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动物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1483403.jpg)
- 张雨奇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20290X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动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动物学的基本概念1
一、生物的分界1
二、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和作用1
目 录1
三、动物学的主要分科2
第二节学习动物学的目的、任务与研究方法2
一、学习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2
二、动物学的研究方法3
第三节动物学发展简史3
一、国外动物物学简史3
二、国内动物学的发展4
第一节动物的细胞7
一、细胞的一般特征7
第一章动物的基本结构、机能、繁殖、发育和分类7
二、细胞的化学成分8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0
四、细胞的周期14
五、细胞分裂14
第二节动物的组织17
一、上皮组织17
二、结缔组织19
三、肌肉组织21
四、神经组织23
第三节动物的器官和系统24
第四节动物的繁殖和发育24
一、繁殖24
二、发育27
三、生物发生律31
二、种的概念和分类等级32
第五节动物的分类32
一、动物分类的意义和依据32
三、动物的命名33
四、动物的分门33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35
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特征35
一、形态结构35
二、营养方式36
三、生殖36
四、包囊37
第二节原生动物门的分类37
一、鞭毛纲37
二、肉足纲44
三、孢子纲48
四、纤毛纲53
第三节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60
第四节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61
一、原生动物的生态与分布61
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62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及多孔动物门(海绵动64
物门)64
第一节多细胞动物的起源64
一、从单细胞到多细胞64
二、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65
第二节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67
一、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67
二、多孔动物门的分类72
三、多孔动物的经济意义72
一、辐射对称74
二、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74
第一节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74
第四章腔肠动物门74
三、细胞与组织的分化75
四、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75
五、水螅型、水母型及世代交替77
六、生殖与发育77
第二节腔肠动物门的分类78
一、水螅纲83
二、钵水母纲83
三、珊瑚纲85
第三节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88
第四节腔肠动物的经济意义88
附:栉水母动物门90
二、中胚层出现92
一、两侧对称(或称左右对称)92
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92
第五章扁形动物门92
三、皮肤肌肉囊93
四、消化系统93
五、排泄系统93
六、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93
七、生殖93
一、涡虫纲94
第二节扁形动物门的分类94
八、生活方式94
二、吸虫纲99
三、绦虫纲113
第三节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121
附:纽形动物门123
第六章线形动物门123
三、原体腔126
二、体表126
一、体形126
第一节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26
四、消化系统127
五、排泄系统127
六、生殖与发育127
第二节线形动物门的重要纲127
一、线虫纲127
二、腹毛纲138
三、轮虫纲139
第三节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141
一、寄生虫对宿生的危害141
二、宿主的免疫性142
三、防治途径142
第七章环节动物门143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43
一、身体分节143
三、闭管式循环系统144
二、次生体腔(真体腔)的发生144
四、排泄系统146
五、神经系统146
第二节环节动物门的分类147
一、多毛纲148
二、寡毛纲152
三、蛭纲159
四、螠纲163
第三节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163
第四节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164
第八章软体动物门166
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66
一、体制166
二、外套膜167
三、贝壳167
四、体腔和循环系统168
五、呼吸系统169
六、排泄器官169
七、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169
八、生殖与发育170
第二节软体动物门的分类171
一、无板纲171
二、单板纲171
三、多板纲172
四、腹足纲172
五、掘足纲179
六、瓣鳃纲179
七、头足纲188
第三节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196
一、有益方面197
第四节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197
二、有害方面198
第九章节肢动物门200
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00
一、身体分部、附肢分节200
二、外骨骼和肌肉201
三、体腔和血液循环203
四、消化系统203
五、呼吸和排泄203
六、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204
七、生殖和发育204
第二节节肢动物门的分类205
一、三叶虫纲206
二、甲壳纲207
三、肢口纲220
四、蛛形纲222
五、原气管纲231
六、多足纲233
七、昆虫纲234
第三节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288
第四节节肢动物的经济意义289
一、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89
二、节肢动物的利用和控制290
第十章总担动物293
第一节苔藓动物门295
第二节腕足动物门296
第三节帚虫动物门298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298
第一节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98
一、幼体两侧对称,成体辐射对称298
二、具内骨骼298
第二节棘皮动物门的分类299
四、后口动物299
三、体腔和水管系统299
一、游移亚门300
二、有柄亚门308
第三节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309
第四节棘皮动物的经济意义310
第十二章 半索动物门311
第一节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311
一、背神经索311
二、咽鳃裂311
三、口索311
第二节一般形态梅造和分类地位311
一、一般形态构造312
二、分类313
三、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位置314
一、体制和分节315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比较形态315
第十三章无脊椎动物总结315
二、体壁和骨骼316
三、肌肉和运动317
四、体腔318
五、营养和消化318
六、呼吸和排泄320
七、血液循环321
八、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322
九、生殖系统和生殖325
十、发育325
第二节动物系统演化树326
无脊椎动物实验指导329
实验一动物的细胞、组织和早期胚胎发育329
实验二原生动物(一)眼虫和变形虫333
实验三原生动物(二)间日症原虫和草履虫335
实验四 水螅及其他腔肠动物338
实验五扁形动物(一)涡虫340
实验六扁形动物(二)华枝睾吸虫和猪带绦虫342
实验七线形动物蛔虫等344
实验八寄生蠕虫卵的检查348
实验九环节动物——环毛蚓350
实验十软体动物(一)河蚌353
实验十一软体动物(二)田螺、乌贼357
实验十三节肢动物(二)蝗虫357
实验十二节肢动物(一)对虾(或沼虾)363
实验十五节肢动物(四)昆虫分类(二)363
实验十四节肢动物(三)昆虫分类(一)369
实验十六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377
一、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381
第一项 原生动物的采集和培养381
第一部分 内陆地区的无脊椎动物实习381
无脊椎动物野外实习指导381
二、变形虫的采集和培养382
三、眼虫的采集和培养383
第二项 淡水无脊椎动物的观察、采集384
一、多孔动物——淡水海绵的采集和培养384
二、腔肠动物——水螅的采集和培养384
三、扁形动物——涡虫的采集和培养385
四、环节动物——蛭类的采集和常见属检索表386
五、软体动物——淡水螺、蚌的采集和习见淡水腹足类分属检索表387
六、节肢动物——甲壳纲的采集和习见淡水甲壳纲391
分目检索表391
第三项 蛛形类、多足类和昆虫的标本采集与392
制作392
二、采集工具393
一、目的要求393
三、采集内容和方法395
四、标本制作397
五、标本的保存408
第二部分海宾地区的无脊椎动物实习408
第四项 海洋环境简介408
一、海洋环境的区域划分409
二、潮汐现象409
二、药品和浸渍液的配制410
第五项 海滨实习的用具、药品和标本处理410
一、实习用具410
三、标本的处理411
第六项 潮间带常见动物的生态分布和采集413
一、岩岸环境的常见动物413
二、沙滩和泥沙滩的常见动物425
三、泥滩的常见动物433
四、其他环境中的动物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