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长之文集 第6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李长之文集 第6卷
  • 李长之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ISBN:754346312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16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29页
  • 主题词:李长之(1910~1978)-全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李长之文集 第6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道教徒的李白及其痛苦3

自序3

一 导论4

(1)疯狂,梦境和艺术世界的相通与相异4

(2)李白的本质:生命和生活6

(3)异国的精神教养8

(4)游侠11

(5)所谓豪气16

二 李白求仙学道的生活之轮廓20

三 道教思想之体系与李白34

四 失败了的鲁仲连——李白的从政47

五 李白的文艺造诣与谢朓72

李白:寂寞的超人78

(1)李白的情感生活78

(2)李白的友谊81

(3)了解李白之杜甫82

(4)李白之身后85

(5)李白和山东86

(6)李白的风度和勤学89

(7)李白与一般诗人之共同点90

(8)李白之痛苦91

韩愈97

自序97

一 导言99

二 籍贯和先世100

三 嫂嫂·侄儿·乳母102

四 游学京师104

五 考场失败107

六 挣扎110

七 东行112

八 初入仕途114

九 徐州小住116

一○ 再度西上121

一一 四门博士126

一二 《送孟东野序》129

一三 阳山之贬133

一四 郴县著书141

一五 北行途中146

一六 国子博士152

一七 分教东都154

一八 进学解159

一九 淮西用兵163

二○ 《谏迎佛骨表》165

二一 宣抚镇州169

附录171

一 原道171

二 原性173

三 原毁173

四 读荀174

五 师说175

六 画记176

七 重答张籍书177

八 答李翊书178

九 送李愿归盘谷序179

十○ 祭河南张员外文179

一一 祭柳子厚文180

一二 祭十二郎文181

一三 平淮西碑182

一四 毛颍传184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189

自序189

第一章 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192

一 伟大的时代192

二 楚文化的胜利193

三 齐学195

四 异国情调和经济势力的膨胀199

五 这个时代的象征人物——汉武帝200

六 司马迁在这一个时代中的意义203

附录 司马迁生年为建元六年辨204

第二章 司马迁的父亲208

一 世传的历史家并天文家208

二 司马谈的思想之渊源209

三 批评精神和道家立场210

四 司马谈与封禅213

五 伟大的遗命214

六 天才的培养216

第三章 司马迁和孔子218

一 教育之效218

二 司马迁对孔子之崇拜218

三 司马迁在性格上与孔子之契合点及其距离223

四 司马迁对六艺之了解225

五 司马迁与春秋234

六 司马迁在精神上受惠于孔子的所在238

七 司马迁在心灵深处和孔子的真正共鸣243

第四章 司马迁之体验与创作(上)——无限之象征245

一 从耕牧到京师受学245

二 东南和中原的大旅行246

三 仕宦生活的开始——空峒扈驾和奉使蜀滇250

四 封禅与北地之游——“无限”之象征252

五 负薪塞河254

六 父职的继续——司马迁之活跃与积极255

七 太初历的订定和著述258

第五章 司马迁之体验与创作(中)——必然的悲剧261

一 司马迁的性格之本质261

二 好奇与爱才262

三 司马迁与友情——司马迁交游考265

四 武帝时代之严刑峻法273

五 李陵案的原委276

六 两个英雄的晚年284

第六章 司马迁之体验与创作(下)——史记各篇著作先后之可能的推测288

一 缺和补288

二 《史记》中可能出自司马谈手笔者290

三 《史记》中不易辨别为谈著抑迁著者295

四 司马迁著述之根据与其创作时之情形295

五 就著作时代上对司马迁作品之划分297

六 结论和余论——兼论褚先生315

第七章 司马迁的精神宝藏之内容——浪漫的自然主义320

一 司马迁之识320

二 司马迁之学——百科全书式的人物323

三 语言学的训练——所谓古文324

四 司马迁之读书325

五 司马迁与儒家327

六 司马迁之根本思想——道家327

七 司马迁和荀学335

八 浪漫的自然主义337

九 司马迁的历史哲学与历史科学337

十 司马迁之政治观345

十一 司马迁之民间精神349

十二 《史记》一书的个性355

十三 史官的传统357

第八章 司马迁的风格之美学上的分析361

一 司马迁的散文风格之来源361

二 《史记》书中的形式律则366

三 建筑结构与韵律383

四 句调之分析393

五 司马迁之语汇及其运用408

六 司马迁的风格之特征及其与古文运动之关系414

第九章 文学史上之司马迁419

一 《史记》是中国的史诗419

二 《史记》与中国后来的小说戏剧421

三 司马迁之文学批评423

四 司马迁之讽刺434

五 总结——抒情诗人的司马迁及其最后归宿司马迁一引子443

二 野孩子到了京城445

三 游历了半个中国447

四 做了郎中450

五 父亲最后的叮嘱451

六 参加救水灾453

七 正式写书456

八 入狱和受刑458

九 完成了伟大的著作461

李白——纪念李白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年一 楔子465

(一)中国人民热爱的诗人465

(二)先给李白画一个素描465

二 李白的故乡和他的少年生活468

三 壮年的漫游——学道和从政的矛盾473

四 李白在长安——李白对盛唐的政治之认识482

五 漫游生活的第二期——更多的暴露和批判488

六 “天宝之乱”和永王璘的一幕——李白的爱国思想498

七 李白的诗——和民歌的关系,和魏晋六朝诗的关系,文学史上的地位507

八 简单的结论516

陶渊明传论521

自序521

陶渊明的两个重要先辈——陶侃和孟嘉522

一 关于了解陶渊明的政治态度的一点线索522

二 被人轻视的善战的溪族522

三 自强不息和反对浮惰526

四 陶侃是桓玄刘裕一流人529

五 魏晋风度的实际意义和桓温系的孟嘉532

六 陶渊明所受两方面的影响537

陶渊明的一生及其作品539

一 引子——陶渊明诞生的时代539

二 陶渊明的一生的总括541

三 早年的生活和教育541

四 十二年的矛盾生活的开始543

五 矛盾的继续546

六 桓玄政变时期的陶渊明549

七 最后的摇摆——《归去来兮辞》的创作动机的分析559

八 步入二十二年的躬耕生活——他的思想的成熟566

九 再度改朝换代时的陶渊明586

十 陶渊明的死597

十一 尾声600

陶渊明论603

一 论陶渊明的政治态度603

二 论陶渊明的思想态度6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