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1737957.jpg)
- 宋连胜,杜君,韩广富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13709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条件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3
一、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客观需要3
二、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7
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理论7
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12
一、富有包容性创造性的中华传统文化12
二、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14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条件17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17
二、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18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19
一、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19
二、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勇于理论创新2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历史进程25
第一节 建党前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萌芽25
一、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萌芽25
二、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萌芽2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31
一、中共发表对时局主张,明确革命任务和策略31
二、中共二大制定党的纲领,提出民主联合战线方针34
第三节 中共四大提出革命领导权和同盟军思想39
一、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39
二、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同盟军思想42
第四节 瞿秋白、邓中夏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探索43
一、瞿秋白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探索43
二、邓中夏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探索46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的产生48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48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48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49
三、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49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50
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时代背景50
二、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历史过程51
三、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主要标志51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54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54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55
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56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60
一、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代背景60
二、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历史过程62
三、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63
第五节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66
一、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时代背景66
二、毛泽东思想发展的主要标志67
第六节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67
一、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68
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内涵69
第七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70
一、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71
二、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光辉旗帜72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邓小平理论的产生73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条件73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73
二、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74
三、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75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76
一、邓小平理论的萌芽和准备76
二、邓小平理论的起点和前导78
三、邓小平理论框架的初步形成79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80
一、邓小平理论框架的逐步展开80
二、邓小平理论框架的丰富82
三、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形成83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全面发展84
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84
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86
三、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确立87
第五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88
第六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90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93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9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9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00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04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10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05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10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109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111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世纪新阶段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产生115
第一节 新世纪新阶段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15
一、新世纪新阶段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15
二、新世纪新阶段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产生的历史依据117
三、新世纪新阶段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产生的现实依据119
四、新世纪新阶段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121
第二节 新世纪新阶段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过程与基本内容125
一、新世纪新阶段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过程125
二、新世纪新阶段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128
第三节 新世纪新阶段党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的重要意义132
一、新世纪新阶段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反映了党中央非凡的理论勇气132
二、新世纪新阶段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33
三、新世纪新阶段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134
中篇第一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建设思想139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39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萌生和开创139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基本形成141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拓展和深化143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14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5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55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意义158
一、中国化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理论意义158
二、中国化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实践意义160
第二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建设思想164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建设思想的形成发展164
一、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初步探索16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稳步推进166
三、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完善和发展168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建设理论169
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169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171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理论173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论174
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理论176
六、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177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建设思想的意义179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建设思想的理论意义179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建设思想的实践意义181
第三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建设思想184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发展184
一、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发展184
二、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发展185
三、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发展186
四、中共十六大以后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发展187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188
一、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188
二、思想道德建设190
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96
四、文化建设思想的特征198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意义202
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保证202
二、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204
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206
第四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208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08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208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发展209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213
一、建设一个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强国213
二、建设一个小康社会215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17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19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223
一、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重大发展223
二、对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224
三、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25
第五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226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26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226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成熟228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丰富228
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发展229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基本内容232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地位和作用232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任务和内容234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原则和方法235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特点236
一、党性与阶级性的辩证统一236
二、综合性与应用性的辩证统一236
三、针对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237
四、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238
五、革命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238
六、创新性与发展性的辩证统一239
第四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现实意义240
一、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的需要240
二、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241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243
第六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思想246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发展246
一、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发展246
二、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发展249
三、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251
四、中共十六大以后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发展252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253
一、统一战线与民主党派253
二、统一战线与党外知识分子256
三、统一战线与民族宗教258
四、统一战线与祖国统一261
五、统一战线与新的社会阶层264
六、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特征266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意义267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意义267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实践意义269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军队和国防建设思想272
第一节 军队与国防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72
一、军队建设与国防现代化思想的奠基272
二、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275
三、世纪之交军队和国防建设思想的新发展276
四、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和国防建设思想的进一步发展277
第二节 军队与国防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278
一、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加强军队的全面建设278
二、履行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历史使命280
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82
四、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284
五、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286
第三节 军队与国防建设思想的伟大意义289
一、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289
二、推动军队和国防建设科学发展的强大武器290
三、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科学指南292
第八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295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95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295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297
三、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的创新299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302
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02
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战略构想304
三、与时俱进的国际战略选择307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的意义311
一、毛泽东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的贡献311
二、邓小平外交与国际战略思想的意义313
三、江泽民外交与国际战略思想的意义314
四、新世纪新阶段外交与国际战略思想的意义316
第九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建设思想318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18
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奠基318
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开创319
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320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322
一、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322
二、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324
三、按照“四化”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326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328
五、努力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完善党规党法330
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331
七、加强先进性教育,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33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建设思想的意义335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宝库335
二、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338
下篇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345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345
一、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的精髓345
二、实事求是在马列主义具体理论和实践中的反映346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348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348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与发展350
第三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与特征353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353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特征358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359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思想方法上的意义359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指导意义360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36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意义365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365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发展36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371
一、二十世纪中国两次历史性巨变的指引371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光辉典范37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377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377
二、理论创新的方向指南38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38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385
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385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389
三、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395
第二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397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97
二、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399
第三节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402
一、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02
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与创造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404
后记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