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方各国近代史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东方各国近代史 第2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1457876.jpg)
- (苏)雷斯涅尔(И.М.Рейснер),(苏)鲁布佐夫(Б.К.Рубуов)编;丁则良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SBN:
- 出版时间:1958
- 标注页数:50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方各国近代史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次1
绪论1
第一节 殖民地对帝国主义的意义2
第二节 为世界的分割与再分割而进行的斗争4
第三节 一九○○——一九一四年间的帝国主义矛盾11
第四节 帝国主义时期剥削殖民地的方法14
第五节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萌芽与东方各民族的形成20
第六节 亚洲的觉醒25
第七节 殖民地问题与第二国际29
第八节 布尔什维克与民族殖民地问题30
第九节 第一次世界帝国主义战争及其对殖民地世界的影响33
第一节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39
第一章 中国39
第二节 南方藩属的丧失41
第三节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42
第四节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开端43
第五节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萌芽47
第六节 一八九四——一八九五年的中日战争50
第七节 马关条约和帝国主义列强的政策53
第八节 孙逸仙革命活动的开端56
第九节 李鸿章出使俄国57
第十节 康有为和他争取变法的斗争59
第十一节 一八九七——一八九八年中国之被划分为势力范围60
第十二节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61
第十三节 一八九八年的“百日维新”64
第十四节 慈禧的反动政变66
第十五节 反抗外国帝国主义者的人民起义67
第十六节 八国联军的干涉71
第十七节 中国的觉醒75
第十八节 清政府的改革79
第十九节 革命前夜的中国81
第二十节 一九一一——一九一二年的中国革命83
第二十一节 共和国宣布成立86
第二十二节 君主专制的终结。革命的失败88
第二十三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90
第二十四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92
第二十五节 帝制的恢复94
第二十六节 中国参加世界大战96
第一节 清朝在蒙古的“改革”政策98
第二章 蒙古98
第二节 蒙古人民的解放斗争100
第三节 清朝压迫的被推翻104
第四节 自治蒙古的形成106
第五节 自治蒙古的社会制度和自治蒙古政府的对内政策110
第六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专制的被推翻112
第三章 朝鲜114
第一节 不平等条约114
第二节一八八二年汉城的起义116
第三节 一八八四年“开化党”的阴谋118
第四节 农民战争爆发前夕的朝鲜120
第五节 一八九四年农民战争的爆发123
第六节 中日战争。对农民运动的镇压125
第七节 十九世纪末叶帝国主义列强在朝鲜的竞争128
第八节 日俄战争。日本保护制度的确立131
第九节 朝鲜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35
第十节 朝鲜的被吞并。日本对朝鲜人民实行殖民地压迫的统治(一九一○——一九一八年)140
第四章 日本147
第一节 资产阶级改革147
第二节 一八七二——一八七三年的土地改革147
第三节 日本革命的性质149
第四节 武士的叛乱149
第五节 十九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日本工业的发展150
第六节 资产阶级地主政党的出现153
第七节 一八八九年的日本宪法154
第八节 七十至九十年代的对外侵略政策156
第九节 工人运动的开始。片山潜158
第十节 日本垄断组织的增长159
第十一节 社会民主党和政友会的建立161
第十二节 一九○四——一九○五年的日俄战争163
第十三节 一九○五年的朴茨茅斯和约166
第十四节 一九○五年俄国革命影响下工人运动的高涨168
第十五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日本171
第十六节 日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76
第十七节 二十一条和日本夺得独占中国的地位178
第十八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经济的影响180
第十九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劳动人民物质生活的恶化183
第二十节 一九一八年的“米骚动”184
第五章 菲律宾186
第一节 领土和居民186
第二节 一八七○年以前的菲律宾188
第三节 争取改革的运动191
第四节 科维特的起义192
第五节 贺斯·里萨尔194
第六节 “菲律宾联盟”的创立与“迦提普南”组织196
第七节 一八九六——一八九八年间的民族起义198
第八节 美国的干涉。美国统治的建立201
第九节 菲律宾人民反对美国掠夺者的斗争205
第十节 民政机关的创立207
第十一节 工人运动的萌芽210
第十二节 美国的殖民政策211
第十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九一四——一九一八年)的菲律宾214
第六章 越南216
第一节 一八七○年以前的越南216
第二节 法帝国主义者侵入北圻(东京)219
第三节 法国对越南保护制的确立(一八八三年)222
第四节 中法战争(一八八四——一八八五年)223
第五节 一八八五年的顺化起义226
第六节 殖民地政权的建立228
第七节 东京的征服232
第八节 民族运动的萌芽233
第九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印度支那235
第七章 印度尼西亚239
第一节 荷兰殖民政策的改变239
第二节 外国资本之侵入外领及外领之完全征服242
第三节 帝国主义的开拓印度尼西亚及其后果248
第四节 爪哇的农民运动252
第五节 行政措施与“伦理政策”253
第六节 爪哇民族解放运动的发生256
第七节 革命民主运动的高涨259
第八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印度尼西亚264
第八章 印度270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英国和殖民地的印度270
第二节 印度的农村275
第三节 维多利亚女王宣布为印度女皇278
第四节 人民运动(一八七二——一八八二年)278
第五节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诞生284
第六节 印度和殖民主义列强间的竞争287
第七节 一八七六——一八八五年殖民政府的内政289
第八节 全印国民代表大会的成立292
第九节 国民代表大会的活动294
第十节 赛德·阿赫美德和他的活动296
第十一节 印度的工人阶级298
第十二节 工人运动300
第十三节 印度国内情势的尖锐化301
第十四节 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302
第十五节 总督凯尔生勋爵统治期间305
第十六节 一九○五年俄国革命对印度的影响和印度的觉醒309
第十七节 自治和自产311
第十八节 “过激派”或急进分子312
第十九节 英国人反对民族解放运动的斗争。“伊斯兰教联盟”的成立313
第二十节 国民代表大会在加尔各答开会(一九○六年)315
第二十一节 农民和工人的发动316
第二十二节 国民大会的分裂317
第二十三节 提拉克的受审判和孟买大罢工(一九○八年七月)319
第二十四节 关于印度各级立法会议的法案321
第二十五节 第一次世界帝国主义大战前夕的印度322
第二十六节 第一次世界帝国主义战争期间的印度323
第二十七节 殖民制度的危机326
第九章 阿富汗329
第一节 阿富汗的内战329
第二节 英国对阿富汗的侵略330
第三节 斯托列图夫使团和第二次英阿战争的爆发332
第四节 第二次英国—阿富汗战争(一八七八——一八八○年)333
第五节 英阿战争的结束335
第六节 阿富汗的国际地位338
第七节 阿富汗中央集权多民族国家的形成340
第八节 独立的阿富汗各部落与英国侵略者的斗争343
第九节 一八九三年的英阿协定。杜兰协定。英俄帕米尔划界346
第十节 二十世纪之初的阿富汗348
第十一节 阿富汗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一九一四——一九一八年)351
第十二节 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终结时的阿富汗353
第十章 波斯354
第一节 波斯转变为半殖民地354
第二节 英国资本在波斯358
第三节 俄国资本在波斯361
第四节 德帝国主义侵入波斯和争夺波斯湾的斗争363
第五节 解放运动的诞生365
第六节 革命前夕的波斯368
第七节 南阿塞拜疆——沙王波斯的殖民地369
第八节 一九○五年俄国革命对波斯的影响371
第九节 一九○五——一九一一年间革命的开始372
第十节 一九○六年的波斯宪法和国会的召开373
第十一节 民主联盟和国会活动375
第十二节 一九○七年八月三十一日的英俄协定376
第十三节 革命积极性的增长377
第十四节 反革命的政变379
第十五节 南阿塞拜疆革命380
第十六节 穆罕默德·阿里沙的废黜和二次国会的召开387
第十七节 革命志士在德黑兰的溃败389
第十八节 美帝国主义者奴役波斯的企图390
第十九节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的反革命政变391
第二十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波斯394
第二十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波斯396
第十一章 土耳其403
第一节 东方问题的尖锐化。一八七五——一八七六年间巴尔干半岛的危机403
第二节 阿卜都尔·阿西兹的被推翻和“米德哈特宪法”407
第三节 一八七七——一八七八年的俄土战争。国会的解散410
第四节 一八七八年的圣斯提凡诺条约和柏林条约411
第五节 土耳其转变为半殖民地413
第六节 反动的暴政制度416
第七节 欧洲列强在土耳其的竞争420
第八节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统一和进步”委员会424
第九节 一九○五年俄国革命对土耳其的影响427
第十节 少年土耳其派的革命430
第十一节 帝国主义列强反对少年土耳其派革命的发动432
第十二节 一九○九年的反革命叛乱434
第十三节 阿卜都尔·哈米德二世的被推翻和少年土耳其派的公开转向反动政策435
第十四节 的黎波里战争436
第十五节 巴尔干战争438
第十六节 泛土耳其主义的发展和少年土耳其派“三头政治”专政的建立440
第十七节 土耳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442
第十八节 土耳其成了德帝国主义的藩属444
第十九节 少年土耳其派对阿尔明尼亚人民的大屠杀445
第二十节 土耳其的军事失败446
第二十一节 土耳其境内对“三巨头”政策的不满448
第二十二节 少年土耳其派在高加索进行的反苏干涉450
第二十三节 土耳其的投降452
第十二章 阿拉伯诸国454
第一节 阿拉伯诸国的遭受殖民奴役和瓜分454
第二节 英国的征服埃及456
第三节 玛吉教徒的起义和英国的占领苏丹461
第四节 法国的占领突尼斯467
第五节 法国的侵占摩洛哥468
第六节 意大利的占领的黎波里472
第七节 亚洲阿拉伯诸国转变为半殖民地475
第八节 英帝国主义者在阿拉伯地位的强化476
第九节 亚洲觉醒时期阿拉伯的民族解放运动480
第十节 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480
第十一节 北非的民族解放运动482
第十二节 亚洲阿拉伯诸国的民族解放运动483
第十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阿拉伯谱国486
第十四节 英国侵入伊拉克487
第十五节 德土对埃及的进军及其复败488
第十六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埃及489
第十七节 阿拉伯的起义490
第十八节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阿拉伯诸国491
大事年表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