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医用点穴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医用点穴学
  • 马秀堂著;马建民整理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914873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医用点穴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3

上篇基本理论3

绪论3

一、点穴的定义4

二、点穴的起源与发展5

第一章点穴的原理7

第一节 阴阳认识7

第二节 五行分辨9

第三节 脏腑10

第四节 经络10

第五节 营、卫、气、血12

一、人体的生命15

二、人体的素质16

第六节 点穴的临证作用17

第二章点穴的手法18

第一节平揉法20

一、平揉法的方向21

二、平揉圆圈的范围22

三、平揉圆圈的大小度23

四、平揉圆圈的快慢度24

五、平揉圆圈的轻重度25

六、连续性平揉与间歇性平揉及揉圈次数26

七、平揉法的补泻27

八、向左和向右平揉与时针顺逆揉转对照30

九、平揉法的作用38

十、平揉法的应用39

第二节压放法40

一、压放操作的要求40

二、压放的深浅与轻重度41

三、压放的快慢与距离度41

四、压放法的补泻42

五、压放法的作用44

六、压放法的应用45

第三节 皮肤点打法45

一、点打的轻重、快慢标准46

二、皮肤点打法的作用47

三、皮肤点打法的应用48

第四节 五行联用法48

一、井、荥、俞、经、合48

二、五行联用法的名称52

三、五行联用法的操作次序52

四、五行联用法的具体操作和理论53

五、五行联用法的作用和应用61

一、经络循按法的操作内容62

第五节经络循按法62

二、经络循按法的作用65

三、经络循按法的应用66

第六节 其他局部性、辅助性手法67

一、头部推运法67

二、头部压穴法68

三、背部循压法69

五、四肢摇运法70

四、腹部振颤法70

六、切摇法72

七、舒筋法——按、弹、滚、动72

八、散瘀法73

九、止咳法73

十、抑制咽喉疼痛法74

十一、润肠法75

十二、压颈动脉弹人迎法75

十三、抚背法76

十四、背部循推法76

十五、井穴推切法77

十六、压脊法77

十七、腰椎间盘脱出牵引法78

十八、切穴法79

第三章保健方法80

第一节 头面部美容保健法80

二、明目法81

一、扣齿法81

三、舌体运动法83

四、鼓漱法85

五、浴面法85

六、鼻翼摩运法87

七、耳聪保持法89

八、摩擦风池穴90

九、梳头法91

第二节 颈、背、肩臂保健法92

一、摩擦颈、背与尾闾92

二、站步式头、颈仰俯法93

三、运臂左顾右盼法93

四、头项旋转单举手94

五、屈肘伸肩扩背法95

六、左右开弓扩胸法96

七、肩臂运转法97

一、击腹运动98

第三节 其他保健法98

二、腰膝运动99

三、固肾法101

第四节 自我保健点穴102

第四章点穴临证注意事项103

第一节 医者的态度103

第二节 点穴的准备工作104

第三节 点穴时注意事项104

第四节 点穴的取穴标准105

第五章十四经循行、病候、常用俞穴及配穴举例107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108

一、肺经的循行径路108

二、肺经的病候108

三、肺经的常用俞穴108

四、配穴举例112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113

一、大肠经的循行径路113

三、大肠经的常用俞穴114

二、大肠经的病候114

四、配穴举例118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120

一、胃经的循行径路120

二、胃经的病候120

三、胃经的常用俞穴120

四、配穴举例129

第四节足太阴脾经130

一、脾经的循行径路130

二、脾经的病候130

三、脾经的常用俞穴131

四、配穴举例134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135

一、心经的循行径路135

二、心经的病候135

三、心经的常用俞穴135

一、小肠经的循行径路139

四、配穴举例139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139

二、小肠经的病候140

三、小肠经的常用俞穴140

四、配穴举例145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145

一、膀胱经的循行径路145

二、膀胱经的病候147

三、膀胱经的常用俞穴147

四、配穴举例157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158

一、肾经的循行径路158

二、肾经的病候158

三、肾经的常用俞穴158

四、配穴举例163

三、心包络经的常用俞穴164

二、心包络经的病候164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络经164

一、心包络经的循行径路164

四、配穴举例168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168

一、三焦经的循行径路168

二、三焦经的病候169

三、三焦经的常用俞穴169

四、配穴举例173

第十一节足少阳胆经173

一、胆经的循行径路173

二、胆经的病候174

三、胆经的常用俞穴174

四、配穴举例182

第十二节足厥阴肝经183

一、肝经的循行径路183

三、肝经的常用俞穴184

二、肝经的病候184

四、配穴举例187

第十三节 督脉188

一、督脉的循行径路188

二、督脉的病候188

三、督脉的常用俞穴188

四、配穴举例193

第十四节 任脉193

一、任脉的循行径路193

二、任脉的病候194

三、任脉的常用俞穴195

四、配穴举例199

第六章常用的经外奇穴201

第一节 头、面、颈项部201

第二节 腰背、腹部203

第三节 四肢部204

第一节 局部性处方206

第七章点穴的处方配穴206

第二节 全身性处方207

第三节 局部与全身结合性处方209

第四节 头部穴位的应用209

第五节 胸腹部穴位的应用210

第六节 背部穴位的应用211

第七节 四肢穴位的应用212

一、五俞穴择要举例212

二、原络交会穴214

三、八脉配穴214

第八节 命名穴位的应用214

第八章 点穴手法的临证应用216

第一节 临证点穴应区别标本缓急216

第二节 临证手法的先后次序217

第三节 临证手法的灵活性220

第一节 感 冒225

第九章内科疾病225

下篇临证治疗225

第二节咳嗽(气管炎)230

第三节 咳逆上气(支气管炎)235

第四节 头 痛239

第五节 脑震荡241

第六节 眩 晕245

第七节 痫 证248

第八节 肝阳上亢(高血压)252

第九节 半身不遂257

第十节 痿证(两下肢瘫痪)264

第十一节 失眠267

第十二节 心悸、怔忡273

第十三节 血虚(贫血)278

第十四节 呕吐282

第十五节 脾虚泄泻285

第十六节 慢性腹泻(肠炎、肠功能紊乱)287

第十七节 胃酸过多292

第十八节 肝气犯胃(慢性胃炎)293

第十九节 肝脾不和(胃、十二指肠溃疡)296

第二十节呃逆(膈肌痉挛)300

第二十一节 肝气郁结(肝炎)302

第二十二节 痢疾305

第二十三节 便秘308

第二十四节遗精310

第二十五节 阳痿312

第二十六节 小便频数315

第二十七节脏躁(癔病)317

第二十八节 失语319

第二十九节 言语困难321

第三十节 尿 床323

第十章妇科疾病326

第一节 月经不调326

第二节 痛 经330

第三节 经闭332

第四节 崩 漏334

第五节 恶露不绝337

第六节 恶阻(妊娠呕吐)339

第七节 先兆流产341

第十一章儿科疾病344

第一节 小儿发热344

第二节 吐 泻347

第三节 小儿消化不良350

第四节 小儿受惊352

第五节小儿多动症354

第六节 痄腮(腮腺炎)357

第七节 顿咳(百日咳)359

第八节 小儿痿症(小儿麻痹)361

第九节 小儿摇头证367

第十节 脑 瘫369

第十二章外科疾病373

第一节 颈项疙瘩373

第二节 脱 肛374

第三节 疝气(狐疝)376

第四节 扭伤378

第五节 落 枕379

第六节 瘿 气382

第七节 注射引起的局部肿胀384

第八节 肠痈(阑尾炎)387

第九节 蜂窝组织炎389

第十三章五官科疾病392

第一节 耳 鸣392

第二节耳疳(慢性中耳炎)394

第三节耳疮(外耳道炎)395

第四节 牙 痛397

第五节 鼻衄399

第六节 咽 痛404

第七节 口张不大407

第一节 脱 发410

第十四章杂病410

第二节 先天、后天,气化失调414

第三节 乳痛418

第四节 口眼歪斜(颜面神经麻痹)422

第五节瘾疹(荨麻疹)426

第六节 皮肤瘙痒432

第七节 肩关节痛(肩周炎)434

第八节 胸背痛437

第九节 胁肋痛(肋间神经痛)439

第十节 臂 痛441

第十一节 手臂麻痹(桡神经麻痹)444

第十二节 风湿腰痛445

第十三节扭伤腰痛448

第十四节 腰腿痛(腰椎间盘脱出证)452

第十五节 腰腿痛(坐骨神经痛)458

第十六节股内痛461

第十七节膝关节痛4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