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理论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1747790.jpg)
- 邢永强,冯进城,窦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5223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7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95页
- 主题词: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内涵1
一、生态系统的定义1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2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2
四、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4
第二节 环境和环境科学6
一、环境的定义6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7
三、环境科学9
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诠释12
一、生态环境一词的由来12
二、关于生态环境含义的争议12
三、生态环境的内涵14
第四节 生态环境系统的外界影响14
一、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14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5
三、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17
第二章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关理论综述19
第一节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概念界定19
一、承载力与承载能力19
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概念及内涵20
三、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特性24
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25
第二节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指导思想26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由来26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8
三、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28
第三节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方法综述30
一、背景分析法30
二、综合评价法31
三、系统动力学法32
四、多目标分析法33
第三章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框架体系35
第一节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对象35
一、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复杂巨系统35
二、复杂巨系统运作的驱动机制36
三、各子系统的内部规律和外部约束38
第二节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思路39
一、总体思路39
二、研究方法39
三、关键问题41
第三节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42
一、研究理论基础42
二、模型方法介绍45
第四章 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预测48
第一节 常用预测方法介绍48
一、预测方法分类48
二、常用预测方法简介49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52
一、社会经济指标52
二、人口预测53
三、经济增长预测57
第三节 环境预测58
一、环境预测基本内容58
二、水体污染负荷预测模型59
三、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介绍60
第五章 水环境数值模拟62
第一节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物理化学过程62
一、迁移与扩散62
二、吸附与解吸63
三、沉淀与再悬浮63
四、降解与转化63
五、微生物生化反应动力学64
第二节 水质迁移转化过程的数值模拟65
一、迁移转化基本方程65
二、BOD-DO模型68
三、综合水质模型69
四、重金属模型74
第三节 水环境容量计算77
一、水环境容量的计算77
二、水环境容量的应用78
三、水环境容量的分配79
第六章 区域水循环理论81
第一节 水循环过程与水量平衡81
一、水循环过程简介81
二、水循环的机理与特点82
三、水循环的作用和意义82
四、水量平衡原理83
第二节 水资源转化过程84
一、天然水资源转化过程84
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转化过程的影响85
三、城市化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86
第三节 水资源量的计算87
一、地表水资源量计算87
二、地下水资源量计算89
三、水资源总量计算91
第七章 生态环境需水理论94
第一节 生态环境需水概念与内涵94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94
二、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界定96
三、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理论基础98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介绍99
一、标准流量设定法99
二、水力定额法99
三、栖息地法100
四、水量平衡法101
五、功能法101
第三节 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整体估算104
一、研究思路104
二、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估算方法104
三、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估算方法105
第四节 基于水循环理论的新思路109
一、基于水循环过程量化的整体思路109
二、流域水循环过程的模拟110
三、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112
第八章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113
第一节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概述113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涵113
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类114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114
一、国外研究进展114
二、国内研究进展115
三、难点分析116
第三节 环境质量评价116
一、环境质量评价内容116
二、单一类型环境指标评价方法介绍117
第四节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121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22
二、评价标准的制定123
三、评价方法介绍125
第九章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计算与评价模型131
第一节 多目标情景分析法131
一、情景分析法131
二、多目标情景分析法的研究思路132
三、多目标情景分析研究步骤133
第二节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多目标分析模型134
一、目标函数的确定134
二、约束条件的确定136
三、模型的求解方法140
第三节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140
一、基于可承载隶属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140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142
三、基于承载压力度的综合评价方法144
第十章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研究146
第一节 石羊河流域概况146
一、自然概况146
二、社会经济概况148
第二节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评价149
一、水资源数量149
二、水资源质量150
三、水资源变化趋势151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152
第三节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调查154
一、生态系统类型及现状154
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55
第四节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转化数值模拟157
一、流域水资源重复利用模式158
二、水资源转化模型的建立158
二、水资源转化模型在石羊河的应用161
第五节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163
一、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估算163
二、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估算164
第六节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计算166
一、多目标情景分析模型的建立与求解166
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计算情景设计166
三、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计算结果167
第七节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评价171
一、评价模型的建立171
二、评价结果及分析172
第八节 提高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对策172
参考文献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