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级无机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级无机化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1535206.jpg)
- 唐宗薰,张逢星等 著
- 出版社: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615469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69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7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级无机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序1
前言1
第一章元素周期性和周期反常现象1
1-1原子参数和周期性变化趋势1
1.1.1元素周期系中各元素问的联系1
1.1.2屏蔽效应钻穿效应和有效核电荷3
1.1.3原子半径和共价半径4
1.1.4电离能6
1.1.5原子的电子亲合能9
1.1.6原子的电负性9
1-2单质的性质及其周期性递变规律12
1.2.1结构和聚集态12
1.2.2物理性质14
1-3主族元素化合物的周期性性质17
1.3.1分子型氢化物17
1.3.2 氯化物19
1.3.3氧化物及其水合物23
1.3.4常见无机含氧酸盐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28
1-4周期反常现象33
1.4.1第二周期性和原子模型的松紧规律33
1.4.2氢和第二周期元素的反常性质39
1.4.3过渡后p区元素的不规则性42
1.4.4第六周期重过渡元素的不规则性46
第二章化学键对称性和立体化学48
2-1离子键形成中的能量48
2.1.1气相中离子键形成中的能量48
2.1.2晶体中的离子键形成中的能量50
2.1.3晶格能的实验确定56
2.1.4晶格能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57
2-2共价分子的成键理率63
2.2.1分子轨道理论和简单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法处理63
2.2.2多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70
2.2.3键参数及其定量描述78
2-3对称性和立体化学87
2.3.1对称操作和对称元素87
2.3.2对称群90
2.3.3分子立体构型的判断—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02
2. 3.4主族元素的立体化学107
第三章无机固体化学113
3-1无机固体的合成113
3-2晶体结构116
3.2.1化学键和晶体116
3.2.2晶体的结构116
3.2.3半径比和电负性对晶体结构的影响127
3.2.4Pauling规则128
3.2.5等电子原理的应用132
3-3晶体缺陷及其应用133
3.3.1实际晶体中的缺陷133
3.3.2非整比化合物135
3.3.3离子固体的导电和固体电解质136
3.3.4超导139
3-4金属141
3.4.1键能和结构141
3.4.2 Hume-Rothery化合物145
3.4.3金属性化合物146
3.4.4能带理论146
3-5半导体150
3.5.1本征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150
3.5.2杂质半导体152
3.5.3缺陷半导体和控制价半导体153
3.5.4半导体的应用154
第四章酸碱和溶剂化学157
4-1酸碱概念157
4.1.1电子酸碱概念157
4.1.2质子酸碱和质子溶剂162
4-2溶剂化学166
4.2.1水溶液体系166
4.2.2非水质子溶剂体系169
4.2.3非质子溶剂体系173
4-3酸碱强度177
4.3.1水溶液中的质子酸碱的强度177
4.3.2非水溶剂中的质子酸碱的强度188
4.3.3电子酸碱的强度192
4.3.4超酸和魔酸193
第五章主族元素的一些配合物有机金属197
化合物和簇化合物197
5-1电子给体-受体配合物197
5.1.1主族金属离子作为受体的化合物197
5.1.2准金属电子受体化合物204
5-2有机金属化合物206
5.2.1有机金属化合物及其成键特征206
5.2.2 Li、Be、B和Al的有机金属化合物207
5.2.3 ⅡB、ⅢA和ⅣA元素的有机金属化合物210
5-3非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硼烷及其衍生物215
5.3.1硼烷216
5.3.2硼烷衍生物236
第六章 d区过渡元素化学通论244
6-1 d轨道的特性与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244
6-2过渡元素的配位化学248
6.2.1晶体场理论和配位场理论248
6.2.2分子轨道理论267
6-3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电子光谱272
6.3.1电子吸收光谱272
6.2.3晶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及分子轨道理论的比较272
6.3.2配体内部光谱274
6.3.3配位场光谱275
6.3.4电荷迁移光谱290
6-4过渡元素的磁性292
6.4.1磁性分类292
6.4.2磁矩的计算294
6.4.3磁矩的实验确定299
6.5.1第一过渡系电对M2+/M的电极电位301
6-5过渡元素氧化还原反应的热力学301
6.5.2第一过渡系电对M3+/M2+的电极电位306
6.5.3强场配体对电对氧化态稳定性的影响307
第七章d区过渡元素的叙述化学313
Ⅰ第一过渡系元素313
7-1第一过渡系单质和化合物制备的一般方法313
7.1.1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和提取313
7.1.2过渡元素简单化合物的制备319
7-2第一过渡系元素氧化态及物种的特征和分布323
7.2.1与半径和电荷有关的性质通过氧化态的讨论323
7.2.2物种的分布特征与氧化态的关系324
7.2.3吉布斯自由能-氧化态图326
7.2.4低氧化态物种328
7.2.5中等氧化态物种328
7.2.6过渡系元素高氧化念物种的稳定性329
7-3第一过渡系元素的化学331
7.3.1锰331
7.3.2锰前过渡元素334
7.3.3锰后过渡元素336
7-4过渡元素化学的d电子构型分类347
Ⅱ重过渡元素351
7-5重过渡元素的特点352
7-6 ⅣB-ⅦB族重过渡元素化学355
7.6.1存在与制备355
7.6.2金属的性质和用途357
7.6.3主要氧化态及其简单化合物358
7.6.4配合物365
7.6.5同多酸(盐)与杂多酸(盐)366
7-7铂系金属369
7.7.1铂系金属的特点369
7.7.2配合物370
7.7.3铂系金属的应用372
7-8 ⅠB、ⅡB重金属元素373
7.8.1存在与提取373
7.8.2金属的性质和用途374
7.8.3卤化物375
7.8.4配合物376
7-9关于Cu、Ag、Au和Zn、Cd、Hg活泼性的讨论378
第八章 d区过渡金属元素配合物的立体化学385
反应动力学及其制备化学385
8-1配合物的几何构型385
8.1.1低配位化合物386
8.1.2高配位化合物397
8.1.3立体化学非刚性和流变分子401
8.1.4配合物几何构型的理论预测404
角重叠模型简介404
8-2配合物的异构现象416
8.2.1几何异构现象416
8.2.2旋光异构现象420
8.2.3其它异构现象423
8.3.1基本概念427
8-3配体取代反应427
8.3.2八面体配合物的配体取代反应433
8.3.3平面正方形配合物的配体取代反应445
8-4电子转移反应453
8.4.1外球机理453
8.4.2内球机理456
8.4.3双电子转移反应461
8.5.1经典配合物的制备463
8-5配合物的制备463
8.5.2异构体的制备与分离468
8.5.3大环配合物的模板合成471
第九章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和金属原子簇化学478
9-1金属羰基化合物478
9.1.1概述478
9.1.2有效原子序数规则480
9.1.3金属羰基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反应483
9.1.4羰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键485
9-2类羰基配体的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491
9.2.1分子氮配合物492
9.2.2亚硝酰基配合物495
9.2.3 CN配合物496
9.2.4 AR3配体配合物496
9-3不饱和链烃配合物497
9.3.1乙烯配合物498
9.3.2乙炔配合物500
9-4金属环多烯化合物502
9.4.1茂夹心型化合物502
9.4.2苯夹心型化合物507
9.4.3环辛四烯夹心型化合物509
9-5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学509
9.5.1金属-金属键510
9.5.2 18电子规则在原子簇中的应用513
9.5.3过渡金属羰基簇化合物515
9.5.4过渡金属的卤素簇523
9.5.5过渡金属簇化合物的合成与反应524
9-6应用有机金属化合物和簇化合物的527
一些催化反应527
9.6.1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反应527
9.6.2金属羰基化合物的催化反应529
9.6.3金属原子簇的催化反应531
第十章f区过渡元素化学537
Ⅰ镧系元素537
10-1概述537
10.1.1镧系和稀土537
10.1.2镧系元素的价电子层结538
10.1.3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540
10-2镧系元素的存在提取和用途543
10.2.1镧系元素的存在提取和用途543
10.2.2镧系(稀土)分离544
10.2.3镧系金属的制备550
10.2.4用途550
10.3.1镧系金属的物理性质551
10-3镧系元素的性质551
10.3.2镧系元素的化学性质552
10.3.3氧化态554
10.3.4镧系元素的光学性质558
10.3.5镧系元素的磁学性质566
10.3.6镧系元素的放射性568
10-4简单镧系化合物569
10.4.1氧化物569
10.4.2氢氧化物570
10.4.3氢化物571
10.4.4镧系盐类572
10.4.5其它镧系化合物580
10-5镧系元素的配合物581
10.5.1f电子的角度分布和配位场效应581
10.5.2镧系配合物的一般特点585
10.5.3镧系配合物的稳定性585
10.5.4水溶液体系中的镧系配合物588
10.5.5镧系离子的一些主要配合物591
10-6镧系元素的有机金属化合物593
Ⅱ锕系元素596
10-7锕系元系的通性596
10.7.1锕系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597
10.7.4磁性598
10.7.5离子颜色和电子光谱598
10.7.3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598
10.7.2氧化态598
10.7.6锕系元素的放射性600
10-8锕系元素的存在和制备600
10-9锕系元素的化学602
10.9.1锕602
10.9.2 钍602
10.9.3镤604
10.9.4铀605
10.9.5镎、钚、镅609
10.9.6超镅元素610
10-10锕系元素的有机金属化合物611
10-11类锕系元素612
第十一章无机元素的生物学效应616
11-1导言616
11-2主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626
11-3d区过渡元素的生物学效应632
11-4稀土元素的生物学效应642
11-5金属元素的生物学作用特点644
11-6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毒性648
第十二章放射性和核现象656
12-1放射性 自发核反应656
12.1.1放射性射线657
12.1.2放射性移位定律659
12.1.3中子和质子的稳定比例659
12.1.4衰变速率和半衰期661
12.1.5放射性衰变系665
12.1.6放射性的检测666
12.1.7辐射伤害和防护667
12-2同位素及其应用668
12.2.1同位素668
12.2.2同位素的分离668
12.2.3同位素的应用670
12-3基本粒子673
12-4核的稳定性与结合能675
12.4.1核的性质675
12.4.2核力的本性678
12.4.3原子核的结构模型679
12-5人工核反应681
12.5.1轰击反应681
12.5.2核裂变684
12.5.3核聚变686
12-6超重元素的合成687
12.6.1超重元素稳定存在的可能性687
12.6.2超重元素合成的艰巨性690
附录 重要无机化学文献来源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