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共和国农村的发展道路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选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共和国农村的发展道路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选择](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1572390.jpg)
- 秦兴洪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53612682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共和国农村的发展道路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农村的百年变迁1
一、旧中国农村的衰败和动荡1
二、农村发展的桎梏8
三、改良农村的种种药方14
四、风景这边独好23
五、本书的架构和主体内容29
上篇 中国农村旧貌换新颜37
第一章 中国农村改造的理论37
一、依靠和教育农民37
(一)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37
(二)“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39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46
(一)一以贯之的思想46
(二)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49
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52
(一)努力形成共识53
(二)分步实施的战略54
(三)具体的操作策略56
四、使农民共同富裕起来60
(一)理顺利益格局62
(二)重农不能抑商64
(三)发展集体经济67
第二章 中国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69
一、把握基本国情69
(一)认清中国社会性质69
(二)全力抓住社会主要矛盾71
(三)娴熟运用阶级分析方法73
(四)基本国情:“一穷二白”74
二、确立战略目标76
(一)选择社会主义道路77
(二)实现农业现代化86
(一)发展大农业92
三、谋划总体发展战略92
(二)大手笔规划95
(三)城乡必须兼顾97
第三章 变革所有制关系99
一、耕者有其田99
(一)土地回老家100
(二)划时代的改革105
二、农业合作化109
(一)由互助组到初级社110
(二)由初级社到高级社116
(三)功过得失评说118
三、人民公社化120
(一)公社旋风遍神州121
(二)大发展后大整顿124
(三)沉痛的教训129
第四章 探索发展路径133
一、农村基层组织架构133
(一)高效的动员机制134
(二)严密的控制系统135
二、五花八门的“大跃进”146
(一)准军事化的组织方式146
(二)钢铁元帅升帐149
(三)农业技术革新151
三、急风暴雨的阶级斗争153
(一)堵住资本主义道路153
(二)打造“左”的氛围155
(三)农村的“四清”运动157
(四)割资本主义尾巴159
四、典型引路163
(一)为“穷棒子”崛起叫好163
(二)热昏的“卫星”165
(三)全国农业学大寨167
一、深刻的反思175
(一)对“左”的错误说“不”175
第五章 全新的发展思路175
中篇 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富起来175
(二)在逆境中抗争180
(三)勇闯“禁区”的先锋184
二、对国情的再认识186
(一)不甘落后186
(二)吃饭问题最大191
三、改革才是出路195
(一)分阶段推进宏伟目标196
(二)提升改革意识204
(一)推广家庭承包210
一、打破旧体制的坚冰210
第六章 改革春风满神州210
(二)废除人民公社214
(三)完善双层经营218
二、向市场经济转轨221
(一)改革流通体制221
(二)调整产业结构226
(三)构建服务体系229
三、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浪潮232
(一)乡镇企业的崛起232
(二)农村城镇化再启动238
第七章 重构农村基层组织245
(一)改革农村组织架构246
一、农村市场经济的新要求246
(二)解决农村社会问题248
二、农村基层组织新架构250
(一)农村基层政权251
(二)农村党的基层组织254
(三)村民自治组织261
(四)乡村经济组织266
(五)事业组织和群团组织270
三、建设一支好的乡村干部队伍272
(一)关键在人272
(二)提高乡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276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高283
第八章 辉煌的成就与宝贵经验283
一、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283
(二)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285
(三)欣欣向荣的农村市场289
(四)农村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92
二、走上致富路的中国农民294
(一)亿万农民富起来294
(二)农民观念的更新297
(三)农民的流动与分化300
(四)农民地位的提高305
(一)解放思想换脑筋306
三、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经验306
(二)摸着石头过河308
(三)政府职能大转换309
(四)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310
(五)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311
下篇 中国农村走向现代化315
第九章 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315
一、亿万农民奔小康315
(一)小康目标规划316
(二)总体进入小康317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319
二、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319
(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321
(三)农业现代化的标准324
三、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举措328
(一)强固农业基础地位328
(二)长期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政策330
(三)提高农村经济素质和效益335
(四)实施均衡发展战略340
第十章 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349
一、告别小农经济349
(一)农业也要产业化350
(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52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类型和模式364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364
(二)农村经济组织连接型365
(三)科技推动型366
(四)企业联合型367
(五)市场牵动型368
(六)企业(公司)协作型368
(七)基地带动型369
(八)主导产业型370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372
(一)利益驱动机制373
(二)营运约束机制377
(三)风险保障机制380
(四)宏观调控机制381
第十一章 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385
一、跨世纪的“基础工程”385
(一)强固农村战斗堡垒385
(二)凝聚亿万民心390
二、直接民主394
(一)村民自治的发展394
(二)村民自治的内容396
(三)村民自治的制度401
三、依法治村403
(一)建设法治国家403
(二)农村法制新风405
四、告别愚昧走向文明410
(一)农村现代化的根本410
(二)陶冶高尚情操412
(三)提高科学文化素质415
一、农村发展的基本难题420
(一)农业基础的脆弱与环境压力420
第十二章 中国农村的希望与挑战420
(二)农民的出路与增收424
(三)农村社会的整合与进步429
二、新世纪的光荣使命431
(一)瞄准新目标432
(二)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434
三、中国农村发展的光明前景440
(一)夯实物质基础440
(二)道路已经开通443
(三)把握历史机遇445
主要参考书目447
后记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