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学文艺史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理学文艺史纲
  • 许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53433886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308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1324页
  • 主题词:理学(学科: 关系 学科: 文艺学 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理学 文艺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理学文艺史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说 中国近古文化史上的哲学与文学艺术1

引论卷之一7

第一章 理学的特征与意义9

第一节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0

第二节 理学的性质与演变17

第三节 理学的必然性及其历史地位28

第二章 理学与文学艺术的联结基础35

第一节 宋代的崇文风气36

第二节 宋人的心理结构42

第三节 宋文化的理性精神52

第四节 儒学的传统表现方式59

诗学卷之二67

第一章 哲理诗的类型与发展69

第一节 哲理诗的类型特征70

第二节 玄言诗与道释诗:宋代以前的哲理诗83

第三节 理学诗:宋代理学思想的诗化形态94

第二章 理学诗派104

第一节 理学诗派概况及理学诗特点105

第二节 邵雍:理学诗派之创始112

第三节 周敦颐、程颢与张载:学说自立与诗风同调117

第四节 朱熹:理学宗师与诗坛大家124

第三章 理学演进与宋诗史程137

第一节 理学先驱与宋调发轫137

第二节 理学奠建与隆宋诗坛153

第三节 理学集成与宋诗中兴167

第四节 理学趋变与宋调式微189

第四章 理学内涵与宋诗观念210

第一节 统合儒道释的文化观念211

第二节 理学与禅悟222

第三节 情理冲突的诗学思想235

第五章 理学衰变与诗学变迁247

第一节 宋元诗坛的主情观念248

第二节 明代反理学思潮与诗学走向254

第三节 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想与诗学262

词学卷之三271

第一章 词的体性与宋词的发展273

第一节 小唱:宋人世俗娱乐方式273

第二节 词为艳科279

第三节 宋词发展过程中的异质289

第二章 理学词派概况297

第一节 理学家对词体的认识297

第二节 理学词派的构成与特点309

第三章 理学家之词315

第一节 邵雍与司马光之词315

第二节 吕本中之词320

第三节 朱松、刘子?与胡寅之词323

第四节 朱熹之词329

第五节 陈亮之词338

第六节 叶适、真德秀与王柏之词350

第七节 魏了翁之词355

第八节 吴泳之词366

第九节 刘辰翁之词372

第四章 宋代词论与理学思潮386

第一节 词论的复雅倾向386

第二节 词坛对理学思潮的抵制398

第五章 理学对宋以后词学的影响407

第一节 元明理学家之词407

第二节 明代词坛的反理学倾向411

第三节 清代词学的尊体运动414

第四节 现代词学与理学思想420

古文卷之四423

第一章 宋初古文复兴与理学文化氛围425

第一节 古文复兴中的理学因素427

第二节 宋初“理学三先生”与古文436

第三节 范仲淹古文中的理学精神447

第二章 北宋古文主流与理学基本精神455

第一节 欧阳修的道德文章456

第二节 曾巩之文与理学464

第三节 王安石之文与理学469

第四节 三苏之文与理学479

第三章 二律背反:理学家古文的说教与情彩498

第一节 周敦颐及其《爱莲说》499

第二节 张载及其《西铭》504

第三节 二程之文511

第四节 朱熹之文516

第四章 理学精神对辽金文风的渗透525

第一节 理学精神对辽代文风的渗透525

第二节 理学精神对金源文风的渗透530

第五章 理学古文在元代的复兴551

第一节 耶律楚材理学古文的承启作用554

第二节 许衡理学古文的北风南折557

第三节 刘因理学古文的阔大气象564

第四节 吴澄理学古文的典雅赡丽579

第五节 虞集理学古文的雅训平和591

第六章 明代:理学古文的前后异响595

第一节 “明初三老”及其理学古文595

第二节 明代中期理学古文的主导地位607

第三节 明代末期理学古文的反动617

第七章 清代:理学古文的沉寂与复盛630

第一节 清初理学古文的沉寂631

第二节 桐城派古文的崛起639

第三节 理学古文的再度沉寂648

第四节 曾国藩与桐城派古文的中兴652

小说卷之五663

第一章 话本与传奇:理学的模糊指向665

第一节 理学在宋元的际遇与对民众的影响666

第二节 话本:对理学的接受与排斥669

第三节 传奇:由对“理”的漠视到载“理”的工具692

第二章 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小说家对“理”的社会诠解711

第一节 “格物致知”:探索规定社会兴衰之“天理”711

第二节 “太极”的永固性与封建纲常的至高无上738

第三节 圣贤之标准:仁、义、礼、智744

第四节 为彰“理”而设计的情节结构751

第三章 幻想小说:心学与小说拥抱的结晶755

第一节 明中叶以前的幻想小说:“心”的浪漫狂想756

第二节 《西游记》:艺术化的心学766

第三节 清代幻想小说:以心学为旗帜786

第四章 世情小说:理学内涵的扩张与小说的转型791

第一节 “欲”的横流与世情小说的理性导向792

第二节 “百姓日用即道”:小说家视野的转换807

第三节 劝百讽一:“欲”终于冲破“理”的防线835

第四节 “欲”中之“情”:映照理学的冷酷843

第五章 理学小说:无思辨性的程朱语录854

第一节 视名教为社会之根本的《好逑传》854

第二节 以“理”育人的《歧路灯》865

第三节 展示理学家心理的《野叟曝言》876

第四节 表现理学思想的其他小说888

第六章 理学观念与小说表现手法896

第一节 理念先行与主题的提前定位896

第二节 “气质之性”与人物形象类型901

第三节 动静相依与情节的曲折多姿910

戏曲卷之六915

第一章 戏曲的诞生917

第一节 走向成熟的中国戏曲917

第二节 “娱情”与“矫情”的严重对立924

第三节 宋代理学家与戏曲934

第二章 文化多元与杂剧时代940

第一节 崇尚杂剧“上下成风”940

第二节 杂剧功能与礼乐文化952

第三节 杂剧之魂——关汉卿967

第三章 近世文化意识的萌动979

第一节 元代东南城市文化979

第二节 杭州杂剧作家群的新质988

第三节 钟嗣成:“性理之学”的挑战者1002

第四章 理学的张大与戏曲的式微1016

第一节 理学的张大与杂剧的余波1016

第二节 明初《琵琶记》的宠遇1031

第三节 教化剧的泛滥1042

第五章 人情的高扬与理学的危机1051

第一节 世风的转变与人情的高扬1051

第二节 王学的崛起与理学的解体1061

第三节 “异端之尤”李贽及其戏曲观1069

第四节 汤显祖与浪漫主义戏曲洪流1078

第六章 明清之际的戏曲与理学1092

第一节 以情抗理向情理合一的转变1092

第二节 金圣叹:“好色与淫,相去几何”1096

第三节 李渔:“道学、风流、合而为一”1104

绘画卷之七1115

第一章 儒学复兴下的两宋画学1117

第一节 儒学复兴与画家习儒1118

第二节 宋代的绘画功能论1127

第三节 理学的“去欲”理论与两宋画风的转变1134

第四节 两宋的三教圆融思想与画学1141

第二章 宋代绘画的写实之风1148

第一节 “擅艺者所宜博究”1148

第二节 北宋写实画风发展两阶段1157

第三节 宋代写实画风与理学之关系1161

第三章 宋代画学中的理趣1171

第一节 画学中的“理”概念与重“理”思维1171

第二节 哲理化:纯粹理性的趣味1182

第三节 伦理化:道德理性的趣味1190

第四节 诗意化:诗性境界的趣味1195

第四章 理学与元代画坛的隐逸之风1204

第一节 元代画坛的隐逸之风1204

第二节 元代画家对理学的接受1212

第三节 理学思想对画坛隐逸之风的驱动1217

第五章 朱陆之争影响下的元代画学1228

第一节 朱子之学与元代画学1228

第二节 陆氏心学与元代画学1232

第三节 和合朱陆与元画的主观主义1238

第六章 明代的心学与画学1247

第一节 作为理学家和画家的陈献章1249

第二节 开文人画风气的沈周1256

第三节 出入心学文徵明1264

第四节 董其昌的集大成1269

第七章 清代“四王”正统画学与理学1281

第一节 理气趣兼到说的理学内涵1283

第二节 龙脉说的气化哲学思想1291

第三节 朱学中兴与清前中期画风的转变1298

附录 参考书目举要13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