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辽宋金北京地区韵部演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丁治民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黄山书社
- ISBN:780707370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78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187页
- 主题词:北京话-韵母-研究-隋唐时代;北京话-韵母-研究-辽宋金元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唐辽宋金北京地区韵部演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说1
第一节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1
第二节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9
第二章 唐五代北京地区用韵研究15
第一节 唐五代北京地区韵系与特殊韵字研究19
阴声韵19
歌戈部31
家麻部31
鱼模(含近体诗虞模)部31
近体诗鱼居部31
皆来(含近体诗灰咍)部31
近体诗佳皆部31
齐祭(含近体诗齐西)部31
支微(含近体诗支脂)部31
近体诗微衣部31
萧宵部31
肴交部31
豪高部31
尤侯部31
阳声韵31
谈盐(含近体诗谈覃)部43
侵寻部43
寒桓部43
删山部43
先仙部43
真谆部43
文欣(含近体诗文分)部43
元魂部43
江阳(含近体诗阳唐)部43
近体诗江双部43
庚青(含近体诗庚清)部43
近体诗青形部43
登蒸部43
东钟(含近体诗东红)部43
近体诗冬钟部43
入声韵43
屋烛部49
曷屑部49
质物部49
药铎部49
觉学部49
陌昔部49
德职部49
缉邑部49
合答部49
叶帖部49
第二节 唐五代北京地区不同韵部之间通押研究49
阴声韵各部49
歌戈部与鱼模部57
歌戈部与家麻部57
支微部与鱼模部57
止摄与蟹摄57
尤侯部唇音字与鱼模部57
阳声韵各部57
臻、深、梗三摄互叶61
庚青部与蒸登部61
真文部、魂痕部、寒桓部、山删部与先仙部61
东钟部与庚清部61
侵寻部、庚青部、真文部与东钟部61
入声韵各部61
觉药部与屋烛部64
曷屑部与质物部64
质物部与陌昔部64
陌昔部与职德部64
屋烛部与德职部64
第三节 唐五代北京地区用韵异调相押讨论64
上去通押与浊上变去64
平上通押68
第三章 辽代北京地区用韵研究70
第一节 辽代北京地区韵系与特殊韵字研究72
阴声韵72
歌戈部76
家麻部76
皆来部76
支微部76
鱼模部76
萧豪部76
尤侯部76
阳声韵76
谈盐部79
寒先部79
侵寻部79
真文部79
庚蒸部79
江阳部79
东钟部79
入声韵79
铎药部82
屋烛部82
德昔部82
月业部82
质没部82
第二节 辽代北京地区不同韵部之间通押研究82
阴声韵各部82
支微部与皆来部84
鱼模部与萧豪部84
尤侯部唇音字84
阳声韵各部84
侵寻部与真文部84
谈盐部与寒先部84
真文部与庚青部84
入声韵各部84
屋烛部与德昔部85
质没部与德昔部85
第三节 辽代北京地区用韵异调相押讨论85
上去通叶与浊上变去85
平去互押86
第四章 宋代北京地区用韵研究87
第一节 宋代北京地区韵系与特殊韵字研究90
阴声韵90
歌戈部97
家麻部97
鱼模部97
皆来部97
支微部97
萧豪部97
尤侯部97
阳声韵97
谈盐部106
侵寻部106
寒先部106
真文部106
江阳(含古体诗和文阳唐)部106
古体诗和文江双部106
庚蒸(含近体诗庚青)部106
近体诗蒸登部106
东钟部106
入声韵106
屋烛部109
德质部109
觉铎部109
月业部109
第二节 宋代北京地区不同韵部之间通押研究109
阴声韵各部109
支微部与鱼模部114
支微部与皆来部114
尤侯部唇音字与鱼模部114
阳声韵各部114
真文部、庚青部与侵寻部117
阳唐部与庚青部117
入声韵各部117
德质部与月业部119
德质部与药铎部119
德质部与屋烛部119
屋烛部与觉铎部119
第三节 宋代北京地区用韵异调相押讨论119
上去混押与浊上变去119
平去通叶121
第五章 金代北京地区用韵研究122
第一节 金代北京地区韵系与特殊韵字研究125
阴声韵125
歌戈部132
家麻部132
鱼模部132
皆来部132
支微部132
萧豪部132
尤侯部132
阳声韵132
谈盐部140
侵寻部140
寒先(含近体诗寒山)部140
近体诗先仙部140
真文部140
阳唐部140
庚蒸(含近体诗庚青)部140
近体诗蒸登部140
东钟部140
入声韵140
月业部143
觉铎部143
屋烛部143
德质部143
第二节 金代北京地区不同韵部之间通押研究143
阴声韵各部143
歌戈部与家麻部147
支微部与皆来部147
尤侯部唇音字与鱼模部147
阳声韵各部147
侵寻部与谈盐部151
寒山部与谈盐部151
真文部与庚蒸部151
庚清部与侵寻部151
入声韵各部151
德质部与月业部153
月业部与药铎部153
屋烛部与德质部153
阴入通叶153
第三节 金代北京地区用韵异调相押讨论153
上去通押与浊上变去153
平去通押158
平上通叶158
第六章 唐辽宋金北京地区的韵部演变159
第一节 近体诗韵部演变160
第二节 古体诗和文韵部演变163
第三节 结语165
参考文献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