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宁海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宁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13009028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988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10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宁海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1
序二2
序三4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1
第一编 建置4
第一章 沿革4
第一节 隶属4
第二节 境域5
第二章 行政区划7
第一节 明、清时期7
第二节 民国时期10
第三节 解放以后19
第三章 县城42
第一节 古城42
第二节 政区45
第三节 经济、文化45
第四章 区乡镇47
第一节 长街区47
第二节 力洋区49
第三节 一市区50
第四节 岔路区52
第五节 黄坛区54
第六节 深甽区56
第七节 桥头胡区58
第二编 自然环境64
第一章 地质64
第一节 地层64
第二节 岩浆岩67
第三节 构造67
第二章 地貌69
第一节 演变69
第二节 山地70
第三节 平原70
第四节 山脉72
第三章 海域76
第一节 海岸76
第二节 港湾79
第三节 水道80
第四节 岛礁80
第五节 涂滩84
第四章 气候85
第一节 四季85
第二节 日照86
第三节 气温87
第四节 降水89
第五节 无霜期和结冰期91
第五章 水文92
第一节 河流92
第二节 地下水95
第三节 潮汐96
第六章 土壤植被99
第一节 土壤99
第二节 植被107
第七章 资源108
第一节 水资源108
第二节 温、冷泉109
第三节 矿产资源109
第四节 野生植物111
第五节 野生动物119
第八章 自然灾害130
第一节 干旱130
第二节 暴雨、洪涝131
第三节 台风131
第四节 冷害、热害133
第五节 大风、冰雹134
第三编 人口147
第一章 人口演变147
第一节 发展147
第二节 迁徙154
第三节 分布155
第二章 人口结构157
第一节 民族157
第二节 性别157
第三节 年龄158
第四节 文化程度159
第五节 职业160
第六节 婚姻、家庭160
第七节 姓氏161
第三章 人口控制170
第一节 组织管理170
第二节 节育措施172
第三节 优生优育174
第四编 经济综述176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76
第一节 土地改革176
第二节 互助合作179
第三节 人民公社180
第四节 私营工业改造181
第五节 私营商业改造183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185
第一节 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185
第二节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186
第三节 商业经济体制改革187
第三章 经济发展188
第一节 生产发展188
第二节 产业结构193
第三节 建设投资197
第四章 经济管理199
第一节 计划管理199
第二节 经济技术协作201
第三节 物价管理202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208
第五节 计量、标准化管理210
第六节 审计监督213
第七节 统计工作213
第五章 人民生活215
第一节 农民生活215
第二节 渔民生活216
第三节 职工生活217
第五编 农业221
第一章 农业用地221
第一节 耕地面积221
第二节 土地管理222
第三节 农田改良224
第四节 农区分布224
第二章 农业机具226
第一节 传统农具226
第二节 机械农具228
第三节 农机管理229
第三章 粮食生产230
第一节 面积、产量230
第二节 耕作制度232
第三节 良种推广233
第四节 栽培技术235
第五节 植物保护236
第四章 经济作物237
第一节 棉花237
第二节 油料239
第三节 糖蔗240
第四节 其他作物240
第五章 畜牧生产243
第一节 家畜饲养243
第二节 家禽饲养247
第三节 蜂、貂饲养247
第四节 疫病防治248
第五节 饲料249
第六章 国营农牧场251
第一节 农场251
第二节 畜禽场253
第六编 林业256
第一章 森林资源256
第一节 面积、蓄积256
第二节 树种、分布257
第二章 珍稀古木260
第一节 国家保护树种260
第二节 古乔木丛261
第三节 散存古木262
第四节 濒危乔木265
第三章 育苗造林266
第一节 采种育苗266
第二节 植树造林268
第四章 林业管理270
第一节 山林所有制270
第二节 林政管理271
第三节 森林保护272
第五章 林产品购销273
第一节 木材273
第二节 毛竹273
第三节 柴炭274
第四节 竹笋274
第五节 “三籽”275
第六章 林业特产276
第一节 茶叶276
第二节 柑桔278
第三节 蚕桑279
第四节 小水果280
第五节 名产品280
第七章 林场282
第一节 国营林场282
第二节 集体林场284
第七编 渔业289
第一章 海洋捕捞289
第一节 捕捞区域289
第二节 渔船渔具289
第三节 捕捞作业291
第二章 水产养殖293
第一节 海水养殖293
第二节 淡水养殖297
第三节 国营水产养殖场298
第三章 水产加工299
第一节 传统加工299
第二节 现代加工299
第四章 名优特产300
第一节 海水产品300
第二节 淡水产品303
第五章 渔业管理3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304
第二节 渔政、渔船管理304
第三节 生产组织305
第四节 渔港建设306
第五节 渔需物资307
第八编 水利 围垦310
第一章 堵港围库310
第一节 车岙港工程310
第二节 毛屿港工程311
第三节 一市港工程311
第四节 胡陈港工程312
第二章 拦溪筑库313
第一节 中型水库313
第二节 小(一)型水库316
第三节 小(二)型水库318
第四节 小(三)型水库320
第三章 防洪堤坝324
第一节 白溪流域324
第二节 大溪流域325
第三节 凫溪流域326
第四节 中堡溪流域326
第四章 排灌工程329
第一节 引水堰坝329
第二节 排灌河道331
第三节 机电排灌334
第四节 喷灌335
第五章 围垦海涂336
第一节 主要海塘336
第二节 海塘堤岸340
第三节 闸门涵洞342
第六章 经济政策 工程管理344
第一节 征地移民344
第二节 民工报酬345
第三节 工程管理345
第九编 工业348
第一章 经营体制348
第一节 国营工业348
第二节 县属集体工业349
第三节 乡镇工业350
第二章 纺织 服装业353
第一节 棉纺织353
第二节 毛麻丝织354
第三节 针织、服装355
第三章 食品业356
第一节 粮油加工356
第二节 糖果糕点356
第三节 冷冻罐头食品357
第四节 饮料357
第四章 化工制品业358
第一节 塑料制品358
第二节 橡胶制品359
第三节 其他化工359
第五章 五金 机械业360
第一节 机械修造360
第二节 金属制品361
第三节 模具制造362
第四节 燃气用具362
第六章 矿冶 建材业363
第一节 采掘冶炼363
第二节 建筑材料365
第七章 制盐业366
第一节 盐场366
第二节 制法368
第三节 产量、质量368
第八章 电力业369
第一节 发电设施369
第二节 输变电建设373
第三节 用电管理375
第九章 其他行业377
第一节 电子电器377
第二节 造纸、印刷378
第三节 文教用品379
第十章 工厂 产品选介379
第一节 国营工厂379
第二节 县属集体工厂383
第三节 乡镇工厂385
第四节 产品选介392
第十编 交通 邮电398
第一章 民间道路398
第一节 古道398
第二节 手车路400
第三节 拖拉机路400
第二章 公路401
第一节 省道401
第二节 县道402
第三节 乡道、专用道403
第四节 汽车站403
第五节 公路养护405
第三章 桥梁406
第一节 民间桥梁406
第二节 公路桥梁408
第四章 航道设施410
第一节 渡口410
第二节 港埠411
第三节 码头412
第四节 航标412
第五章 交通运输413
第一节 交通工具413
第二节 陆运415
第三节 水运416
第四节 联运417
第五节 装卸搬运417
第六章 交通管理418
第一节 管理机构418
第二节 陆运管理419
第三节 水运管理420
第七章 邮政423
第一节 邮政机构423
第二节 邮政业务424
第三节 邮路426
第四节 投递427
第八章 电信428
第一节 电信机构428
第二节 电报428
第三节 长途电话429
第四节 城乡电话430
第十一编 商业437
第一章 经营体制437
第一节 国营商业437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439
第三节 其他集体商业440
第四节 个体商业440
第五节 集市贸易441
第二章 粮油购销443
第一节 粮食购销443
第二节 油脂购销446
第三节 粮油储运449
第三章 生产资料购销452
第一节 金属材料452
第二节 化工原材料453
第三节 机电设备454
第四节 农业机具456
第五节 建筑材料457
第六节 煤炭石油458
第七节 肥料农药460
第八节 耕牛和牛市场461
第四章 土特产品购销461
第一节 棉花461
第二节 茶叶462
第三节 蚕茧463
第四节 兔毛463
第五节 土纸463
第五章 副食品购销465
第一节 猪禽蛋465
第二节 糖烟酒466
第三节 水产品467
第四节 干鲜果468
第五节 干鲜菜469
第六节 食盐470
第六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471
第一节 棉布百货471
第二节 五金交电472
第三节 日用杂品473
第七章 饮食服务业475
第一节 饮食业475
第二节 旅馆业476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476
第八章 对外贸易477
第一节 出口商品477
第二节 经营方式479
第十二编 财税 金融482
第一章 财政482
第一节 财政体制482
第二节 财政收入483
第三节 财政支出486
第四节 预算外收支488
第五节 财务管理488
第二章 税收490
第一节 税务机构490
第二节 农业税492
第三节 工商税收494
第四节 地方各税496
第五节 税收减免499
第六节 税务管理499
第三章 金融500
第一节 经营机构500
第二节 货币502
第三节 金银管理505
第四节 存款506
第五节 贷款507
第六节 民间信用511
第七节 债券512
第八节 保险513
第十三编 城乡建设515
第一章 县城建设515
第一节 公共建筑515
第二节 居民住宅518
第三节 市政、公用设施519
第四节 规划实施522
第二章 乡镇建设523
第一节 农村建设523
第二节 集镇建设525
第三节 规划管理525
第三章 房产管理526
第一节 产权管理526
第二节 直管公房使用527
第三节 城镇房屋普查527
第四章 建筑业528
第一节 建筑队伍528
第二节 建筑设计529
第三节 建筑施工529
第四节 建筑管理530
第五章 环境保护531
第一节 污染531
第二节 治理533
第三节 白蚁防治534
第十四编 政党群团538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538
第一节 组织建立和发展538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544
第三节 县委会及其工作机构546
第四节 县纪律检查委员会551
第五节 党员教育553
第六节 宣传556
第七节 统一战线558
第八节 信访工作560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562
第一节 组织建立和发展562
第二节 县级机构564
第三节 主要活动566
第四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568
第三章 群众团体568
第一节 工人组织568
第二节 农民组织571
第三节 妇女组织571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574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576
第六节 科技文卫组织577
第十五 编县政机构579
第一章 权力机构579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79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581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586
第二章 行政机构589
第一节 历代县署589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597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600
第三章 议政机构606
第一节 县参议会606
第三节 县人民政协607
第十六编 公安 司法612
第一章 公安612
第一节 机构612
第二节 清查、镇压反革命613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614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615
第五节 治安管理616
第六节 监所看守617
第七节 消防618
第二章 检察621
第一节 机构621
第二节 刑事检察621
第三节 经济检察622
第四节 法纪检察622
第五节 监所检察623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623
第三章 审判624
第一节 机构624
第二节 审判制度625
第三节 刑事审判627
第四节 民事审判628
第五节 经济审判630
第六节 案件执行630
第七节 案件复查630
第四章 司法行政631
第一节 机构631
第二节 法制宣传632
第三节 人民调解632
第四节 律师、公证633
第十七编 军事636
第一章 武装636
第一节 驻军636
第二节 地方武装639
第三节 民兵641
第二章 兵役643
第一节 征兵制643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644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644
第三章 人民起义645
第一节 杨镇龙起义645
第二节 王延圆、赖余沈起义645
第三节 王锡桐起义646
第四节 亭旁起义648
第四章 主要战事650
第一节 抗倭战争650
第二节 太平军攻克宁海650
第三节 北伐战争宁海战役651
第四节 抗日战争652
第五节 人民游击战争656
第六节 解放宁海县城战斗657
第七节 剿匪战斗658
第十八编 民政663
第一章 拥军优属663
第一节 支前、拥军663
第二节 优待、抚恤665
第三节 复退、安置667
第二章 救济扶贫668
第一节 抗灾、救灾668
第二节 社会救济670
第三节 农村扶贫672
第三章 社会福利673
第一节 孤老供养673
第二节 福利企业674
第三节 收容、遣送674
第四节 公墓、殡葬675
第四章 婚姻登记676
第十九编 劳动人事677
第一章 农民677
第一节 劳力队伍677
第二节 劳力投向680
第三节 劳务输出681
第二章 职工683
第一节 职工队伍683
第二节 劳动就业684
第三节 用工制度687
第三章 干部688
第一节 干部队伍688
第二节 干部来源689
第三节 干部管理691
第四章 工资福利693
第一节 工资奖金693
第二节 福利待遇695
第三节 劳动保护697
第五章 先进人物698
第二十编 教育 科技706
第一章 书堂书院义塾706
第一节 学宫、书堂706
第二节 书院707
第三节 义塾708
第二章 学校教育709
第一节 学前教育709
第二节 小学教育712
第三节 中学教育714
第四节 职、专业教育718
第三章 成人教育722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722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723
第四章 教育改革724
第一节 学制724
第二节 课程725
第三节 勤工俭学727
第五章 教师729
第一节 教师队伍729
第二节 文化程度730
第三节 培训进修731
第四节 教师待遇732
第六章 教育行政734
第一节 行政管理734
第二节 教育经费735
第三节 校舍、设备736
第七章 科技机构737
第一节 管理机构737
第二节 科研机构738
第三节 农技推广网739
第四节 科技队伍739
第八章 科技活动740
第一节 科研项目740
第二节 科技成果742
第三节 科技情报744
第四节 科技普及744
第五节 地震测报745
第二十一编 文化748
第一章 文化馆俱乐部748
第一节 文化馆、站748
第二节 工人俱乐部749
第二章 戏剧 电影750
第一节 宁海平调750
第二节 其他戏剧755
第三节 电影757
第四节 剧影院758
第三章 文学艺术759
第一节 文学创作759
第二节 音乐、舞蹈760
第三节 美术、书法、摄影761
第四节 民间文艺762
第五节 雕塑工艺769
第四章 图书 档案770
第一节 图书阅览770
第二节 图书发行771
第三节 档案管理772
第五章 广播 电视773
第一节 有线广播773
第二节 广播转播台774
第三节 电视、录像775
第六章 报刊 通讯776
第一节 报纸776
第二节 刊物777
第三节 通讯、报道777
第七章 文物 胜迹778
第一节 文物778
第二节 名胜古迹782
第三节 南溪温泉786
第二十二 编卫生 体育790
第一章 医疗790
第一节 机构790
第二节 队伍792
第三节 设备794
第四节 技术795
第二章 中西药品796
第一节 药材生产796
第二节 药品经营797
第三节 药政管理799
第三章 防疫保健800
第一节 防疫机构800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800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801
第四节 妇幼保健804
第五节 公共卫生806
第四章 体育事业808
第一节 群众体育808
第二节 学校体育809
第三节 业余体校810
第四节 体育设施811
第五章 体育比赛812
第一节 县内比赛812
第二节 县外比赛813
第二十三编 习俗 宗教 方言819
第一章 风俗819
第一节 民性特点819
第二节 生活习惯822
第三节 仪交往824
第四节 岁时节日827
第五节 陋习、禁忌829
第二章 宗教831
第一节 佛教831
第二节 道教832
第三节 天主教832
第四节 基督教833
第三章 方言835
第一节 音系836
第二节 词语及语法例句839
第三节 成语845
第四节 谚语847
第五节 歇后语853
第二十四编 人物857
第一章 传略857
第二章 名录903
第一节 历代进士录903
第二节 抗日战争阵亡将士录906
第三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908
第二十五编 丛录919
一、主要著述存目919
二、历代诗文选辑924
三、当代文件选录945
四、历代修志简介955
五、现存宗谱概况958
六、“文化大革命”活动纪略964
七、1987~1990年大事纪略969
后记985
《宁海县志》顾问、编纂委员会成员及工作人员名单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