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美)班克斯(Banks,J.)等著;肖田元,范文慧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21340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离散系统(自动化)-系统仿真-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入门2
第1章 仿真绪论2
1.1 仿真何时适用2
1.2 仿真何时不适用3
1.3 仿真的优缺点3
1.4 应用领域4
1.5 系统和系统环境6
1.6 系统的成分6
1.7 离散系统和连续系统7
1.8 系统的模型8
1.9 模型的类别8
1.10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9
1.11 仿真研究的步骤9
参考文献12
习题13
第2章 仿真实例15
2.1 排队系统的仿真15
2.2 库存系统的仿真27
2.3 其他仿真实例33
2.4 小结40
参考文献41
习题41
第3章 基本原理47
3.1 离散事件仿真中的概念47
3.1.1 事件调度/时间推进算法49
3.1.2 世界观52
3.1.3 采用事件调度法手工仿真54
3.2 表处理61
3.2.1 表:基本性质和操作62
3.2.2 使用数组进行表处理62
3.2.3 使用动态分配和链表64
3.2.4 高级技术66
3.3 小结66
参考文献66
习题66
第4章 仿真软件68
4.1 仿真软件的历史68
4.1.1 探索阶段(1955~1960)69
4.1.2 出现阶段(1961~1965)69
4.1.3 形成阶段(1966~1970)69
4.1.4 发展阶段(1971~1978)70
4.1.5 巩固和改进阶段(1979~1986)70
4.1.6 集成环境阶段(1987~现在)70
4.2 仿真软件选集70
4.3 一个仿真实例73
4.4 用Java语言仿真74
4.5 用GPSS仿真80
4.6 用SSF仿真84
4.7 仿真软件87
4.7.1 Arena87
4.7.2 AutoMod88
4.7.3 Extend89
4.7.4 Flexsim89
4.7.5 Micro Saint89
4.7.6 ProModel90
4.7.7 QUEST90
4.7.8 SIMUL891
4.7.9 WITNESS92
4.8 实验和统计分析工具92
4.8.1 一般特性92
4.8.2 产品92
参考文献94
习题95
第二部分 数学模型与统计模型104
第5章 仿真中的统计模型104
5.1 术语和概念回顾104
5.2 有用的统计模型108
5.3 离散分布111
5.4 连续分布114
5.5 泊松过程128
5.5.1 泊松过程的性质129
5.5.2 非平稳泊松过程130
5.6 经验分布131
5.7 小结133
参考文献133
习题133
第6章 排队模型138
6.1 排队系统的特点138
6.1.1 拟到达总体139
6.1.2 系统容量140
6.1.3 到达过程140
6.1.4 排队行为与排队规则141
6.1.5 服务时间与服务机制141
6.2 排队标记143
6.3 排队系统的长时间运行性能指标144
6.3.1 系统L中的时间平均数144
6.3.2 每个顾客在系统中花费的平均时间w145
6.3.3 守恒方程:L=λw146
6.3.4 服务台利用率147
6.3.5 排队问题中的费用151
6.4 无限总体马尔可夫模型的稳态行为特性152
6.4.1 具有泊松到达及无限容量的单服务台队列:M/G/1153
6.4.2 多服务台队列:M/M/c/∞/∞157
6.4.3 具有泊松到达及有限容量的多服务台队列:M/M/c/N/∞161
6.5 有限总体模型(M/M/c/K/K)的稳态行为特性163
6.6 排队网络165
6.7 小结167
参考文献168
习题168
第三部分 随机数174
第7章 随机数的产生174
7.1 随机数的性质174
7.2 伪随机数的产生174
7.3 产生随机数的方法175
7.3.1 线性同余法175
7.3.2 组合线性同余发生器178
7.3.3 随机数流179
7.4 随机数的检验180
7.4.1 频率检验181
7.4.2 自相关性检验184
7.5 小结185
参考文献186
习题186
第8章 随机变量的产生189
8.1 反变换技术189
8.1.1 指数分布189
8.1.2 均匀分布192
8.1.3 韦布尔分布192
8.1.4 三角分布193
8.1.5 经验连续分布194
8.1.6 无封闭形式反函数的连续分布197
8.1.7 离散分布197
8.2 舍选技术201
8.2.1 泊松分布201
8.2.2 非平稳泊松过程203
8.2.3 伽马分布204
8.3 特殊性质205
8.3.1 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的直接变换205
8.3.2 卷积法207
8.3.3 更多的特殊性质207
8.4 小结208
参考文献208
习题208
第四部分 仿真数据分析212
第9章 输入建模212
9.1 数据收集212
9.2 用数据辨识分布214
9.2.1 直方图214
9.2.2 选择分布簇217
9.2.3 分位点-分位点(q-q)图219
9.3 参数估计220
9.3.1 统计学原理: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220
9.3.2 建议使用的估计量222
9.4 拟合优良度检验226
9.4.1 X2检验226
9.4.2 具有相等概率的X2检验228
9.4.3 科尔莫戈罗夫-斯米尔诺夫拟合优良度检验230
9.4.4 p值和“最佳拟合”231
9.5 拟合非平稳泊松过程232
9.6 选择无数据的输入模型233
9.7 多变量与时间序列输入模型234
9.7.1 协方差和相关系数234
9.7.2 多变量输入模型235
9.7.3 时间序列输入模型236
9.7.4 正态分布到任何分布的变换237
9.8 小结239
参考文献240
习题241
第10章 仿真模型的检验和验证246
10.1 模型的建立、检验和验证246
10.2 仿真模型的检验247
10.3 模型的校验和验证250
10.3.1 表面效度251
10.3.2 模型假设的验证251
10.3.3 输入-输出变换的验证252
10.3.4 输入-输出验证:利用历史输入数据259
10.3.5 输入-输出验证:利用图灵机检验262
10.4 小结263
参考文献263
习题264
第11章 单一模型的输出分析266
11.1 关于输出分析的仿真类型266
11.2 输出数据的随机性268
11.3 性能度量及其估计271
11.3.1 点估计271
11.3.2 置信区间估计272
11.4 终止型仿真的输出分析273
11.4.1 统计学基础274
11.4.2 具有规定精度的置信区间276
11.4.3 分位数277
11.4.4 由求和数据估计概率和分位数278
11.5 稳态仿真的输出分析279
11.5.1 稳态仿真中的初始化偏差280
11.5.2 稳态仿真的误差估计284
11.5.3 稳态仿真的重复运行方法287
11.5.4 稳态仿真中的样本量290
11.5.5 稳态仿真中区间估计的批均值291
11.5.6 分位数293
11.6 小结294
参考文献294
习题295
第12章 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与评价300
12.1 双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300
12.1.1 具有相等方差的独立采样303
12.1.2 具有不相等方差的独立采样303
12.1.3 公共随机数304
12.1.4 具有规定精度的置信区间310
12.2 多个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311
12.2.1 用于多方案比较的Bonferroni法311
12.2.2 用Bonferroni法选择最佳方案315
12.2.3 用Bonferroni法进行筛选317
12.3 元建模318
12.3.1 简单线性回归318
12.3.2 回归的显著性检验321
12.3.3 多重线性回归323
12.3.4 回归的随机数分派324
12.4 基于仿真的优化324
12.4.1 “基于仿真的优化”指的是什么325
12.4.2 为什么基于仿真的优化很困难326
12.4.3 鲁棒启发方法的应用327
12.4.4 一个例证:随机搜索328
12.5 小结330
参考文献331
习题331
第五部分 应用336
第13章 制造与物料储运系统仿真336
13.1 制造与物料储运仿真336
13.1.1 制造系统的模型337
13.1.2 物料储运系统的模型338
13.1.3 一些常用的物料储运装置338
13.2 目标与性能度量339
13.3 制造与物料储运仿真中的问题340
13.3.1 停工期和故障建模340
13.3.2 跟踪驱动模型343
13.4 制造与物料储运系统仿真的案例研究344
13.5 制造实例:一个装配生产线的仿真346
13.5.1 系统描述和模型假设346
13.5.2 仿真前的分析348
13.5.3 仿真模型以及系统设计的分析349
13.5.4 工位利用率分析349
13.5.5 潜在系统改进的分析350
13.5.6 结束语351
13.6 小结351
参考文献351
习题352
第14章 计算机系统仿真358
14.1 引言358
14.2 仿真工具360
14.2.1 面向进程仿真工具361
14.2.2 面向事件仿真工具363
14.3 模型输入364
14.3.1 调制泊松过程364
14.3.2 虚拟内存参照366
14.4 高层次的计算机系统仿真372
14.5 CPU仿真374
14.6 内存仿真377
14.7 小结380
参考文献380
习题381
第15章 计算机网络仿真383
15.1 引言383
15.2 通信流量建模384
15.3 媒介访问控制387
15.3.1 令牌传递协议387
15.3.2 以太网389
15.4 数据链路层391
15.5 传输控制协议392
15.6 模型构建397
15.6.1 构建397
15.6.2 例子398
15.7 小结400
参考文献401
习题401
附录A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