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络腧穴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袁宜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231031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经络-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俞穴(五腧)-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络腧穴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经络腧穴概论1
第一章 经络概述1
第一节 经络系统概貌1
一、十二经脉2
二、奇经八脉7
三、十二经别8
四、十五络脉9
五、十二经筋9
六、十二皮部10
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11
一、经络的作用11
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12
第二章 腧穴概述14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14
一、腧穴的分类14
二、腧穴的命名16
第二节 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17
一、腧穴的作用17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19
第三节 特定穴28
一、五输穴28
二、原穴29
三、络穴30
四、郄穴30
五、背俞穴31
六、募穴31
七、八会穴32
八、八脉交会穴32
九、下合穴33
十、交会穴34
第四节 腧穴定位法34
一、体表标志法34
二、骨度分寸法34
三、手指比量法35
四、简便取穴法37
第三章 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学术发展39
第一节 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39
一、经络理论的形成39
二、腧穴理论的形成41
第二节 经络腧穴学术发展42
一、魏、晋及隋、唐42
二、宋、元、明、清43
中篇 经络腧穴各论47
第四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47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47
一、手太阴经脉47
二、手太阴络脉49
三、手太阴经别50
四、手太阴经筋50
第二节 手太阴腧穴51
第五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58
第一节 手阳明经络58
一、手阳明经脉58
二、手阳明络脉60
三、手阳明经别61
四、手阳明经筋61
第二节 手阳明腧穴62
第六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73
第一节 足阳明经络73
一、足阳明经脉73
二、足阳明络脉76
三、足阳明经别76
四、足阳明经筋76
第二节 足阳明腧穴77
第七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96
第一节 足太阴经络96
一、足太阴经脉96
二、足太阴络脉98
三、足太阴经别98
四、足太阴经筋99
第二节 足太阴腧穴100
第八章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111
第一节 手少阴经络111
一、手少阴经脉111
二、手少阴络脉113
三、手少阴经别113
四、手少阴经筋113
第二节 手少阴腧穴113
第九章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120
第一节 手太阳经络120
一、手太阳经脉120
二、手太阳络脉122
三、手太阳经别122
四、手太阳经筋123
第二节 手太阳腧穴123
第十章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133
第一节 足太阳经络133
一、足太阳经脉133
二、足太阳络脉136
三、足太阳经别136
四、足太阳经筋136
第二节 足太阳腧穴137
第十一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165
第一节 足少阴经络165
一、足少阴经脉165
二、足少阴络脉168
三、足少阴经别168
四、足少阴经筋168
第二节 足少阴腧穴169
第十二章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181
第一节 手厥阴经络181
一、手厥阴经脉181
二、手厥阴络脉183
三、手厥阴经别183
四、手厥阴经筋183
第二节 手厥阴腧穴184
第十三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190
第一节 手少阳经络190
一、手少阳经脉190
二、手少阳络脉193
三、手少阳经别193
四、手少阳经筋193
第二节 手少阳腧穴193
第十四章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204
第一节 足少阳经络204
一、足少阳经脉204
二、足少阳络脉208
三、足少阳经别208
四、足少阳经筋208
第二节 足少阳腧穴209
第十五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228
第一节 足厥阴经络228
一、足厥阴经脉228
二、足厥阴络脉230
三、足厥阴经别231
四、足厥阴经筋231
第二节 足厥阴腧穴231
第十六章 督脉经络与腧穴239
第一节 循行分布239
第二节 功能与病候241
一、功能241
二、病候241
第三节 督脉腧穴241
第十七章 任脉经络与腧穴255
第一节 循行分布255
第二节 功能与病候256
一、功能256
二、病候256
第三节 任脉腧穴257
第十八章 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269
第一节 冲脉269
一、循行分布269
二、功能与病候270
第二节 带脉271
一、循行分布271
二、功能与病候271
第三节 阳蹻脉、阴蹻脉272
一、循行分布273
二、功能与病候273
第四节 阳维脉、阴维脉274
一、循行分布275
二、功能与病候275
第十九章 奇穴277
第一节 头颈部穴277
第二节 胸腹部穴283
第三节 背部穴283
第四节 上肢部穴286
第五节 下肢部穴290
下篇 经络的纵横关系及经络腧穴现代研究第二十章 经络的纵横关系297
第一节 根与结297
一、根结的概念和内容297
二、根结理论的意义和应用298
第二节 标与本299
一、标本的概念和内容299
二、标本理论的意义和应用300
第三节 气街300
一、气街的概念和内容300
二、气街理论的意义和应用301
第四节 四海301
一、四海的概念和内容301
二、四海理论的意义和应用302
第二十一章 经络腧穴现代研究303
第一节 经络的现代研究303
一、经络现象303
二、经络检测305
三、经穴-脏腑相关的研究307
四、有关经络实质的几种主要学术观点308
第二节 腧穴的现代研究310
一、腧穴形态结构研究310
二、腧穴生物物理研究311
三、腧穴病理反应研究313
四、腧穴刺激效应研究314
附录一 古代人体部位名称简释316
附录二 经络腧穴歌诀选录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