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樟福,张贞华编写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7346·217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63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6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动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动物学的基本概念1
第二节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2
一、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2
二、动物学的研究方法3
第三节动物学的发展简史3
一、国外动物学的发展4
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5
第四节动物分类的知识7
一、动物分类的任务和方法7
二、种的概念和分类阶梯7
三、动物的分类系统9
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1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成分11
一、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11
二、构成细胞的化合物11
第二节动物细胞16
一、细胞结构17
二、细胞周期22
第三节动物的组织25
一、上皮组织25
二、结缔组织26
三、肌肉组织31
四、神经组织31
第四节动物的器官和系统35
第三章动物的繁殖与个体发育37
第一节动物的繁殖方式37
第二节动物的个体发育38
一、胚前期39
二、胚胎期40
三、胚后期46
第三节动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47
第四章原生动物门49
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概述49
一、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49
二、原生动物门分类52
第二节鞭毛纲52
一、特征52
二、代表动物 绿眼虫54
三、鞭毛纲分类56
第三节肉足纲61
一、特征61
二、代表动物 大变形虫61
三、肉足纲分类63
第四节孢子纲67
一、特征67
二、代表动物 间日疟原虫69
三、孢子纲分类73
第五节纤毛纲75
一、特征75
二、代表动物 大草履虫75
三、纤毛纲分类79
第六节原生动物的分布与生态80
第七节原生动物的系统发生82
第五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84
第六章 中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和扁盘动物门87
第一节中生动物门87
第二节多孔动物门或海绵动物门88
一、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88
二、多孔动物的分类及分类地位93
第三节扁盘动物门95
第七章腔肠动物门或刺胞动物门97
第一节腔肠动物门的概述97
一、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97
二、腔肠动物门分纲101
第二节水螅纲101
一、特征101
二、代表动物 水螅和薮枝螅101
第三节钵水母纲107
一、特征107
二、代表动物 海月水母107
第四节珊瑚纲110
一、特征110
二、代表动物 海葵110
三、珊瑚纲分类111
第五节腔肠动物的经济意义112
第六节腔肠动物的系统发生113
附:栉水母动物门114
第八章扁形动物门116
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概述116
一、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16
二、扁形动物门分纲119
第二节涡虫纲119
一、特征119
二、代表动物 三角真涡虫119
三、涡虫纲分类125
第三节吸虫纲126
一、特征126
二、代表动物 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129
三、吸虫纲分类132
第四节绦虫纲134
一、特征134
二、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136
第五节扁形动物的系统发生137
附:纽形动物门138
第九章假体腔动物140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141
一、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41
二、代表动物 人蛔虫146
三、几种常见的寄生线虫148
第二节其他假体腔动物150
一、轮虫动物门150
二、腹毛动物门153
三、线形动物门154
四、棘头动物门154
附:铠甲动物门155
第十章环节动物门、螠虫门、星虫门157
第一节环节动物门的概述157
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57
二、环节动物门分纲162
第二节多毛纲162
一、特征162
二、代表动物 沙蚕162
三、多毛纲分类165
第三节寡毛纲165
一、特征165
二、代表动物 环毛蚓166
三、寡毛纲分目173
第四节蛭纲173
一、特征173
二、蛭纲分类178
第五节环节动物与人类关系179
第六节环节动物的系统发生179
第七节螠虫门和星虫门180
一、螠虫门180
二、星虫门180
第十一章软体动物门183
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概述183
一、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83
二、软体动物门分纲189
第二节无板纲、单板纲和多板纲190
一、无板纲190
二、单板纲190
三、多板纲191
第三节腹足纲192
一、特征192
二、代表动物 圆田螺192
三、扭转和反扭转197
四、腹足纲分类198
第四节瓣鳃纲201
一、特征201
二、代表动物 无齿蚌201
三、瓣鳃纲分目和重要种类207
第五节头足纲209
一、特征209
二、代表动物 乌贼210
三、头足纲分类216
第六节掘足纲217
第七节软体动物的系统发生218
第十二章节肢动物门220
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概述220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20
二、节肢动物门的分类222
第二节有鳃亚门223
一、三叶虫纲223
二、甲壳纲224
第三节有螯亚门238
一、肢口纲238
二、蛛形纲239
第四节有气管亚门249
一、原气管纲249
二、多足类250
三、昆虫纲253
第五节节肢动物的系统发生291
第十三章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和帚虫动物门293
第一节苔藓动物门293
第二节腕足动物门295
第三节帚虫动物门297
第十四章棘皮动物门300
第一节棘皮动物门的概述300
第二节棘皮动物的结构与功能301
一、外形301
二、内部结构302
第三节棘皮动物门分类308
一、有柄亚门308
二、游在亚门309
第四节棘皮动物的系统发生313
附一:毛颚动物门314
附二:须腕动物门315
第十五章无脊椎动物总结318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比较形态318
一、对称318
二、分节319
三、体表与骨胳319
四、体腔320
五、肌肉和运动320
六、营养和消化321
七、呼吸321
八、排泄322
九、循环系统323
十、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323
十一、生殖325
第二节无脊椎动物的系统演化325
第十六章半索动物门329
第一节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329
第二节代表动物 三崎柱头虫330
第三节半索动物的分类地位332
第十七章脊索动物门335
第一节概述335
一、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335
二、脊索动物门分类概述335
三、脊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336
第二节原索动物338
一、尾索动物亚门338
二、头索动物亚门339
第三节脊椎动物亚门的概述345
一、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345
二、脊椎动物的十大器官系统346
第十八章圆口纲和鱼纲347
第一节 圆口纲347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347
二、无颌类化石 甲胄鱼类351
第二节鱼纲353
一、鱼纲的主要特征353
二、代表动物1. 白斑星鲨355
三、代表动物2. 鲤鱼362
四、鱼纲分类370
五、鱼类生态384
六、鱼类的经济意义389
七、鱼纲的起源和演化390
第十九章两栖纲和爬行纲393
第一节两栖纲393
一、两栖纲的主要特征393
二、代表动物 大蟾蜍396
三、两栖纲分类406
四、两栖纲的经济意义410
五、两栖纲的起源和演化411
第二节爬行纲413
一、爬行纲的主要特征414
二、爬行纲的器官系统416
三、爬行纲分类423
四、爬行纲的起源和适应辐射428
第二十章鸟纲和哺乳纲432
第一节鸟纲432
一、鸟纲的主要特征432
二、代表动物 家鸽435
三、鸟纲分类446
四、鸟类的生态456
五、鸟类的经济意义459
六、鸟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460
第二节哺乳纲462
一、哺乳纲的主要特征462
二、代表动物 家兔476
三、哺乳纲分类495
四、哺乳动物的行为508
五、哺乳动物的经济意义512
六、哺乳纲的起源和适应辐射513
第二十一章脊椎动物结构和功能的演化516
第一节保护、支持和运动——皮肤、骨胳和肌肉516
一、皮肤及其衍生物516
二、骨胳系统517
三、肌肉系统521
第二节消化和营养——消化系统522
第三节气体交换——呼吸系统524
第四节物质的输送——循环系统529
一、循环系统的功能529
二、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530
第五节盐水平衡的维持和废物的排除——排泄系统538
一、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538
二、肾脏的演化539
第六节协调——神经和内分泌系统543
一、神经系统543
二、感觉器官547
三、内分泌系统549
第七节生命的延续——生殖系统557
一、雌性生殖系统557
二、雄性生殖系统558
第二十二章动物进化概述561
第一节进化的概念561
第二节动物进化的例证561
第三节进化原因的探讨——进化理论566
第四节动物进化的规律568
第五节动物进化的谱系树570
第六节人类的起源和演化573
第二十三章动物生态与动物地理575
第一节动物与环境575
一、光辐射的作用576
二、温度对动物的影响579
三、空气湿度和降水与动物的关系582
四、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583
第二节动物的分布584
第三节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区划589
一、动物地理区划的原则与方法589
二、世界陆地动物地理区划589
三、中国陆地动物地理区划593
第四节种群596
一、种群的概念和种群结构596
二、种群数量变动597
三、年龄锥体599
四、种间关系600
第五节生物群落603
一、群落的概念603
二、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603
三、群落的分层现象603
四、生态位604
五、群落的演替605
第六节生态系统606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606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606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流609
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615
五、生态平衡620
六、自然保护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