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
  • 吕进主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5206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绪论1

第一章 文化转型的理论内涵1

第一节 文化转型的概念界定4

第二节 中国文化转型的过程特点19

第二章 作为文化现象的中国新诗41

第三章 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59

第一节 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59

第二节 中西文化中的三种“超越”观62

第三节 文学活动中的“超越”问题75

第四节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超越”问题85

第二编 1937年以来:时代境域中的诗人110

第一章 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穆旦、胡风及其朋友们110

第一节 穆旦的痛苦:智慧使我们懦弱无能110

第二节 理想主义者的战败: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141

第三节 同异之辩:讨论或断想171

第二章 时间开始了:1949年以来的诗歌写作193

第一节 改造主题和新的模式的形成193

第二节 从那个迷信的时辰起: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204

第三节 启动和再次启动:新时期以来的写作218

第三编 诗歌借鉴与新诗的现代化进程237

第一章 诗歌借鉴的理论检视237

第一节 诗歌借鉴及其主要方式237

第二节 诗歌借鉴中的制约因素及其目的与效应242

第二章 观念的引进与新诗的诞生253

第一节 “诗界革命”及其启示253

第二节 “别求新声于异邦”256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与新诗的诞生259

第三章 浪漫主义与新诗现代精神的生成267

第一节 浪漫主义思潮及其在中国的传播267

第二节 郭沫若:杂取种种为我所用271

第四章 唯美主义与新诗艺术精神的寻觅278

第一节 唯美主义思潮的引进278

第二节 唯美主义与前期创造社及新月派的创作态度280

第三节 现代格律诗的鼓吹与实验285

第五章 象征主义与新诗现代化之路的拓展298

第一节 象征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译介299

第二节 李金发: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第一人305

第三节 成为潮流的象征主义诗歌313

第四节 象征主义与戴望舒诗歌的生成318

第五节 象征主义与新诗的进步322

第六章 新诗艺术探索的艰难挣扎326

第一节 苏联文艺思潮与新诗的政治化方向326

第二节 战争诗歌的洪流与一些诗人的艺术坚持332

第三节 《现代》与新诗的现代性寻求335

第四节 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收获340

第五节 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共时交流360

第七章 当代新诗的困境与机遇367

第一节 当代诗歌对外国诗歌的政治化选择367

第二节 苏联诗歌与当代新诗的两种基本范式370

第三节 新时期诗坛的多元格局375

第四节 “后新潮诗”与新诗发展的困境379

第四编 从“诗体解放”到“诗体重建”384

第一章 诗体,诗的美学要素384

第二章 从文体看中国古诗396

第一节 从上古诗到四言诗396

第二节 骚体398

第三节 赋体400

第四节 五言诗体401

第五节 七言诗体402

第六节 词403

第七节 散曲404

第八节 中国古诗文体发展的三大定律406

第三章 从文体看中国新诗410

第一节 新诗文体发展的简要过程410

第二节 现代格律诗诗体形式举要421

第四章 诗体探索之举例432

第一节 作为诗体探索者的闻一多432

第二节 作为诗体探索者的臧克家436

第三节 作为诗体探索者的郭小川443

第四节 作为诗体探索者的贺敬之447

第五编 诗歌传播的社会功能457

第一章 诗歌传播的积极功能457

第一节 监视环境(可以观)457

第二节 协调社会(可以群)461

第三节 批评时政(可以怨)465

第四节 授予地位(可以颂)469

第五节 延续文化(可以识)472

第六节 陶冶情操(可以兴)476

第七节 娱乐消遣(可以娱)479

第二章 诗歌传播的消极功能483

第一节 取悦世俗(可以贱)483

第二节 粉饰太平(可以欺)4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