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珠江三角洲网河低水位变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珠江三角洲网河低水位变化
  • 陆永军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0842999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50页
  • 主题词:信息技术-应用-水文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珠江三角洲网河低水位变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的范围、目的与意义1

1.2 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3

1.2.1 水位变化及原因分析的相关研究3

1.2.2 珠江三角洲20世纪90年代前的水位研究5

1.2.3 珠江三角洲近期水沙过程变异研究5

1.2.4 国内外河床采砂效应研究进展8

1.2.5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9

参考文献10

第2章 珠江三角洲水沙动力特征14

2.1 珠江三角洲水系组成14

2.1.1 珠江三角洲网河水系14

2.1.2 珠江口16

2.2 流域来水来沙的时空分配17

2.2.1 季节变化17

2.2.2 年际变化19

2.2.3 水位—流量关系变化22

2.2.4 洪水特征23

2.2.5 网河水道与口门的分水分沙25

2.3 珠江三角洲潮汐动力特征28

2.3.1 潮汐特性28

2.3.2 潮位变化31

2.3.3 潮区界、潮流界和咸水界的时空变化39

2.4 珠江口水沙动力特征42

2.4.1 潮汐与潮流42

2.4.2 波浪概况44

2.4.3 泥沙运动特征45

参考文献46

第3章 人工采砂及其影响下的河床演变48

3.1 人工采砂的历史与现状调查49

3.1.1 珠江三角洲人工采砂的发展概况49

3.1.2 河道采砂的现场调查53

3.2 人工采砂引起的河床冲淤变化57

3.2.1 西江干流主要水道冲淤变化58

3.2.2 北江干流主要水道冲淤变化65

3.2.3 东江干流主要水道冲淤变化72

3.2.4 三角洲主要叉道冲淤变化78

3.2.5 珠江三角洲采砂量总统计81

3.3 河床采砂引起的河床变形与水文变异85

3.3.1 河床变形85

3.3.2 动力变化88

参考文献95

第4章 网河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98

4.1 网河水动力数学模型98

4.1.1 网河水动力学模型研究概况98

4.1.2 网河三级联解法水动力模型99

4.2 珠江三角洲网河水动力数学模型101

4.2.1 西、北江网河水动力学模型102

4.2.2 东江网河水动力学模型104

4.3 采砂对珠江水系水动力特性影响分析106

4.3.1 采砂对西北江水动力学特性影响108

4.3.2 采砂对东江水动力学特性影响124

4.3.3 采砂引起的水动力变化129

参考文献131

第5章 重点河段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133

5.1 水沙数学模型研究进展133

5.1.1 一维水沙数学模型133

5.1.2 二维水沙数学模型135

5.2 二维水沙数学模型139

5.2.1 控制方程139

5.2.2 数值计算格式144

5.2.3 边界条件及动边界技术147

5.2.4 计算方法147

5.2.5 几个重要的关系式及关键问题的处理148

5.3 西江中游梧州—肇庆河段水沙验证及航道整治措施151

5.3.1 河道概况及水文泥沙特征151

5.3.2 水流及河床变形的验证计算153

5.3.3 界首滩河段航道整治措施159

5.3.4 三滩河段航道整治措施161

5.4 北江飞来峡—三水河段水沙及河床变形的数值模拟163

5.4.1 河道概况及水沙特征163

5.4.2 水流及河床变形的验证计算164

5.4.3 人工采砂引起飞来峡—三水段的溯源冲刷及水位下降172

5.5 东江河源—惠州河段水沙及河床变形的数值模拟177

5.5.1 河道概况及水文泥沙特征177

5.5.2 水流及河床变形的验证计算178

5.5.3 人工采砂引起河源—惠阳河段的溯源冲刷及水位下降184

5.6 东江惠州—石龙河段水沙及河床变形的数值模拟188

5.6.1 河道概况及水文泥沙特征188

5.6.2 水流及河床变形的验证计算189

5.6.3 人工采砂及水利枢纽建设引起的溯源冲刷及水位下降194

参考文献197

第6章 主要水道低水位变化趋势研究200

6.1 设计低水位的计算方法200

6.1.1 感潮河段与内陆河段的界定200

6.1.2 设计低水位的确定及其衔接202

6.1.3 内陆河段综合历时曲线法与保证率频率法的比较与选用204

6.2 西江下游主要河段低水位变化趋势205

6.2.1 高要站河段205

6.2.2 马口站河段206

6.2.3 甘竹站河段208

6.2.4 天河站河段209

6.2.5 江门站河段209

6.3 北江下游主要河段低水位变化趋势210

6.3.1 横石站河段210

6.3.2 清远站河段211

6.3.3 石角站河段213

6.3.4 三水站河段214

6.3.5 大塘—黄塘河段216

6.4 东江中下游主要河段低水位变化趋势216

6.4.1 河源站河段216

6.4.2 观音阁站河段218

6.4.3 岭下站河段219

6.4.4 惠阳站河段219

6.4.5 博罗站河段221

6.4.6 樊屋站河段222

6.4.7 石龙站河段223

6.4.8 泗盛围站河段224

6.5 网河水道低水位变化趋势224

6.5.1 容桂水道(南华站、容奇站)224

6.5.2 鸡鸦水道(马鞍站)226

6.5.3 小榄水道(小榄站)226

6.5.4 虎跳门水道(横山站)226

6.5.5 潭江水道(石嘴站)227

6.5.6 东平水道(紫洞站、五斗站)227

6.5.7 顺德水道(三多站)228

6.5.8 洪奇沥水道(板沙尾站)229

6.5.9 潭州水道(澜石站)229

6.5.10 前线水道(老鸦岗站)229

6.6 八大口门低水位变化趋势230

6.6.1 崖门(黄冲站)230

6.6.2 虎跳门(西炮台站)231

6.6.3 鸡啼门(黄金站)231

6.6.4 磨刀门(灯笼山站)232

6.6.5 横门(横门站)232

6.6.6 洪奇门(万顷沙西站)233

6.6.7 蕉门(南沙站)233

6.6.8 虎门(三沙口站、泗盛围站)233

6.7 低水位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234

参考文献2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