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灸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针灸学
  • 燕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45610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针灸学-中医学院-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针灸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学习要求1

重点内容1

一、针灸学的主要内容1

二、针灸学的特点1

三、针灸学发展简史1

四、针灸学在国外的传播与交流4

归纳总结4

测题验4

参考答案8

上篇 经络腧穴10

第一章 经络总论10

学习要求10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10

重点内容10

一、经络的含义10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依据11

三、经络学说的发展11

难点讲解12

一、《帛书·经脉》与《灵枢·经脉》的区别12

二、“支节”和“三百六十五节”12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13

重点内容13

一、十二经脉13

二、奇经八脉14

三、十五络脉15

四、十二经别15

五、十二经筋16

六、十二皮部16

难点讲解17

一、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的区别17

二、经别与络脉的不同17

三、十五络脉主要循行部位及主要病候17

四、脏腑分阴阳,与经脉的对应关系18

第三节 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19

重点内容19

一、标本与根结19

二、气街19

三、四海19

难点讲解20

一、标本与根结的区别和联系20

二、四海与经气的组成和来源20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21

重点内容21

一、生理功能21

二、病理变化21

三、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21

归纳总结22

测题验22

参考答案29

第二章 腧穴总论32

学习要求32

重点内容32

一、腧穴的发展、分类与命名32

二、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33

三、腧穴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34

四、特定穴35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41

难点讲解43

一、五输穴与阴阳五行的配合关系43

二、原气与原穴的关系43

三、五输穴之“输”与背俞穴之“俞”的区别44

四、八脉与八穴脉气相通的途径44

归纳总结45

测题验45

参考答案51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54

学习要求54

第一节 十二经脉54

重点内容54

一、手太阴肺经54

二、手阳明大肠经59

三、足阳明胃经65

四、足太阴脾经75

五、手少阴心经80

六、手太阳小肠经83

七、足太阳膀胱经88

八、足少阴肾经101

九、手厥阴心包经106

十、手少阳三焦经110

十一、足少阳胆经116

十二、足厥阴肝经124

难点讲解129

一、经脉部分129

二、腧穴部分132

第二节 奇经八脉133

重点内容133

一、督脉133

二、任脉138

三、其他六脉主病简表143

难点讲解143

第三节 常用奇穴145

重点内容145

一、定位与主治145

二、刺灸注意事项148

归纳总结148

测题验148

参考答案167

中篇 刺灸法176

第四章 刺灸法总论176

学习要求176

重点内容176

一、刺灸法的概念176

二、刺灸法的起源和发展176

难点讲解178

古九针178

归纳总结178

测题验179

参考答案181

第五章 刺灸法各论183

第一节 毫针刺法183

学习要求183

重点内容183

一、针刺前的准备183

二、毫针的刺法184

三、行针与得气185

四、针刺补泻187

五、留针与出针188

六、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188

难点讲解189

一、复式补泻手法的操作方法和适应证189

二、针刺注意事项190

三、巨刺和缪刺的异同190

四、《灵枢·官针》中的三种输刺190

五、“龙、虎、龟、凤”四种针刺方法191

六、“从卫取气,从营置气”的补泻法191

七、“凡针之法,先必本于神”191

归纳总结192

测题验192

参考答案198

第二节 灸法200

学习要求200

重点内容200

一、灸法的意义和作用200

二、灸法的种类201

三、常用灸法的适应证和操作方法201

难点讲解203

一、施灸的顺序和补泻203

二、施灸注意事项203

归纳总结203

测题验204

参考答案206

第三节 拔罐法207

学习要求207

重点内容208

一、拔罐法的概念、作用及适应证208

二、拔罐的方法208

三、拔罐法的应用209

四、拔罐的注意事项209

归纳总结209

测题验210

参考答案212

第四节 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213

学习要求213

重点内容213

一、三棱针法213

二、皮肤针法214

三、皮内针法215

四、电针法215

五、穴位注射法217

归纳总结218

测题验218

参考答案224

第五节 头针226

学习要求226

重点内容226

一、头针的概念及理论依据226

二、标准头穴线的功能与主治226

三、头针的适应证227

四、头针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227

难点讲解227

归纳总结228

测题验228

参考答案230

第六节 耳针231

学习要求231

重点内容231

一、耳穴、耳针的概念231

二、耳穴的分布规律232

三、耳穴的分布与主治概要232

四、耳穴的临床应用233

归纳总结234

测题验234

参考答案237

下篇 针灸治疗239

第六章 治疗总论239

学习要求239

重点内容239

一、八纲脏腑经络证治239

二、针灸治疗原则245

三、针灸治疗作用247

四、针灸处方247

五、特定穴的应用248

归纳总结254

测题验255

参考答案259

第七章 治疗各论262

第一节 内科病证262

学习要求262

重点内容262

一、中风262

二、眩晕264

三、头痛(附:三叉神经痛)264

四、面瘫267

五、腰痛268

六、胁痛268

七、痹证269

八、痿证270

九、痫证271

十、癫狂272

十一、不寐273

十二、脏躁(郁证)274

十三、惊悸、怔忡275

十四、感冒276

十五、咳嗽277

十六、哮喘278

十七、肺痨279

十八、疟疾280

十九、呕吐280

二十、胃痛282

二十一、腹痛283

二十二、黄疸284

二十三、泄泻285

二十四、痢疾286

二十五、便秘287

二十六、脱肛288

二十七、癃闭289

二十八、水肿290

二十九、遗精291

三十、阳痿292

三十一、消渴293

归纳总结293

测题验294

参考答案304

第二节 妇儿科病证311

学习要求311

重点内容311

一、月经不调311

二、痛经313

三、经闭314

四、崩漏315

五、带下病316

六、胎位不正317

七、滞产317

八、乳少318

九、阴挺318

十、小儿遗尿319

十一、小儿惊风320

十二、疳积321

十三、小儿食积321

十四、小儿脑性瘫痪322

归纳总结323

测题验323

参考答案327

第三节 皮外科病证329

学习要求329

重点内容329

一、风疹329

二、疔疮330

三、痄腮331

四、乳痈332

五、乳癖333

六、肠痈334

七、痔疮334

八、疝气335

九、扭伤(附:落枕)336

十、肘劳337

十一、腱鞘囊肿338

十二、丹毒339

十三、蛇丹339

十四、扁平疣340

十五、神经性皮炎341

十六、痤疮341

十七、斑秃342

归纳总结343

测题验343

参考答案347

第四节 五官科病证350

一、目赤肿痛350

二、麦粒肿351

三、近视352

四、耳鸣、耳聋352

五、鼻渊353

六、牙痛354

七、咽喉肿痛355

八、口疮356

测题验356

参考答案359

第五节 急症361

一、晕厥361

二、虚脱361

三、高热362

四、抽搐363

五、急痛(内脏绞痛)363

六、出血365

归纳总结367

测题验368

参考答案370

附篇 常用针灸歌诀371

一、《井荥输原经合歌》371

二、《十五络穴歌》371

三、《十二背俞穴歌》372

四、《十二募穴歌》372

五、《八会穴歌》372

六、《下合穴歌》372

七、《十六郄穴歌》372

八、《八脉交会八穴歌》372

九、《四总穴歌》373

十、《回阳九针歌》373

十一、《孙思邈先生针十三鬼穴歌》373

十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歌》374

十三、《骨度分寸歌》374

模拟试题(一)375

模拟试题(二)381

模拟试题(三)387

模拟试题(四)3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