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级计算机网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级计算机网络
  • 史忠植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7294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级计算机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信息基础设施1

1.2 网络的发展过程2

1.2.1 通信的发展简史2

1.2.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4

1.2.3 Internet的发展4

1.2.4 国内Internet的发展6

1.3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结构7

1.4 千兆位网络8

1.5 网络信息安全9

1.6 网络计算10

1.7 统一网络11

1.7.1 统一网络的逻辑结构11

1.7.2 IP综合信息网络结构12

1.7.3 骨干网络节点的构造13

1.7.4 宽带IP本地网络13

第2章 广域网14

2.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14

2.2 广域网中的路由选择15

2.3 X.2515

2.4.1 帧中继概述16

2.4 帧中继16

2.4.2 帧中继的体系结构17

2.4.3 帧中继的帧格式17

2.4.4 帧中继的拥塞管理19

2.4.5 帧中继的PVC状态确认规程22

2.4.6 帧中继网络的发展26

2.5 综合业务数字网27

2.5.1 ISDN的信道结构28

2.5.2 ISDN的OSI模型29

2.5.3 ISDN接入Internet的实现29

2.5.4 ISDN业务分类及特性31

2.6 数字数据网34

2.6.1 概述34

2.6.3 DDN的结构35

2.6.2 数字数据网的组成36

2.6.4 复用技术38

2.6.4.1 PCM帧复用38

2.6.4.2 超速率复用39

2.6.4.3 子速率复用40

2.6.5.3 DDN节点定时42

2.6.5.2 DDN节点频率源42

2.6.5 数字数据网的同步42

2.6.5.1 DDN网同步方式42

2.6.5.4 DDN节点间的同步43

2.6.5.5 用户接入同步44

2.6.6 数字数据网的业务45

2.6.6.1 专用电路业务46

2.6.6.2 帧中继业务46

2.6.6.3 话音/G3传真业务48

2.6.6.5 用户入网速率49

2.6.6.4 VPN业务49

2.6.7 DDN用户接入方式50

2.6.7.1 用户终端设备接入方式50

2.6.7.2 用户网络与DDN互连方式52

第3章 ATM技术54

3.1 ATM技术概述54

3.2 ATM的协议体系结构56

3.2.1 物理层57

3.2.2 ATM层58

3.2.3 ATM适配层58

3.2.4 AAL协议59

3.3 ATM的逻辑连接60

3.4 ATM信令系统63

3.5 ATM的信元64

3.6 ATM的服务类别67

3.7 ATM的服务质量68

3.8 ATM局域网70

3.8.1 局域网仿真70

3.8.2 LANE的基本原则71

3.8.3 LANE的基本构成模块72

3.8.4 LANE的连接73

3.8.5 LANE性能分析75

第4章 TCP/IP及其相关协议77

4.1 互联网77

4.2 网际协议IP79

4.2.1 IP地址79

4.2.2 子网掩码80

4.2.3 IP数据报格式81

4.3 基本路由选择82

4.4 路由器84

4.5.1 概述86

4.5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86

4.5.2 头部格式87

4.5.3 IPv6的地址90

4.5.4 IPv6的扩展头部及其功能92

4.6 传输控制协议TCP95

4.6.1 TCP报头95

4.6.2 TCP服务97

4.7 TCP/IP与ATM结合98

4.7.1 IP over ATM98

4.7.2 IP交换100

4.8 IP over SDH102

4.9 基于IP交换的集群路由104

第5章 多协议标记交换106

5.1 概述106

5.2 多协议标记交换的发展108

5.3 多协议标记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110

5.3.1 多协议标记交换的总体框架110

5.3.2 MPLS的网络模型112

5.4 多协议标记交换的基本原理113

5.5.2 SEAM机制115

5.5.1 概述115

5.5 VC合并技术115

5.5.3 VP合并116

5.5.4 DIDA机制117

5.5.5 阱树机制117

5.5.6 AAL5X机制117

5.5.7 IETF方案118

5.5.8 今后还需改进的地方118

5.6.1 路由选择机制119

5.6.2 传统路由循环控制119

5.6 路由环路控制119

5.6.3 标记分发协议(LDP)120

5.6.4 环路检测121

5.6.5 环路防止算法122

5.7 MPLS的路由技术124

5.8 MPLS网络性能125

5.9 MPLS的流量工程126

5.9.1 流量工程的目标126

5.9.2 流量工程的工作原理126

5.9.3 MPLS的流量工程128

5.9.4 MPLS流量工程应用示例129

5.10 基于传统ATM骨干网的MPLS移植技术130

5.11.1 概述132

5.11 MPLS支持虚拟专网132

5.11.2 覆盖VPN与MPLS VPN133

5.11.3 MPLS VPN的工作原理134

5.11.4 MPLS VPN的工作过程134

5.12 MPLS的最新研究进展135

第6章 多播140

6.1 概述140

6.2 IP多播协议143

6.3.2 源根节点的最短路径树144

6.3 多播路由144

6.3.1 共享树144

6.4 扩散技术146

6.5 跨越树的多播路由算法148

6.6 约束Steiner树149

6.7 反向路径广播149

6.8 截断的反向路径广播150

6.9 反向路径多播151

6.10 核心树152

6.11 路由多播选择算法KMB154

6.12 动态多播路由选择算法VTDM156

6.13 限界最短多播算法BSMA158

6.14 适用于光纤网络的多播MZQ算法160

6.14.1 MZQ路由算法160

6.14.2 MZQ算法的波长分配160

6.15 多播的应用161

第7章 宽带网络性能分析163

7.1 概述163

7.2 现代通信中的排队理论164

7.2.1 主要的排队分析法164

7.2.2 现代通信中排队系统的特点164

7.2.3 现代通信研究中常用的排队分析方法165

7.3 现代通信业务的自相似特性167

7.3.1 自相似性的性能168

7.3.2 关于自相似性对排队性能影响的实验168

7.3.3 自相似的业务建模170

7.3.4 基于自相似业务模型的性能分析170

7.4 拥塞控制171

7.4.1 相对高速率的信元插入171

7.4.2 信元时延偏差172

7.4.3 网络对信元时延偏差的影响173

7.4.4 UNI上的信元时延偏差173

7.5 流量控制174

7.5.1 使用虚通道进行资源管理176

7.5.2 连接允许控制176

7.5.3 使用参数控制(UPC)176

7.5.4 有选择地丢弃信元181

7.5.5 通信量整形182

7.6 ABR通信量管理182

7.6.1 ABR速率控制183

7.6.2 反馈机制183

7.6.3 信元流185

7.6.4 RM信元的格式186

7.6.5 ABR容量分配187

第8章 网络管理191

8.1 网络管理的由来191

8.2 网络管理的功能192

8.2.1 故障管理193

8.2.2 安全管理193

8.2.3 性能管理193

8.2.4 配置管理194

8.3.1 网络管理的模型195

8.3 网络管理的实现195

8.2.5 计费管理195

8.3.2 Internet的网管模型197

8.4 网络管理协议198

8.5 几种流行的网络协议199

8.5.1 SNMP199

8.5.2 CMIS/CMIP200

8.5.3 CMOT200

8.5.4 LMMP201

8.6.1 SNMP的工作原理202

8.6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202

8.5.5 管理信息库MIB202

8.6.1.1 SNMP的安全机制203

8.6.1.2 传输层的支持204

8.6.1.3 SNMP的局限性204

8.6.2 对基本SNMP的完善205

8.6.2.1 远程网络监视205

8.6.2.2 安全SNMP206

8.6.3 SNMP的发展207

8.6.3.1 SNMP版本2(SNMPv2)207

8.7 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和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S/CMIP)208

8.6.3.2 SNMP版本3(SNMPv3)208

8.7.1 SNMP,CMIP和CMOT的比较209

8.7.2 传输服务支持209

8.7.3 协议操作方式211

8.7.4 管理信息的标识211

8.8 网络管理系统211

8.9 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212

8.10 设计网络管理系统的原则213

8.11 现有网络管理平台214

8.12 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215

9.1 网络安全概述217

第9章 网络安全217

9.2 网络安全的级别219

9.3 网络安全策略220

9.3.1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能220

9.3.2 网络设计及硬件223

9.3.2.1 安全设备223

9.3.2.2 虚拟网络224

9.4 虚拟专用网225

9.4.1 VPN的安全性226

9.5 入侵检测227

9.4.2 VPN软件227

9.6 防火墙230

9.6.1 防火墙概述230

9.6.2 防火墙的种类230

9.6.3 防火墙产品234

9.6.4 防火墙未来发展趋势235

9.7 加密235

9.7.1 单密钥体制237

9.7.2 双密钥体制237

9.8 常规密码体系239

9.7.3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239

9.8.1 流密码240

9.8.2 分组密码240

9.8.3 DES算法241

9.9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242

9.9.1 RSA公开密钥密码体制242

9.9.2 数字签名243

9.10 报文的鉴别245

9.11 密钥分配247

9.12 公钥证书249

9.12.1 概述249

9.12.2 简单公钥设施252

9.13 网络安全的发展255

第10章 千兆位以太网257

10.1 概述257

10.2 千兆位以太网模型260

10.3 路由技术263

10.4 载波扩充264

10.5 帧突发266

10.5.1 帧突发工作原理266

10.5.2.1 理论最大吞吐效率268

10.5.2 帧突发性能分析268

10.5.2.2 突发能力对最坏情况效率的影响269

10.5.2.3 性能模拟测试——吞吐率269

10.5.2.4 性能模拟测试——延迟269

10.5.2.5 浮获效应269

10.6 半双工方式271

10.6.1 半双工配置271

10.6.2 半双工工作方式下的拓扑结构271

10.6.3 半双工工作方式比特预测分析272

10.7 全双工方式273

10.7.2 全双工中继器——拥塞控制274

10.7.1 全双工中继器——带缓存的分发器274

10.8 光纤通信技术275

10.8.1 概述275

10.8.2 同步数字系列276

10.8.3 波分复用276

10.8.4 IP over WDM278

10.9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的应用279

10.9.1 对交换机到交换机连接的升级279

10.9.2 对交换机到服务器连接的升级280

10.9.3 骨干网升级280

10.9.4 对高性能台式机升级281

10.10 未来的10Gb/s以太网282

第11章 移动计算283

11.1 概述283

11.2 无线应用协议284

11.3 无线应用环境287

11.3.1 WAE模型287

11.3.2 WAE内容格式289

11.3.3 WML编码器的实现290

11.4 移动计算机网络292

11.4.1 概述292

11.4.2 移动计算机网络的协议结构293

11.4.3 物理层295

11.4.4 数据链路层296

11.4.5 网络层297

11.4.6 传输层300

11.4.7 应用层301

11.5 移动主体303

第12章 网络应用305

12.1 IP电话305

12.1.1 概述305

12.1.2 IP电话效果307

12.1.3 Internet多媒体语音系统技术标准H.323308

12.1.5 VoIP的服务质量问题312

12.1.6 包丢失补偿313

12.1.7 回音补偿313

12.2 VoIP嵌入式软件体系结构313

12.2.1 语音数据包软件模块315

12.2.2 电话信令网关软件模块317

12.2.3 网络数据包协议模块318

12.2.4 网络管理模块318

12.3.1 视频业务319

12.3 基于IP的视频业务319

12.1.4 IP电话的关键技术320

12.3.2 相关技术321

12.3.3 服务质量323

12.3.4 基于信道和接收端状态的信源编码326

12.3.5 资源预留管理327

12.4 电子商务329

12.4.1 基于主体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基本结构329

12.4.2 拍卖交易过程329

12.4.3 谈判支持330

12.4.4 信息自动获取331

12.5 智能信息平台332

12.5.1 搜索引擎332

12.5.2 数据挖掘334

12.5.3 信息检索335

12.6 网络教育336

12.6.1 网络教育的特点336

12.6.2 网络教育的技术框架337

12.6.3 基于主体的网络教育系统337

12.7 数字图书馆339

参考文献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