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台湾问题实录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台湾问题实录 上
  • 曹治洲,余克礼主编;全国台湾研究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780114770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88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10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台湾问题实录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部3

第一章 台湾问题的由来3

一 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4

最大的失败者4

确定台湾为“复兴基地”6

蒋介石最后一次游历家乡山水10

一片残枝败叶14

下台“总统”再上台16

二 蒋家王朝在台湾重建16

蒋介石“痛陈”兵败大陆20

国民党也“整风”24

“蒋家党”诞生29

三 清除异己和强化统治35

旧人哭中新人笑35

疯狂反共45

苛政猛于虎51

偏安一隅的“终身总统”63

国际政治中的几何定理71

四 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71

美国声明对台湾没有不良企图76

杜鲁门得了“健忘症”81

五 毛泽东:一定要解放台湾91

“共军不好惹”91

偷鸡摸狗式的“反攻大陆”99

必须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05

六 炮击金门:打一场政治仗110

毛泽东提出:国共还要进行第三次合作110

美国策划“划峡而治”113

世界上最奇特的战争120

第二章 国民党统治五十年127

一 “二·二八事件”128

缉烟血案点燃怒火128

官逼民反的又一个版本133

腥风血雨中的苦难之岛136

台湾民众心中永久的痛140

来自祖国大陆的关怀143

二 白色恐怖144

“脚踏车事件”引出长期戒严144

政治肃杀下的恐怖安定147

绿岛的悲歌152

《自由中国》与“雷震案”156

“政治冰封期”的寂寞呼喊162

三 蒋经国革新保台166

传子之路障碍除166

由隐身处登上权力最高舞台170

新人新政175

从《大学》杂志到“台大哲学系事件”178

台籍人士的进身之阶182

四 解严和开禁186

党外运动的兴起186

参政议政掀热潮190

“美丽岛事件”195

民进党出世199

给台湾松绑204

组党狂潮213

五 蒋家的没落216

江南命案216

蒋经国之死222

永远的配角——蒋纬国225

第三代的凋零232

蒋家的寡妇们240

蒋氏家族的边缘人——章氏兄弟245

“国是会议”拉开“修宪”序幕249

六 李登辉给国民党政权动手术249

实质“修宪”255

一而再 再而三258

“国家发展会议”262

剪不断 理更乱266

七 统治的终结273

“百年老店”新开张273

民进党的“执政之梦”277

新党:从烂灿走向平淡281

喧哗与骚动285

台湾版“西游记”292

“三合一”选举:几家欢乐几家愁298

三足鼎立的大选态势302

选情的三阶段变化305

一夕“变天”309

一 “小龙”的起飞路313

收拾战火后的残局313

第三章 亚洲的一条“小龙”313

起飞前的积蓄317

飞龙在天321

经受国际风雨的炼历325

二 泡沫经济的破灭330

“小龙”遇到了新问题330

来自非经济因素的障碍334

经济大失衡339

和尚、尼姑也炒股343

诱人的大饼346

三 策略大调整346

振兴民间投资350

“跨世纪大行动”354

美梦能圆吗?358

四 跨越海峡的桥梁361

到祖国大陆寻找“第二春”361

大企业开始唱主角367

经济大腹地374

英国人有些拖泥带水381

一 英法日舍台湾而去381

第四章 国际舞台上的较量381

戴高乐不再遗憾388

起起落落的日台关系393

二 决战联合国401

孤岛政权还能代表全中国?401

天平在倾斜404

周书楷强作镇定:毕竟这不是世界末日409

尼克松的心事413

三 华盛顿终于告别台北413

“上海公报”震惊世界419

暂时回温的美台关系424

别了,“福尔摩萨”427

不该有的尾巴436

四 花样翻新的务实外交438

多米诺骨牌效应438

“凯子外交”441

“地下外交部”446

李登辉的“国际旅游”453

五 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战468

参与联合国案的推出468

一挫再挫473

变换招法 苦苦支撑476

附录一 “中华民国”参与联合国白皮书481

附录二 台湾当局图谋“参与联合国”就是制造“两个中国”487

“皇民化台独”497

一 徘徊在岛外的幽灵497

第五章 “台独”——一个特殊的现象497

美国成为大本营502

海外“台独”多元化505

二 岛内“台独”势力的蠢动511

零星的“台独”活动511

党外运动中的“台独”515

岛内“台独”的膨胀518

“党外独派”与“洋独”的勾结523

三 土洋合流523

合流步伐的加快528

两流合为一流534

四 民进党的“台独”路541

“出麻疹”541

民进党主导“台独”548

两派“台独”分道扬镳554

五 形形色色的“独”派团体563

“建国党”563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566

“台湾教授协会”568

“台湾独立建国联盟”571

“建国会”574

“外省人台湾独立促进会”576

“独立台湾会”578

“台湾人公共事务会”579

“世界台湾同乡会联合会”582

“台湾国际关系中心”583

“北美洲台湾人教授协会”584

“台湾学生社”585

下部589

第六章 血浓于水589

一 两岸一家亲589

本是同根生589

历史的脚步595

风土出一辙599

驾机起义者604

二 海峡上有一座看不见的桥604

四十年回一趟的家609

开放探亲大辩论611

老兵们的一面旗帜614

“抢滩登陆”的两记者617

三 中华情同胞爱622

泪酒心香祭黄陵622

滔滔洪水激扬起两岸亲情627

湄洲妈祖百日巡台630

附录三 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634

附录四 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639

第七章 海天为人隔651

一 反共拒和651

台湾当局连声说了三个“不”651

天方夜谭655

煞有介事的政治反攻659

蒋经国杯弓蛇影661

廖承志致蒋经国的一封信665

冯洪志给蒋经国的信666

以不变应万变669

阻碍统一673

亚银、奥运、香港三模式673

政策的弹性调整677

李登辉的“新观念”681

假戏真做的“国统会”686

阻碍统一的“国统纲领”689

“国家统一纲领”691

三 分裂分治694

“新概念”——“一国两府”694

“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698

“一个中国”变调701

郝柏村舌战群枭704

“非主流派”祭出家法708

吴王斩爱妃712

阶段性“两个中国”716

“反共”、“戡乱”的军事体制720

四 穷兵黩武720

反共拒统的“国防”政策722

“庞大臃肿”的军队725

八国联军式的武器装备727

不成体系的军事工业738

疯狂的军购与巨额军费开支741

附录五 两岸直航的问题与展望说帖744

附录六 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757

附录七 透视“一个中国”问题770

第八章 戴着白手套的握手773

一 两会的由来773

两岸交流多少事773

台湾当局的“一条鞭构想”778

推动两岩关系发展的海协779

二 会谈前的协商784

两会的接触784

陈长文桂冠求去787

在香港商谈“一个中国”的表述793

陈荣杰的遗憾797

邱进益踌躇满志802

三 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805

汪道涵诚邀辜振甫805

台北的雨 北京的晴808

世界聚焦狮城813

两位儒雅的老者817

历史性时刻821

两岸关系的新页829

民进党在新加坡街头上演闹剧833

四 从唐邱磋商到焦唐会谈838

两会副秘书长级协商838

邱进益挑起海陆大战844

“大内高手”落荒而逃847

焦仁和一上北京851

五 没有结果的谈判856

“千岛湖事件”856

唐树备首次台北行863

冲破乌云的曙光870

两会商谈被迫中断879

路漫漫其修远兮883

第九章 九十年代的台海危机893

一 山雨欲来风满楼893

“山姆大叔”和“台湾牌”893

台湾当权者名统实“独”898

令人侧目的对谈录902

“台独”分子对日本感恩戴德906

李登辉自以为是910

二 四评六弹916

美国又一次出尔反尔916

且看李登辉怎样表演920

两个评论员的四篇评论924

把分裂中国的主张摊在阳光下927

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931

三 李登辉其人937

“上等”台湾人937

两度求学美国941

时来运转943

搭上“本土化”的便车946

因缘际会成为“接班人”949

四 中国对美国说“不”!952

严正的抗议952

江泽民给克林顿上了一课958

中美台海大较量962

国际正义支持中国966

从“七块论”到“两国论”969

五 “两国论”震荡969

“两国论”意欲何为973

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反对“两国论”979

一个中国的国际潮流不可阻挡985

第十章 统一大趋势993

一 不变的目标,人民的夙愿993

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993

从“叶九条”到“邓六条”1001

八项看法和主张1006

二 顺天应人的决断1010

睿智之策1010

泽及中华1019

惠及国际1025

三 香港垂范台湾1028

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1028

智慧与胆识的较量1032

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1041

轻舟已过万重山1044

统一的里程碑1050

四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058

统一乃民族大义1058

台湾能独立吗?1061

统一不是梦1063

附录八 告台湾同胞书1067

附录九 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1069

后记10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