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理论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理论比较研究
  • 洪远朋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3134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9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经济理论(学科: 对比研究 学科: 研究生) 经济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理论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经济利益理论比较研究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利益理论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利益理论1

二列宁、斯大林对经济利益理论的发展和补充5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经济利益理论的贡献7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利益理论17

一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个人利益和阶级利益论17

二萨伊、李斯特、马歇尔等为代表的国家利益论和利益调和论18

三凯恩斯、萨缪尔森为代表的宏观利益论和混合利益论2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利益理论的比较与启示22

一两者的主要区别22

二给我们的启示23

三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利益理论的意义2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利益关系27

一宏观角度的经济利益关系27

二产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29

三所有制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31

四专门问题的经济利益关系32

第二章 生产力理论比较研究3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35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主要内容35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44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53

一法国重农学派的土地生产力论53

二英国古典学派的劳动生产力论54

三萨伊和庞巴维克等人的资本生产力论55

四李斯特的国家生产力论56

五熊彼特的创新生产力论57

六贝尔、卢卡斯、罗默等的知识生产力论59

七杜能、韦伯等的生产力布局理论60

八李斯特、罗斯托、托夫勒的生产力发展阶段论62

第三节 生产力理论的比较与探索64

一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生产力理论的比较64

二我国对生产力理论的研究68

三生产力理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70

第四节 大力发展综合生产力74

一既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重视发展自然生产力75

二不仅要重视微观生产力的发展,还要十分重视宏观生产力的发展76

三不仅要发展现实生产力,还要大力发展潜在生产力77

四既要发展客体生产力,也要重视发展主体生产力78

五既要发展个人生产力,又要重视发展集体生产力79

六不仅要发展物质生产力,还要发展精神生产力80

第三章 产权理论比较研究8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所有权理论82

一马克思主义所有权范畴的完整含义82

二所有权的本质是经济利益关系84

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85

三所有制、所有权与全部生产关系85

五所有权变动与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演变86

六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阐述87

七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发展89

第二节 当代西方产权理论92

一关于产权的定义92

二产权内涵及与所有制的关系93

三产权的可分解性与可交易性95

五现代企业产权与企业内部激励机制96

四外部性、公共物品与产权界定96

一马克思主义所有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异同9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所有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启示与探索99

二关于社会主义的产权形式101

三产权流动与产权市场的培育102

四公有产权的保值与增值104

五产权改革与社会主义企业制度105

一十五大对经济理论的突破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理论上107

二十五大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新进展107

第四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新进展107

三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十五大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新进展109

第四章 市场经济理论和模式比较研究11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111

一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理论111

二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118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市场经济理论120

一市场经济概念120

二市场经济特征121

三市场经济的作用122

四市场经济的矛盾123

五市场经济与所有制124

六市场经济与计划125

第三节 市场经济模式比较126

一古典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126

二当代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比较127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128

第四节 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讨131

一我国对市场经济的实践和认识131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和框架13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134

第五章 价值理论比较研究13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138

一科学的劳动价值论138

二价值转形理论144

三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价格理论146

四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贡献148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价值理论149

二生产费用论150

一供求价值论150

三效用价值论151

四古黄学派的劳动价值论152

五边际效用价值论152

六均衡价值论153

七创新价值论155

八垄断价格理论155

九知识价值论156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与西方价值理论的联系与区别157

第三节 比较、借鉴与探索157

十信息价值论157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和价格的形成159

三价值理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6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价格形成模式与机制166

一社会主义市场价格形成的序列166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模式169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调节价格的机制17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176

一货币的本质176

第六章 货币理论比较研究176

二货币的职能177

三货币形态的演变及其趋势179

四信用制度下的货币运动179

五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181

六货币和银行准备金182

七货币、信用和危机182

八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货币的认识184

二货币金属论186

一货币财富论186

第二节 西方货币理论186

三货币名目论187

四货币数量说188

五货币的累积过程理论195

六中立的货币理论196

七货币理论的“凯恩斯革命”197

八金融资产选择理论199

九货币增长理论201

十通货膨胀理论203

一马克思主义和西方货币理论比较206

第三节 货币理论的比较与探索206

二关于黄金非货币化的问题209

三关于我国人民币的价值基础212

四关于两种货币危机214

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中的利益问题215

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形成的利益机理215

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利益后果218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利益制衡220

一关于劳动力的涵义22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劳动力理论224

第七章 劳动力理论比较研究224

二劳动力商品理论225

三工资理论226

四相对过剩人口理论226

五机器的利用与工人就业关系的理论228

六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力理论229

第二节 西方劳动力理论231

一劳动力供求自然平衡理论231

二机器的利用与劳动力过剩理论232

三有效需求的充分就业理论233

四长斯稳定的充分就业理论235

五“自然失业率”理论238

六人力资本理论239

第三节 劳动力理论的比较与探索240

一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劳动力理论的比较240

二关于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探索244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商品问题的讨论246

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建立248

五社会主义就业理论与实践250

第四节 关于劳动力产权的探索252

一劳动力产权的理论渊源252

二劳动力产权的基本内涵255

三确立劳动力产权的原则258

四劳动力产权的计量262

五确立劳动力产权的重大意义264

第八章 资本理论比较研究26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266

一资本的产生266

二资本的定义267

三资本的构成269

四资本的形式270

五资本的分类270

六资本和资本家的本性272

七资本积累273

八垄断资本274

一重商主义的商业资本论277

二重农学派的农业资本论277

第二节 西方的资本理论277

三从李嘉图到罗宾逊的资本积累论279

四西尼尔的资本节欲论281

五李斯特的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论282

六庞巴维克的获利资本论283

七克拉克的资本边际生产力论284

八马歇尔的两重资本观285

九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论286

十萨缪尔森的资本净生产率论287

十一“人民资本主义”的人民资本论287

十二加尔本雷恩、斯图尔特等的知识资本论288

第三节 资本理论的比较与探索290

一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资本理论的比较290

二对社会主义社会中资本范畴的理解292

三关于股份公司的性质297

四资本市场中的经济利益298

第四节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经济因素302

一正本清源302

二理论依据304

三当代现实306

四重大意义311

第九章 剩余价值理论比较研究31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314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理论314

二剩余价值实现的理论317

三剩余价值分配的理论318

四剩余价值理论史325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327

一“让渡利润”说327

二地租就是剩余价值说328

三古典经济学的利润理论330

四“额外价值”说332

五“节欲”说,“最后一小时”说333

六“资本生产力报酬”说333

七“时着利息”说334

八“分享剩余”说335

九“经济剩余”说337

第三节 剩余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和探索337

一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剩余价值理论比较338

二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339

三关于剩余劳动概念的问题343

四关于剩余产品的概念347

五试析平均利润率的含义349

六关于利润率的发展趋势353

七现代资本主义条件绝对地租的来源问题355

八关于绝对租与垄断价格的关系358

第四节 试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及其形式361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问题361

二充分发挥平均利润率在社会主义经济下的作用363

三进一步发挥利息的杠杆作用365

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地租问题367

第十章 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37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372

一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372

二列宁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发展385

三斯大林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补充388

四毛泽东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丰富390

五邓小平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贡献390

一康替龙的社会再生产理论391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391

二魁奈《经济表》的贡献和局限性392

三斯密的前进和倒退395

四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396

五哈罗德——多玛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发展399

六均衡增长理论400

七非均衡增长理论401

八零增长理论402

九最优增长理论40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403

十可持续发展理论403

一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404

二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争鸣的简单回顾405

三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研究的成果407

四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可以借鉴的东西413

五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尚等进一步深入讨论的问题414

第四节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若干辩证关系415

一扩大再生产方式转变和经营方式转变的关系415

二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关系416

四“粗放”中有“集约”、“集约”中有“粗放”417

三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417

五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418

六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419

七不同时期之间的关系419

八宏观经济增长方式和微观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420

九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420

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421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斯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42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423

第十一章 经济周期理论比较研究423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432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437

一经济周期的分类与度量437

二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与机制44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450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色450

二对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评价454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与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区别457

四关于经济周期的几点基本认识458

第四节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周期问题的探讨459

一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观点459

二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原因461

三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464

第十二章 经济理论的回顾与展望466

第一节 经济理论的产生和演变466

一“经济”的含义466

二“经济学”的起源467

三政治经济学的出现468

四经济理论的综合与分化469

五经济理论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科学体系470

第二节 经济科学的现状及其分类471

一资产阶级经济学和无产阶级经济学471

二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473

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474

四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475

五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477

一经济科学的内部深化478

第三节 经济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478

二经济科学的边缘交叉480

三经济科学的多层次综合481

第四节 社会主义需要建立综合经济学484

一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经济学484

二社会主义综合经济学是怎样一学科486

三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综合经济学488

四综合经济学体系框架的构想491

主要参考文献495

后记4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