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化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1495753.jpg)
- 齐治家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3119·1322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物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1溶液1
1.1分散系1
1.1.1粗分散系1
1.1.2胶体分散系2
1.1.3分子(或离子)分散系2
1.2溶液的浓度3
1.2.1当量浓度和毫克当量浓度3
1.3缓冲溶液6
1.3.1缓冲溶液的组成7
1.3.2缓冲作用的原理7
1.3.3缓冲溶液的pH值8
1.3.4缓冲容量10
1.3.5缓冲溶液的配制12
1.3.6缓冲溶液的生理意义13
1.4溶液的渗透现象与渗透压14
1.4.1渗透现象14
1.4.2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14
1.4.3毫渗透摩尔浓度(毫渗量/升、15
mOsm/L)15
1.4.4渗透压的生理意义16
2有机化合物概说18
2.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8
2.1.1共价键18
2.1.2共价键的属性19
2.1.3共价键的类型(σ键和π键)21
2.1.4碳原子杂化轨道的概念22
2.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23
2.2.1根据碳的骨架分类23
2.2.2根据功能基分类25
2.3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25
影响25
2.3.1电子效应25
2.3.2立体效应27
2.4有机反应历程的初步概念27
2.4.1均裂方式28
2.4.2异裂方式28
2.5.1烃29
2.5各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29
2.5.2醇和酚35
2.5.3醛和酮40
2.5.4羧酸43
2.5.5胺和酰胺49
2.6具有复合功能基的羧酸55
2.6.1羟基酸55
2.6.2旋光异构59
2.6.3酮酸64
2.7杂环化合物66
2.7.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66
2.7.2几种重要环系的结构67
2.7.3五元杂环及其衍生物68
2.7.4六元杂环及其衍生物70
2.7.5苯稠杂环及稠杂环71
3糖类化学74
3.1糖的概念与分类74
3.2单糖的结构与性质74
3.2.1单糖的结构74
3.2.2单糖的主要化学性质78
3.3低聚糖82
3.3.1麦芽糖82
3.3.2乳糖82
3.3.3蔗糖83
3.4.1同多糖84
3.4多糖84
3.4.2杂多糖87
4脂类化学92
4.1脂肪酸与前列腺素92
4.2甘油酯类96
4.2.1脂酰甘油96
4.2.2磷酸甘油酯97
4.3神经鞘脂类100
4.3.1神经鞘磷脂100
4.3.2脑苷脂100
4.3.3神经节苷脂101
4.4类固醇102
4.4.1胆固醇及胆固醇酯103
4.4.2胆汁酸(C24类固醇)105
4.4.3类固醇激素106
4.5萜烯类108
5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化学109
5.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109
5.1.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109
5.1.2蛋白质的水解产物109
5.2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性质109
5.2.1氨基酸的结构109
5.2.2氨基酸的分类111
5.2.3氨基酸的理化性质113
5.2.4氨基酸的定量分析115
5.3.1肽的基本结构116
5.3多肽的结构和功能116
5.3.2多肽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117
5.3.3体内某些重要的活性肽类117
5.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20
5.4.1一级结构121
5.4.2二级结构121
5.4.3三级结构122
5.4.4四级结构123
5.4.5蛋白质分子中的副键123
5.5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24
5.5.1胰岛素124
5.5.2血红蛋白125
5.5.4胶原蛋白126
5.5.3免疫球蛋白(见第14血液生化)126
5.6.1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和形状127
5.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27
5.6.2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128
5.6.3蛋白质分子的扩散与沉降129
5.6.4蛋白质溶液的粘度129
5.6.5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129
5.6.6蛋白质的沉淀131
5.6.7蛋白质的变性131
5.6.8蛋白质的显色反应132
5.7蛋白质的分类132
6核酸化学133
6.1核酸的分子组成133
6.2.1核苷134
6.2核苷和(单)核苷酸134
6.2.2核苷酸135
6.3核酸136
6.3.1 DNA137
6.3.2 RNA139
6.4体内某些重要核苷酸的生理功能142
7酶143
7.1酶的概念143
7.1.1酶的化学本质143
7.1.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143
7.1.3酶的命名和分类144
7.2.1酶的组成145
7.2酶的组成和结构145
7.2.2酶的分子结构和活性中心146
7.3酶的作用和机理147
7.3.1酶-底物复合物的生成降低了活化能148
7.3.2酶催化专一性的机理148
7.4酶原和同功酶150
7.4.1酶原及其激活150
7.4.2同功酶150
7.5酶促反应动力学的概念151
7.5.1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51
7.5.2 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52
7.5.3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52
7.5.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153
7.5.5激动剂154
7.5.6抑制剂154
7.6酶与临床156
7.6.1酶的活力测定156
7.6.2酶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157
7.6.3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157
7.6.4酶与中医158
8维生素160
8.1水溶性维生素160
8.1.1维生素C160
8.1.2 B族维生素与辅酶162
8.2.1维生素A168
8.2脂溶性维生素168
8.2.2维生素D170
8.2.3维生素E171
8.2.4维生素K172
8.3维生素缺乏病的原因及维生素与中172
医药172
8.3.1维生素缺乏病的原因172
8.3.2维生素与中医药173
9.1.1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生理意义175
9.1.3生物氧化的方式175
9.1.2生物氧化的特点175
9.1概论175
9生物氧化175
9.2生物氧化体系——呼吸链177
9.2.1呼吸链的组成及作用机理177
9.2.2体内重要的呼吸链181
9.2.3呼吸链的氧化还原电位182
9.3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183
9.4非线粒体氧化体系186
9.4 1微粒体氧化体系186
9.4.2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体系186
9.5某些中药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186
10.1.1物质代谢的概念188
10.1.2物质代谢的三个阶段188
10.1物质代谢概述188
10糖代谢188
10.2糖的生理功能189
10.3糖的消化与吸收189
10.3.1糖的消化189
10.3.2糖的吸收190
10.4血糖191
10.4.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191
10.4.2血糖浓度的调节191
10.4.3耐糖现象193
10.5糖元的合成和分解194
10.5.1糖元合成194
10.5.2糖元分解195
10.6糖的氧化分解197
10.6.1糖酵解(糖的无氧分解)197
10.6.2糖的有氧氧化200
10.6.3磷酸戊糖通路208
10.7糖元异生作用209
10.8糖代谢紊乱210
10.8.1低血糖210
10.8.2高血糖及糖尿210
10.8.3先天性糖代谢异常211
10.9中医药对糖代谢的影响212
10.9.1中草药对糖代谢的作用212
10.9.2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激素等变化的关系213
11.2脂类的消化和吸收215
11.1.2脂类的生理功能215
11.2.1脂肪的消化吸收215
11.1.1脂类的分布215
11.1脂类的分布和生理功能215
11脂类代谢215
11.2.2类脂的消化吸收216
11.3脂类的运输、储存和动员217
11.3.1血脂217
11.3.2脂类在血浆中的运输形式——脂蛋白217
11.3.3脂肪的储存与动员220
11.4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221
11.4.1甘油三酯的水解221
11.4.2甘油的代谢221
11.4.3脂肪酸的氧化222
11.4.4酮体的生成和利用225
11.4.5脂肪酸的合成226
11.4.6甘油三酯的合成228
11.4.7激素对脂肪代谢的调节229
11.5磷脂和胆固醇代谢230
11.5.1磷脂的代谢230
11.5.2胆固醇的代谢231
11.6脂类代谢的紊乱234
11.6.1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235
11.6.2产生高脂蛋白血症的生化基础235
11.6.3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235
11.7中医药对脂类代谢影响236
12.1.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39
12蛋白质与核酸的代谢239
12.1蛋白质代谢总论239
12.1.2氮平衡240
12.1.3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241
12.1.4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其互补作用241
12.1.5关于蛋白质需要量242
12.1.6大黄对氮代谢的研究243
12.2蛋白质的消化和腐败及氨基酸的吸243
收243
12.2.1蛋白质的消化243
12.2.2蛋白质在肠内的腐败244
12.3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一般途径245
12.2.3氨基酸的吸收245
12.3.1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246
12.3.2氨的代谢途径248
12.3.3酮酸的代谢途径252
12.3.4氨基酸脱羧基作用252
12.4个别氨基酸的代谢253
12.4.1一碳单位的代谢253
12.4.2含硫氨基酸的代谢255
12.4.3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258
12.4.4分枝氨基酸的代谢259
12.4.5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260
12.6.1核酸的消化与吸收261
12.6.2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及合成代谢261
12.5激素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261
12.6核酸的代谢261
12.6.3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263
12.6.4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及合成代谢263
12.6.5抗代谢物对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抑制作用265
12.7核酸(DNA、RNA)的生物合成266
12.7.1 DNA的生物合成266
12.7.2反向转录270
12.7.3 RNA的生物合成270
12.8蛋白质的生物合成272
12.8.1参与蛋白质合成的三种核糖核酸273
12.8.2蛋白质的合成过程275
12.9.2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阻断剂279
12.9蛋白质、核酸的生物合成与医学279
12.9.1分子病279
12.10某些中药对核酸、蛋白质代谢的影响280
13代谢调节281
13.1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281
13.2细胞水平的调节282
13.2.1酶结构的调节282
13.2.2酶蛋白的酶促化学修饰的调节285
13.2.3酶含量的调节287
13.3激素水平的调节289
13.3.1作用于细胞膜受体的激素调节机理289
13.3.2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调节机理292
13.4神经-体液调节293
13.5中医药与代谢调节294
14血液生化297
14.1红细胞膜生化及其功能297
14.1.1红细胞膜的构成成分297
14.1.2膜蛋白297
14.1.3膜脂类298
14.1.4膜结合酶299
14.1.5血红蛋白300
14.1.6红细胞膜的功能300
14.1.7抗心肌梗塞合剂对人血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301
14.2血小板生化及其功能302
14.2.1血小板超微结构特点302
14.2.2血小板质膜302
14.2.3血小板的功能303
14.2.4血小板的脂类代谢305
14.2.5血小板在形成血栓过程中的作用306
14.2.6中药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影响307
14.3纤维蛋白溶解308
14.3.1纤溶酶原308
14.3.2纤溶酶原的激活及纤溶酶309
14.3.3纤溶酶原的激活物309
14.3.4纤溶酶对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作用及其产物310
14.3.5纤溶抑制物311
14.3.6纤溶活性异常311
14.3.7中药对人体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312
影响312
14.4免疫球蛋白312
14.4.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313
14.4.3各类免疫球蛋白315
14.4.2免疫球蛋白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315
14.4.4免疫球蛋白的应用316
14.4.5中药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316
15肝胆生化317
15.1肝脏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17
15.1.1肝脏在形态结构方面的特点317
15.1.2肝脏化学组成的特点318
15.2肝脏在代谢中的作用318
15.2.1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318
15.2.2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318
15.2.3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319
15.2.4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320
15.3.1胆汁321
15.2.5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321
15.3胆汁与胆汁酸321
15.3.2胆汁酸的代谢与功能322
15.4胆色素代谢324
15.4.1胆色素的正常代谢324
15 4.1.1胆红素的来源及形成324
15.4.1.2胆红素的转运325
15.4.1.3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代谢326
15.4.1.4胆色素在肝外代谢(胆色素的转归)326
15.4.2黄疸327
15.5肝脏的生物转化和排泄功能330
15.5.1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330
15.5.3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333
15.5.2生物转化作用的一些特点333
15.5.4肝脏的排泄功能334
15.6肝功能检查原则334
15.7中草药对肝脏的保护作用335
16水盐代谢与酸碱平衡337
16.1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组成337
16.1.1人体内水的含量与分布337
16.1.2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337
16.2体液平衡及其调节338
16.2.1水代谢338
16.2.2钾、钠代谢341
16.2.3体液平衡的调节343
16.3.1脱水344
16.3水与电解质的代谢紊乱344
16.3.2钾代谢紊乱346
16.4钙磷代谢347
16.4.1体内钙磷的含量、分布及其生理功能347
16.4.2钙磷的吸收与排泄347
16.4.3血中的钙、磷349
16.4.4钙磷代谢的调节349
16.5中医对水盐代谢的见解及中药对水盐350
代谢的调节350
16.5.1中医对水盐代谢的见解350
16.5.2中药对水盐代谢的调节351
16.6酸碱平衡351
16.6.1体内酸性与碱性物质的来源351
16.6.2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352
16.6.3酸碱平衡紊乱357
17肌肉组织生化361
17.1肌肉组织的超微结构及化学组成361
17.1.1肌肉组织的超微结构361
17.1.2肌肉的化学组成362
17.2肌肉收缩与松弛的分子机理364
17.2.1粗丝的分子组成364
17.2.2细丝的分子组成365
17.2.3肌肉收缩的滑动学说366
17.2.4兴奋-收缩偶联369
17.3肌肉组织的能量代谢370
17.4心肌的代谢特点及肌肉疾病371
17.4.1心肌的代谢特点371
17.4.2肌肉疾病372
17.5生脉液对大鼠和豚鼠(体外)心肌细胞373
膜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性的影373
响373
18神经组织生化374
18.1氨基酸的代谢特点374
18.1.1甘氨酸及谷氨酸374
18.1.2 γ-氨基丁酸375
18.2特殊蛋白质377
18.2.1 S-100蛋白质377
18.2.2微管蛋白及神经细丝蛋白377
18.3核酸378
18.3.1脱氧核糖核酸378
18.4.2磷脂379
18.4.1脂类的含量及分布379
18.3.2核糖核酸379
18.4脂类379
18.4.3甘油磷脂的代谢381
18.5葡萄糖的代谢特点381
18.5.1糖酵解381
18.5.2糖的需氧氧化381
18.5.3中枢神经系统中氧耗量及葡萄糖的消381
耗量381
18.5.4中枢神经系统对酮体的利用382
18.6胺类递质382
18.6.1儿茶酚胺382
18.6.2 5-羟色胺385
18.7.2乙酰胆碱的合成与分解代谢387
18.7乙酰胆碱387
18.7.1乙酰胆碱在中枢的含量及分布387
18.7.3乙酰胆碱的储存与释放388
18.7.4乙酰胆碱的功能388
18.8神经多肽388
18.8.1 P物质388
18.8.2内啡肽389
18.9针刺对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递质的390
影响390
附录391
一、常用生化名词简称或缩写表391
二、人体检验正常值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