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经济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经济概论
  • 宿景昌,董洪日编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710638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经济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

目录1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3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7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产生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1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1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7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18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9

四、股份公司的利益分配19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9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20

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22

一、公有制的基本形式25

第二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25

第一节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25

二、公有制的其他形式34

第二节生产资料的非公有制形式37

一、个体经济37

二、私营经济39

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3

第三节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44

一、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客观必然性44

形式44

二、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47

三、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特点49

四、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50

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1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51

一、市场经济的性质51

二、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5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56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原因58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6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60

二、市场与计划62

三、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64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67

一、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67

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69

三、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71

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73

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76

第一节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物质利益关系76

一、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特点76

二、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加过程79

三、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关系80

第二节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83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其实现形式83

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87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88

第三节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完善92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92

二、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95

第五章社会主义企业98

第一节企业的地位和任务98

一、企业的地位和作用98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特征和企业素质100

三、企业的基本任务103

第二节企业管理104

一、企业管理的两重性和职能104

二、企业管理的内容和方法105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107

四、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109

第三节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核算111

一、企业的经济效益111

二、企业的产品成本和盈利114

三、企业的经济核算117

一、企业生产的分工协作与互利关系119

第四节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关系119

二、企业之间的竞争120

三、企业之间的联合与企业集团122

第六章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124

第一节商品流通124

一、商品流通的特点124

二、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126

三、商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128

四、建立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制131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货币及其形式133

第二节货币流通133

二、货币流通的特点和形式134

三、货币流通的渠道135

四、货币流通规律136

五、我国的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138

一、信用及其形式和作用140

第三节信用和银行140

二、银行与银行体系146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与价格151

第一节市场151

一、市场的性质和特点151

二、市场的地位和作用154

三、市场运行中的各种规律157

四、市场机制159

第二节市场体系160

一、市场体系及其构成160

二、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必要性164

三、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的主要途径165

第三节价格与价格体系169

一、价格构成及其与价值构成的关系169

二、决定和影响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170

三、价格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73

四、价格体系175

五、价格管理体制与价格政策177

第八章社会主义股份经济180

第一节股份经济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和基本原则180

一、股份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180

二、股份经济的作用184

三、发展社会主义股份经济的基本原则187

第二节股份公司189

一、股份公司及其形式189

二、股份公司的设立及一般特征191

三、股份公司的组织与管理195

第三节股票及其交易200

一、股票及其种类200

二、股票价格及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202

三、股票市场206

第九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09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增长209

一、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特征209

二、衡量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指标体系211

三、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13

四、社会主义经济增长速度214

第二节经济运动的周期及其阶段216

一、经济运动的周期216

二、经济运动周期的阶段217

三、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经济危机的关系220

四、我国的经济周期及其特点与规律222

第三节经济周期的根源及产生机制226

一、经济周期的根源226

二、经济周期的产生机制228

三、我国经济周期的成因229

一、经济周期的性质234

二、经济周期的发展234

第四节经济周期的发展234

三、弱化我国经济周期的对策237

第十章社会主义分配239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239

一、社会总产品与国民收入239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242

三、积累资金与消费基金246

四、财政与税收247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252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252

二、按劳分配的历史地位255

三、按劳分配的特点和形式257

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264

必然性269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按劳分配26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269

二、非按劳分配的方式271

三、非按劳分配的作用277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社会主义消费280

第一节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形式280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实质280

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形式282

第二节社会主义再生产的运动286

一、两大部类的平衡增长286

二、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288

三、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比例关系290

第三节社会主义消费294

一、消费的性质和作用294

二、消费需要与消费结构296

三、消费方式与消费水平299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302

第一节产业结构与社会经济的发展302

一、产业结构的划分302

二、产业结构与社会经济的发展306

三、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308

第二节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10

一、社会主义农业310

二、社会主义工业312

三、社会主义第三产业314

第三节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315

一、产业结构的演进315

二、产业结构的格局319

三、合理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320

四、建立合理产业结构的措施321

第四节产业政策324

一、产业政策的地位和作用324

二、产业政策的内容326

三、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327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330

第一节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然性330

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依据330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意义334

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336

第二节对外贸易与关贸总协定338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338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作用340

三、关贸总协定的一般理论343

四、我国“复关”后的经济发展对策350

第三节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其他形式357

一、资金交流357

二、技术交流360

三、劳务合作362

四、对外经济援助363

第四节经济特区与我国的全方位开放格局364

一、设置经济特区的理论依据364

二、经济特区的性质和特点365

三、经济特区的作用和意义367

四、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368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370

一、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70

控制370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节和宏观370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372

第二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376

一、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376

二、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失衡380

三、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384

第三节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389

一、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389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391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393

四、宏观调控的政策395

后记3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