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1531600.jpg)
- 郭文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ISBN:780167237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13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5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1
第一章 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的根基1
第一节 传统农业思想的自然土壤1
第二节 传统农业思想的经济土壤2
第三节 传统农业思想的社会土壤3
上篇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研究5
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才论”9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才论”9
一、《周易》中的“三才论”9
二、《老子》和《庄子》中的“三才论”10
三、《孙子》中的“三才论”12
四、《吕氏春秋》中的“三才论”13
五、《内经》中的“三才论”19
六、简短的结语22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中的“三才论”23
一、几种主要《月令》类古籍中的“三才论”23
二、几种主要古农书中的“三才论”60
第三章 中国传统哲学和农业哲学中的“气论”70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论”70
一、先秦时期“气”的概念70
二、秦汉时期的“气论”74
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气论”77
四、宋元明清的“气论”78
五、简短的结语80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中的气论83
一、一般古籍中的有关农业哲学的“气论”83
二、《月令》类古籍中的气论85
三、中国主要古农书中的气论92
四、简短的结语97
第四章 中国传统哲学和农业哲学中的阴阳说10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说101
一、先秦时期阴阳说的产生和发展101
二、秦汉时期的阴阳说103
三、魏亚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阴阳说107
四、宋明理学的阴阳说108
五、清代的阴阳说111
六、简短的结语112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中的阴阳说113
一、《月令》类古籍中的阴阳说113
二、中国主要古农书中的阴阳说115
三、简短的结语122
一、先秦时期五行说的产生和发展125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五行说125
第五章 中国传统哲学和农业哲学中的五行说125
二、秦汉时期的五行说132
三、两宋时期的五行说134
四、明清时期的五行说135
五、简短的结语136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中的五行说139
一、《月令》中的五行说139
二、中国主要农业古籍中的五行说141
三、简短的结语152
第六章 中国传统哲学和农业哲学中的圜道观155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圜道观155
一、圜道观的产生和发展155
二、圜道观的四大特点157
一、作物循环(作物轮作)159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中的圜道观159
二、耕作循环(土壤轮耕)160
三、用养循环(用养结合)161
四、物能循环162
五、简短的结语166
第七章 中国传统哲学和农业哲学中的尚中观169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尚中观169
一、《周易》中的尚中观169
二、《中庸》中的尚中观170
三、《荀子》中的尚中观170
四、《春秋繁露》中的尚中观171
五、其他思想家的尚中观171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中的尚中思想172
一、寻求最佳生态关系172
二、优化耕作制度176
三、简短的结语183
中篇 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研究186
第八章 时气论187
第一节 天时和农时187
第二节 天文观测和历法发展191
第三节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195
第四节 七十二候的应用198
第五节 王祯的《授时指掌活法之图》200
第六节 简短的结语203
第九章 土壤论206
第一节 土、壤和土壤概念的科学意义206
第二节 土壤的功能208
第三节 土壤肥力的发展变化观点209
第四节 生态地植物学的发展209
第五节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论210
第六节 “地久耕则耗”还是“地力常新壮”?211
第七节 “治之得宜,皆可成就”论212
第八节 土壤分类的概况213
第九节 《禹贡》中的九州之地和《周礼避的五谷六禽217
第十节 《周礼》中避的“土会217
第十一节 简短的结语218
第十章 物性论221
第一节 物性的含义221
第二节 遗传性和变异性的对立统一221
第三节 生物与与环境相统一的基本原理228
第四节 家作物“生成化变”的阶段发育理论234
第五节 “风土论”和异地引种234
第六节 简短的结语238
第一节 战国时代“耕道论”的产生241
第十一章 耕道论241
第二节 汉代的“耕道论”245
第三节 魏亚南北朝时期的“耕道论”246
第四节 唐宋元明的“耕道论”248
第五节 清代“耕道论”的发展249
第六节 简短的结语253
第十二章 粪壤论255
第一节 粪和粪壤的深刻寓意255
第二节 余气相培论258
第三节 垫底接力论259
第四节 三宜用粪论260
第五节 胎肥祖气论261
第六节 酿造十法论262
第八节 粪屋论264
第七节 粪药论264
第九节 简短的结语265
第十三章 水利论268
第一节 水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268
第二节 水利与水害,治水与治田268
第三节 治水之法,各顺其性;水名不同,方略亦殊270
第四节 水的分类及其利用270
第五节 对“水之性”的认识272
第六节 关于水循环的理论273
第七节 对弯道环流的认识和利用274
第八节 龙首渠和竖井施工法274
第九节 都江堰与系统思维275
第十节 填淤加肥和田地膏腴276
第十一节 水道相直和水道相错277
第十二节 简短的结语278
第十四章 农器论280
第一节 农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80
第二节 耕梨的不断革新282
第三节 耕具的不断配套285
第四节 耕具和耕法相应288
第五节 因地制宜和耕具多样289
第六节 一具数用的一机多能289
第七节 简短的结语290
第十五章 畜牧论292
第一节 从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说起292
第二节 服牛乘马,量春力能;寒温饮饲,适其天性295
第三节 相畜术和选优汰劣301
第四节 中兽医的脏腑学说——“五脏论”312
第五节 兽医本草学述略314
第六节 兽医针灸火烙术320
第七节 简短的结语325
第十六章 树艺论329
第一节 四农必全论329
第二节 森林的利用破坏与保护330
第三节 栽桑论332
第四节 果树论342
第五节 材木论346
第六节 简短的结语349
第十七章 灾害论352
第一节 灾害的定义352
第二节 灾害的成因352
第三节 灾害的类型和表现形式355
第四节 除水害兴水利的原理和原则357
第五节 北方旱地治旱的原理和原则360
第六节 沙暴地区和风沙地区防风固沙的原理和原则363
第七节 防治蝗灾的原理和原则363
第八节 简短的结语365
下篇 中国传统农业思想专题研究367
第十八章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略论368
第一节 三才论368
第二节 元气论370
第三节 阴阳说371
第四节 五行说372
第五节 圜道观373
第六节 尚中观374
第十九章 试论《夏小正》及其天地人物相统一376
第一节 《夏小正》校正经文376
第二节 《夏小正》经文语译377
第三节 《夏小正》经文分类释义379
第四节 《夏小正》中天地人物相统一思想384
第五节 简短的结语386
第二十章 《月令》中的传统农业哲学略论388
第一节 《月令》中的“三才论”389
第二节 《月令》中的“元气论”和“阴阳说”390
第三节 《月令》中的“五行说”392
第四节 《月令》中的“圜道观”394
第五节 《月令》中的多神崇拜396
第二十一章 《月令》中的生态农学思想初探398
第一节 天地人宇宙系统论和生态农学398
第二节 自然资源保护的生态思想405
第三节 统治者环境管理的职责408
第四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类型和表现410
第一节 天地人物的和谐与统一413
第二十二章 王祯农学思想略论413
第二节 传统哲学和农学原理416
第三节 方物器的协调一致419
第四节 农林牧的综合经营420
第五节 结语421
第二十三章 《内经》和《农说》——《马一龙农说》初探423
第一节 以元气论为基础的自然观423
第二节 以阴阳说为核心的发展观425
第三节 以“出入升降”论为特征的生态观429
第四节 以“化变论”为主要内容的发育阶段观430
第五节 以“损有余,补不足”为契机的平衡观431
第六节 余论432
第七节 结语434
第一节 《周易》中的“三才理论”和《农说》中的“天地人物相统一”436
第二十四章 《周易》和《农说》——《马一龙农说》再探436
第二节 《周易》中的阴阳说和《农说》中的农学原理438
第三节 《周易》中的圜道观和《农说》中的循环元端446
第二十五章 试论《知本提纲》中的传统农业哲学448
第一节 三才论448
第二节 元气论452
第三节 阴阳说456
第四节 五行说460
第五节 简短的结语462
结论464
第二十六章 中国传统农业思想与现代农业464
第一节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思想与现代农业464
一、对传统农业哲学思想的总结和概括464
二、西方现代农业的弊端及其替代农业469
三、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可持续农业471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农学思想与现代农业477
一、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的总结和概括477
二、中国传统农学思想与现代农业487
第三节 东西方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差异及其溯源493
一、东方的“元气论”和西方的“原子论”494
二、西主的“机械论”和东方的“有机论”497
三、中国“天人合一”的整体观498
四、左脑思维与右脑思想(抽象思维与直观体语)501
五、农业生产和古代的“有机论”504
六、汉字的使用和传统思维的关系(以形表意的思维)506
七、两种自然观和方法论与两种农业模式507
八、西方崇尚“人与自然对抗”的思想渊源509
九、西方学者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笛卡尔牛顿机械论的批判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