246
植棉合同247
慷慨捐资248
生产建设兵团首任司令员249
住旧平房的上将250
九旬入党252
93岁再赴新疆254
“文化大革命”前的黄永胜&韩世珍256
改名黄永胜256
参加秋收起义258
不能离开队伍259
上井冈山260
打土豪261
第一个歼灭战263
终生难忘的教诲265
从排长到团长268
饱尝“左”倾苦果270
指挥得当立战功271
广昌损兵272
身上留下四个枪眼273
踏上长征路274
血战湘江275
一渡赤水挑重担276
缴获汽车和地图277
从乌江到金沙江277
进红军大学学习279
奔赴抗日战场280
迭挫强寇281
粉碎日寇的连续“扫荡”282
熬过艰难岁月283
率机动旅回陕北284
挺进东北284
战辽西三传捷报285
调任六纵队司令员288
参加辽沈决战289
在平津战役中291
北上复南下293
荡平华南匪患294
运筹战场建设294
粉碎蒋介石集团的武装袭扰296
重视民兵工作297
军训抓“两头”297
不能甘居中游298
失之偏颇的意见299
私去香港挨批评299
爱好读书299
“文革”前的人际关系300
成为反革命集团主犯301
刚直不阿的阎红彦&于鸣贵303
愤然辍学303
深感人间不平304
少年入党矢志不移304
书记和交通305
“他们是真正向着老百姓的”305
大义凛然306
临危不惧晓大义306
“委员”视察307
百里乔装运子弹307
科学的分析正确的决策308
从安定到南梁308
被迫离队309
我们是边打边学309
组建黄河游击师310
受到毛泽东赞扬310
服从组织的决定311
阎红彦与宋时轮311
和战士在一起312
习惯与外号312
“我们不能见风行事”313
秉性不阿诚刚直313
痛斥歪风堪及时314
向中央反映意见315
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315
实事求是,谦虚谨慎316
坦诚、直率的个性317
过黄泛区318
“不要管我”318
御寒棉衣319
困境当棉袍,胜利不停步319
房子够好了320
拿那么多钱干什么320
徒步几十里体察民情320
上等高丽参321
不分彼此321
团结好广大党外人士321
进民族地区工作,要靠党的政策322
帮助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转变思想322
同志情深323
大度对同志,严格对自己324
不实事求是,对国家对人民有什么好处?324
要警惕弄虚作假325
“党的事业就坏在这些败家子手里!”325
“稍微忠厚一点的人,也不能这样做嘛!”325
“此信写的很好!”326
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327
在“文化大革命”中327
革命家庭328
“文化的将军”傅钟&张文苑330
投身“五四”运动330
海外十年331
从鄂豫皖到川陕332
迎接中央红军333
出任四川省委书记333
与任弼时彻夜长谈334
举足轻重的岗位336
甘肃省工委书记337
挫败张国焘340
在抗战的烽火中343
军人姿态344
斥周昆345
诚实的人346
在“七大”发言347
出使重庆348
在战略决战的年代里348
我军政治工作的理论家350
“文化的将军”350
保护战友351
活到老,学到老353
给文坛光和热354
心系统一大业356
有股革命“蛮劲”的傅秋涛&朱伯寅358
贫苦农民的儿子358
投入革命熔炉360
扩大红军力量362
突重围,打游击363
高举红旗、坚持斗争364
改编为新四军366
闯过宜春370
开辟苏南370
痛歼日寇373
“皖南事变”的沉思376
战斗在皖中379
到延安出席“七大”380
“谁敢来摘果,把枪缴下来”382
鏖战鲁南383
坚持鲁南斗争384
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385
支前工作立奇功386
复员委员会8年388
为民兵和兵役工作呕心沥血389
主持起草《兵役法》390
在动员部长任上390
“文革”的劫难391
编撰《中国民兵》393
屡出奇兵建奇功的韩先楚&何念选 王晓红395
刚毅少年395
勇敢杀敌396
夺敌金库398
虎口拔牙400
悼吴政委401
违令用兵403
投入抗战406
身先士卒408
鞍海战役411
戮“千里驹”415
南满北满421
敌后动刀425
雪坡血红428
潜师远袭432
雪夜奇兵435
夺取义县438
攻克锦州441
会战辽西444
南下作战448
渡海攻琼449
威震美军454
绥远起义建奇功的董其武&王贤根457
吕梁山下的童年457
“其武这娃……”458
巧遇李老先生459
从晋南走到太原460
捅了马蜂窝462
开始军旅生涯463
夫妻一席话464
山重水复疑无路465
参加中原大战466
消灭惯匪白六子467
“宁当战死鬼,不做亡国奴”468
百灵庙大捷470
毛泽东派人送来亲笔贺信471
克复商都471
夜袭日军指挥所473
结识贺龙将军475
蒋介石召见董其武475
抗战胜利后的内战477
受命出任绥远省政府主席478
急赴北平479
毛泽东说:“让董其武主席慢慢做好他的内部工作……”480
签订《绥远和平协议》480
国民党政府的“杀手锏”482
焦虑时传来毛泽东的话483
傅作义乘专列到绥远483
毛人凤的阴谋484
这顿饺子特别香485
9月19日宣布绥远起义486
喜读毛泽东、朱德复电487
周恩来握住董其武的手487
明师真传488
率二十三兵团赴朝参战490
毛泽东说:“有职有权,当军长好!”491
新的一天开始了492
肢残志坚的彭绍辉&吴也494
深夜离开家494
成为红军战士496
失去了左臂499
漫漫长征路501
执行护送任务503
铁面无私的校长506
驰骋吕梁地区508
打太原的日子510
西北和西南513
战争年代的谢富治&何念选516
参加红军,转战鄂豫皖川陕516
与日军首次交锋获胜517
积小胜为大胜519
参加百团大战520
鏖兵上党席卷晋南522
“陈谢集团”威名传524
转战中原525
参加淮海战役526
进军西南消弭匪患528
撤销《悼词》开除党籍529
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赖传珠&邱锋530
在白色恐怖中加入共产党530
领导大埠暴动531
奔向井冈山找毛泽东532
艰苦转战赣南闽西533
参加古田会议534
模范的红军政治工作者534
在反“围剿”战斗中536
率领红一师参加长征537
三进三出“模范红五团”538
参与组建新四军539
江北指挥部的好参谋长541
就任新四军参谋长544
转战华东、东北、华北、中南546
为人民军队建设鞠躬尽瘁548
后记&王晓建550
再版后记&王晓建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