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千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8618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27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552页
- 主题词:宪法-法的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宪法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概论3
第一章 宪法学的概念、理论与方法3
引论——宪法能为你做什么?4
第一节 基本概念7
一、法与法治7
二、宪法与宪政11
第二节 宪法的结构与特征15
一、宪法结构15
二、宪法的主要特征17
第三节 宪法学是一门“科学”26
一、宪法与宪法学26
二、宪法学的三个层面28
三、宪法学的实证研究方法31
第四节 现代宪政的基本价值与原则35
一、法治与分权35
二、民主36
三、权利与自由37
四、联邦?中央与地方关系37
第二章 宪法的制定、修改与发展40
第一节 宪政思想及宪法的起源40
一、西方宪政思想探源40
二、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44
三、近代中国的宪政历程53
四、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57
第二节 宪法的制定61
一、制宪权的性质62
二、行使制宪权的社会基础63
三、宪法制定与宪法修改、宪法解释64
第三节 宪法修改65
一、宪法修改的意义65
二、宪法修改的限制66
三、宪法修改的方式和程序68
四、1982年宪法的修改71
第三章 宪法的监督、实施与解释74
第一节 宪法监督与实施74
一、宪法监督的含义74
二、宪法监督的范围77
三、宪法监督的体制80
四、中国的宪法监督制度85
五、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91
第二节 宪法的解释97
一、宪法解释概说97
二、宪法解释的机构103
三、宪法解释的效力116
四、宪法解释的方法119
第二编 基本权利135
第四章 人权总论135
第一节 宪法上的人权135
一、在宪法上的人权的地位及理论135
二、人权的内涵139
三、人权的基本性质143
四、人权的享有主体145
五、基本人权的侵害主体149
第二节 人权的类型150
一、学理分类150
二、解释学上的分类152
三、中国现行宪法中的人权规范体系分析153
第三节 人权的保障与界限156
一、基本人权的保障156
二、人权的规范性界限160
第四节 人权规范的效力163
第五章 人权分论170
第一节 自由权172
一、人身自由173
二、财产权187
三、表达自由194
四、宗教信仰自由206
五、文化活动的自由207
第二节 社会权209
一、社会基本权利观念的确立211
二、社会基本权利的内容212
三、劳动权214
四、社会保障权217
五、受教育权与文化权利223
六、权利救济权229
第三节 平等权232
一、平等的宪法地位233
二、宪法上平等的含义237
三、平等的种类242
第四节 公民基本权利的扩张248
一、政治权利的扩张:制约政府权力的需要249
二、经济民主权利的扩张:应对社会经济权力对人权的威胁252
三、集体权利的扩张: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需要253
四、揭开宪法“面纱”:将可以推演出的基本权利明确化256
第三编 政府组织形式263
第六章 选举与政党263
第一节 民主选举的一般理论263
一、民主的概念263
二、民主选举的理论基础266
三、民主选举的基本原则270
四、民主选举的基本体制272
第二节 政党的宪法地位274
一、政党的概念274
二、政党的职能和作用276
三、政党的宪法地位279
四、中国当代的政党制度283
第三节 选举过程的宪法控制——宪政国家的实践285
一、选举权的宪法保护285
二、选举权的平等与限制286
三、选区划分中选举权平等性原则的实现287
四、总统选举中的平等保护289
第四节 中国的选举制度290
一、选举制度概述290
二、选举方式与选举权主体的确定291
三、代表名额的分配293
四、选区划分与选民登记294
五、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295
六、组织投票与确定当选295
七、对代表的监督与罢免297
八、对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的间接选举297
第七章 立法机构299
第一节 权力分立与立法机构的独立299
一、议会(立法机关)的由来与发展300
二、分权学说及其实践303
三、人民主权与议行合一305
第二节 立法机关的组织与职权306
一、西方国家立法机关的组织与职权306
二、中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与职权311
第三节 立法机构的会议制度和议事程序319
一、立法机关的会议制度319
二、立法机关的议事程序326
第八章 行政机构335
第一节 行政机构之组织336
一、行政机构的组织原则336
二、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337
三、中国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344
四、行政机构的任期347
五、议会对行政机构的监督349
第二节 常态下行政机构的权力350
一、行政机构最主要的权力:行政权351
二、行政机构的多重角色:以美国为例354
三、中国行政机构的职权356
第三节 非常态下行政机构的权力:紧急权力359
一、紧急状态的涵义359
二、紧急状态的类型360
三、紧急状态的宣布与终止360
四、紧急状态持续的时间361
五、行政紧急状态权力:行政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361
六、紧急状态权力的底线:不得克减的基本权利和自由363
七、紧急状态立法364
第四节 政府重塑与机构改革366
一、国外政府重塑之经验借鉴366
二、中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出路369
第九章 司法机构372
第一节 变迁中的司法权373
一、司法机构:纠纷解决机构与国家权力分配373
二、司法权:一个概念的演化373
三、司法权与分权376
第二节 司法组织与机构设置379
一、人民法院组织体系379
二、人民检察院组织体系381
三、人民法院的审判组织382
四、人民法院的机构设置384
五、人民检察院的检察组织和机构设置386
第三节 转型中的最高法院389
一、最高法院的司法权389
二、最高法院的行政管理权395
三、最高法院的司法哲学396
第四节 权力关系中的司法机构397
一、司法机构与党的关系397
二、司法机构与人大的关系398
三、司法机构与政府的关系399
四、媒体监督下的司法400
第五节 法律共同体中的法官与检察官401
一、法官制度401
二、检察官制度403
三、法律共同体中的法官与检察官404
第四编 中央与地方关系409
第十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概论409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及其理论409
一、单一制模式410
二、联邦制模式411
三、单一制模式与联邦制模式的评价412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形态413
一、中央集权主义413
二、地方分权主义413
三、均权主义414
第三节 地方自治及其理论415
一、地方自治的概念415
二、地方自治的基本理论415
三、地方自治与地方分权及其类型417
四、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418
第四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结构424
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424
二、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425
三、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427
第五节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式429
一、立法控制430
二、行政控制430
三、财政控制433
四、人事控制433
五、司法控制433
六、政策控制434
第十一章 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435
第一节 新型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435
一、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宪政选择435
二、建立了新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37
三、统一财经,统一收支——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437
第二节 中央集权与地方保护主义439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结构性弊端:政府间关系的扭曲439
二、地方保护主义问题440
第三节 体制改革与地方分权440
一、地方政府财权的扩大——财政大包干441
二、实行分税制,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441
三、地方事权的扩大442
四、赋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442
第四节 行政区划及其调整443
一、行政区划的有关范畴443
二、市领导县体制448
三、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与副省级市452
第五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54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述454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过程454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455
四、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456
第六节 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458
一、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458
二、集权与分权相平衡原则459
三、公民权利决定公共权力原则459
四、地方自治原则460
五、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原则461
六、行政区域与司法区域相分离原则462
七、公共权力成本最小原则463
八、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原则464
第十二章 单一与多元——“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466
第一节 “一国两制”的背景和进程467
一、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467
二、“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形成和发展468
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469
四、港澳基本法的制定和实施470
第二节 港澳基本法的结构和内容471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与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476
一、特别行政区与中国国家结构形式476
二、横跨“两制”、体现“一国”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476
三、国家主权原则:中央国家机关的权力478
四、高度自治原则:特别行政区的权力479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81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81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83
第五节 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484
一、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设计原则484
二、行政长官、行政会议和行政会486
三、行政机关488
四、立法机关489
五、司法机关490
第六节 香港法院的释宪理论与方法492
一、1991年以前492
二、1991—1997年493
三、1997年以后496
第七节 香港基本法在实施后的重大诉讼及其处理498
一、临时立法会的合法性498
二、居留权问题500
三、言论和表达自由506
四、平等权508
五、最近的案例发展509
中文文献汇编512
英文文献汇编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