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生态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生物生态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1714316.jpg)
- 陈声明,林海萍,张立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0843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微生物生态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生物生态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态学与微生物生态学1
第一节 生态学1
一、生态学定义1
二、生态学研究内容2
三、生态学分类3
四、生态学的发展3
第二节 微生物生态学4
一、微生物生态学的定义4
二、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范围5
三、微生物生态学的任务9
四、微生物生态学的发展10
五、微生物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4
第二章 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6
第一节 环境与微环境16
一、环境16
二、生境16
三、生态位17
四、微环境18
五、表面环境18
第二节 生物圈和生态系统19
一、生物圈19
二、生态系统20
三、微生物生态系统32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38
一、物种流38
二、能量流40
三、食物链42
四、营养级43
五、信息流44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及其多样性48
第一节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49
一、土壤的形成49
二、土壤的环境条件49
三、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50
第二节 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54
一、清水型与腐败型水生微生物54
二、淡水微生物和海水微生物55
三、水中微生物的作用56
四、水中的微生物与饮用水57
第三节 微生物在大气中的分布57
第四节 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59
一、粮食和食品中的微生物59
二、肉类上的微生物59
三、鱼类上的微生物59
四、乳制品中的微生物59
五、工业材料及其制品中的微生物60
第五节 生物圈中的第四大生命域60
第四章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62
第一节 嗜热微生物和嗜冷微生物62
一、嗜热微生物62
二、嗜冷微生物64
第二节 嗜酸微生物和嗜碱微生物64
一、嗜酸微生物64
二、嗜碱微生物65
第三节 其他嗜极微生物65
一、嗜盐微生物66
二、嗜压微生物66
三、抗辐射微生物66
四、太空微生物66
第四节 嗜极微生物的开发利用67
第五章 微生物种群增长与相互作用69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概念69
一、种群的定义69
二、种群密度70
三、种群相互作用70
第二节 种群增长71
一、微生物在封闭环境内的增长72
二、微生物在开放环境内的增长74
第三节 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76
一、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76
二、种群之间竞争的动力学原理80
第六章 微生物群落发展与演替86
第一节 群落的基本概念86
一、群落定义86
二、群落形成86
第二节 群落的主要特征88
一、种多样性88
二、垂直结构90
三、优势种90
四、群落生境91
第三节 群落的发展和演替91
一、微生物种群的适应作用和自然选择91
二、微生物群落的发展94
三、微生物群落的演替96
第七章 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00
第一节 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101
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01
二、有机物降解的重要性102
第二节 碳素循环102
一、含碳化合物的主要来源102
二、碳在食物网中的转移102
三、生境中的碳循环103
四、自然多聚物的微生物降解104
五、微生物与全球性的碳循环105
第三节 氮素循环106
一、硝化作用106
二、硝酸还原作用和反硝化作用107
三、固氮作用108
四、环境和农业活动对氮素循环的影响109
第四节 其他元素的循环111
一、氧循环111
二、氢循环112
三、硫循环112
四、磷循环117
五、铁循环119
六、硅循环121
第八章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123
第一节 营养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123
一、最小量定律124
二、营养因子及其生理作用125
第二节 物理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130
一、温度130
二、水分活度134
三、渗透压137
四、辐射139
五、超声波141
六、微波142
七、压力142
第三节 化学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143
一、pH143
二、Eb146
三、化学物质148
第九章 微生物与动植物的相互关系154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155
一、植物表面微生物155
二、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体157
三、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161
第二节 微生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163
一、微生物与昆虫的共生163
二、瘤胃共生164
三、发光细菌和海洋鱼类的共生165
四、光合微生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共生166
五、动物与微生物的捕食关系166
六、动物致病的某些生态学问题166
第三节 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168
一、微生物与皮肤健康168
二、微生物与口腔健康169
三、微生物与胃肠道健康170
第十章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172
第一节 经典方法和技术172
一、样品的采集、富集培养和微生物的纯培养的分离172
二、显微计数法和荧光染色直接计数法173
三、最大近似值法173
四、活菌计数法173
第二节 生理生化方法174
一、Biolog微平板法174
二、PLFA谱图分析175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方法176
一、(G+C)摩尔百分含量177
二、核酸探针杂交技术177
三、DNA-DNA杂交179
四、基于PCR的指纹图谱分析180
五、DNA序列分析188
六、基因芯片189
七、宏基因组学191
第十一章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193
第一节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由来193
一、自然种群结构鉴定的普遍性问题193
二、利用遗传信息鉴定微生物种群的可行性195
第二节 自然种群鉴定的策略195
一、单细胞的直接鉴定196
二、从自然样品中抽提细胞196
三、从自然样品中直接抽提核酸197
第三节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198
一、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的优势198
二、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的不足199
三、展望203
第十二章 微生物生态学的应用204
第一节 农业微生物生态学及其应用204
一、作物根系环境的微生物区系205
二、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207
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生态学及其应用209
一、口腔生境特点和微生物209
二、胃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健康210
第三节 水生微生物生态学及其应用211
一、水体基本特性211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区系212
三、水体微生物的作用213
第十三章 微生态学与微生态制剂219
第一节 微生态学的概念219
第二节 微生态学的创立与发展219
第三节 正常微生物群及其与宿主的关系220
一、正常微生物群220
二、正常微生物群与人和动物的关系221
第四节 微生态学与微生态制剂222
一、微生态制剂的含义和类型222
二、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223
参考文献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