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河北省志 第75卷 军事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河北省志 第75卷 军事志
  • 肖风总纂;韩世谦等卷主编;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37329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885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5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河北省志 第75卷 军事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篇 军队体制23

第一章 清军25

第一节 八旗兵25

第二节 绿营兵26

第三节 练军29

第四节 淮军30

第五节 新军30

第六节 巡防队32

第七节 军事学校32

第二章 北洋政府军34

第一节 军事机构34

第二节 省军35

第三节 驻军38

第四节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45

第三章 国民政府军46

第一节 河北省保安司令部(处)46

第二节 蒋李冯阎联军48

第三节 东北军49

第四节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50

第五节 中央陆军51

第六节 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部52

第七节 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54

第八节 华北“剿总”54

第九节 交通警察第3支队57

第四章 人民解放军58

第一节 人民起义武装58

第二节 晋察冀军区(河北部分)63

第三节 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74

第四节 第120师81

第五节 冀察热辽挺进军82

第六节 冀中军区84

第七节 冀晋军区(河北部分)89

第八节 冀察军区91

第九节 冀热辽军区94

第十节 张家口卫戍司令部97

第十一节 冀东军区98

第十二节 热辽军区102

第十三节 冀察热辽军区102

第十四节 冀热辽军区104

第十五节 冀热察军区105

第十六节 北岳军区106

第十七节 八路军第129师(河北部分)108

第十八节 晋冀豫军区115

第十九节 冀南军区117

第二十节 太行军区(河北部分)124

第二十一节 冀鲁豫军区(河北部分)128

第二十二节 晋冀鲁豫军区(河北部分)128

第二十三节 渤海军区第1(沧南)军分区130

第二十四节 中共中央机关暨人民解放军总部131

第二十五节 华北军区(河北部分)132

第二十六节 热河军区137

第二十七节 察哈尔军区139

第二十八节 河北省军区142

第二十九节 军事院校160

第三十节 军队医院163

附一 侵占北京之八国联军165

附二 侵华日军167

第一节 “清国驻屯军”167

第二节 侵占冀热察3省和平津2市之日军168

附三 伪军174

第一节 冀东保安队174

第二节 伪蒙军174

第三节 华北治安军175

第二篇 兵役179

第一章 清军兵役制度181

第一节 八旗兵役制度181

第二节 绿营兵役制度183

第三节 海军兵役制度184

第四节 新军兵役制度185

第二章 北洋政府军兵役制度187

第一节 征募法规187

第二节 征募机关188

第三节 兵员征募189

第四节 恤赏及退伍189

第三章 国民政府军兵役制度191

第一节 募兵制191

第二节 征兵制191

第四章 人民解放军兵役制度195

第一节 志愿兵役制195

第二节 义务兵役制201

第三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207

第四节 招收飞行学员208

第五节 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预备役制度212

第三篇 军事训练215

第一章 清军的军事训练217

第一节 八旗兵的军事训练217

第二节 绿营兵的军事训练219

第三节 练军的军事训练221

第四节 新军的军事训练221

第五节 开办军事学堂223

第二章 国民政府军的军事训练225

第一节 陆军军事训练225

第二节 保安部队的军事训练226

第三章 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训练228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训练228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训练23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军事训练233

第四篇 政治工作249

第一章 清军的政治性工作251

第一节 人事制度251

第二节 思想教育252

第三节 军令军纪254

第二章 国民政府军的政治工作255

第一节 政治工作机构255

第二节 党团组织256

第三节 人事管理256

第四节 政治教育257

第三章 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258

第一节 政治工作根本制度258

第二节 组织工作264

第三节 干部工作277

第四节 宣传教育工作283

第五节 保卫工作295

第六节 群众工作299

第七节 瓦解敌军310

第五篇 后勤317

第一章 后勤机构320

第一节 各级军区、军分区后勤机构320

第二节 部队后勤机构322

第三节 军地结合的后勤机构322

第四节 河北省军区后勤机构323

第二章 供应325

第一节 经费物资来源和供应325

第二节 供给标准329

第三节 经费被装管理340

第三章 武器装备343

第一节 战时武器装备的来源34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武器装备供应345

第三节 武器装备维修345

第四节 装备仓库建设346

第五节 武器装备管理346

第四章 医疗卫生348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348

第二节 医务人员培训349

第三节 伤病救护350

第四节 卫生防疫352

第五节 医疗保健354

第六节 为群众防病治病354

第七节 军马卫生355

第八节 医学科研355

第五章 营房357

第一节 营房建设357

第二节 营房营产管理359

第三节 绿化营区360

第六章 生产361

第一节 农副业生产361

第二节 工业企业364

第三节 民兵训练基地生产364

第七章 基层后勤建设365

第一节 贯彻“双八条”365

第二节 部队伙食管理366

第三节 连队业余生产366

第八章 主要战役的后勤保障368

第一节 百团大战中的后勤保障368

第二节 邯郸战役的后勤保障370

第三节 大清河北战役的后勤保障370

第四节 石家庄战役的后勤保障371

第五节 第二次保北战役的后勤保障374

第六节 平津战役的后勤保障376

第七节 支援第4野战军南下的后勤保障381

第六篇 重要战事383

第一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385

第一节 直隶部署海防385

第二节 英军进犯大沽386

第三节 英军再犯直隶387

第二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389

第一节 英法联军攻占大沽之战389

第二节 大沽保卫战393

第三节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之战395

第三章 清末农民起义401

第一节 直鲁豫边捻党反清斗争401

第二节 太平军北伐入直402

第三节 教军、“马贼”、盐民军武装起义405

第四节 西捻军进军直隶之战409

第四章 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之战412

第一节 赵三多武装起义412

第二节 义和团向洋教开战413

第三节 义和团抗清之战414

第四节 抗击八国联军之战415

第五章 直隶人民“扫清灭洋”斗争424

第一节 直中农民抗“洋捐”斗争424

第二节 景廷宾、赵三多起义425

第六章 辛亥革命在直隶427

第一节 丁开嶂策划直隶起义427

第二节 吴禄贞策划举兵反清428

第三节 张家口举义事泄430

第四节 北方革命协会成立和任丘举义430

第五节 滦州起义431

第六节 通州起义432

第七节 直隶革命党人谋刺袁世凯433

第八节 天津起义433

第七章 袁世凯唆使兵变和张勋复辟435

第一节 袁世凯唆使部下发动兵变435

第二节 张勋复辟与马厂誓师436

第八章 军阀混战438

第一节 直皖战争438

第二节 第一次直奉战争439

第三节 第二次直奉战争440

第四节 国奉战争441

第五节 国奉直南口大战442

第六节 晋奉之战444

第七节 国民党新军阀伐奉之战445

第八节 石友三起兵反蒋之战446

第九章 农民暴动和武装起义448

第一节 玉田、遵化农民反对“旗地变民”的斗争448

第二节 玉田农民暴动449

第三节 冀南“天门会”、“红枪会”武装暴动450

第四节 迁安农民起义451

第五节 磁县八里铺、甘草营农民抗暴斗争451

第六节 玉田黄林庄农民暴动452

第七节 完县五里岗暴动452

第八节 红24军在阜平建立苏维埃政权受挫453

第九节 高蠡农民暴动453

第十节 灵寿慈峪武装暴动455

第十一节 阜平水泉暴动455

第十二节 迁西暴动456

第十三节 冀南暴动456

第十章 “七·七”事变前的抗日斗争458

第一节 榆关战役458

第二节 热河之战460

第三节 长城抗战461

第四节 察哈尔抗战465

第五节 冀热边农民武装抗日466

第六节 华北事变467

第十一章 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473

第一节 芦沟桥抗战473

第二节 平津抗战474

第三节 南口、居庸关抗战476

第四节 平绥路东段之战477

第五节 平汉路北段之战477

第六节 津浦路北段之战478

第七节 国民党军队败出河北479

第十二章 共产党八路军敌后抗战480

第一节 创建抗日根据地480

第二节 粉碎日军的残酷“扫荡”493

第三节 挫败日军推行的“治安强化运动”516

第四节 攻势作战535

第五节 反攻受降550

第十三章 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磨擦之战558

第一节 粉碎鹿钟麟、张荫梧制造的反共磨擦559

第二节 反击侯如墉和乔明礼部的进攻561

第三节 冀南反顽战役561

第四节 磁武涉林战役562

第十四章 解放战争564

第一节 自卫反击作战565

第二节 迎击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571

第三节 举行局部反攻580

第四节 实施战略进攻586

第五节 平津决战602

第十五章 剿匪平叛,保卫人民政权611

第一节 剿灭残匪611

第二节 平息会道门反革命暴乱612

第三节 捕歼叛兵614

第四节 打击国民党军空中窜扰活动616

第七篇 民兵617

第一章 民兵制度的建立与发展619

第一节 民兵组织的创建619

第二节 民兵组织的巩固与发展623

第三节 实行普遍民兵制626

第四节 大办民兵师629

第五节 民兵工作“三落实”630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民兵633

第七节 民兵制度和预备役制度相结合634

第二章 领导体制638

第一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638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门639

第三章 民兵组织建设644

第一节 民兵组织的编成644

第二节 重点抓好基干民兵647

第三节 整顿民兵组织648

第四章 民兵武器装备652

第一节 民兵武器装备的发展652

第二节 武器装备的使用和管理654

第三节 民兵武器装备维修657

第五章 民兵军事训练659

第一节 普通兵训练659

第二节 专业技术兵训练664

第三节 建设民兵训练基地666

第六章 民兵政治教育668

第一节 民兵政治教育内容668

第二节 民兵政治教育形式672

第三节 民兵政治教育阵地674

第七章 民兵的重要贡献675

第一节 参军参战675

第二节 维护社会治安689

第三节 积极参加生产建设693

第四节 抢险救灾697

第五节 带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701

第八篇 人民防空705

第一章 领导机构708

第一节 河北省人民防空委员会708

第二节 河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710

第三节 重点城镇的人民防空机构713

第二章 组织指挥715

第一节 指挥体制715

第二节 计划方案716

第三节 专业队伍717

第四节 通信保障718

第五节 人口物资疏散721

第六节 防空演习722

第三章 防空教育725

第一节 教育内容725

第二节 教育形式727

第四章 人防工程730

第一节 发展历程730

第二节 施工组织733

第三节 工程设施735

第四节 工程利用737

第五节 维护管理739

第五章 经费物资管理742

第一节 经费管理742

第二节 物资管理745

附录747

一、大事年表749

(一)清末时期〔清道光二十年(1840)至宣统三年(1911)〕749

(二)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至38年(1949)9月〕76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统计时限1949年10月至1990年12月)812

二、英模录848

(一)人民解放军848

(二)民兵872

(三)拥军支前模范881

后记8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