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域综合承载传送技术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域综合承载传送技术及应用
  • 王光全,黄永亮,廖军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43706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城域网-无线电通信-通信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域综合承载传送技术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本地传送网的演进1

1.2本地电信级业务的发展方向7

1.3本地网面临的挑战8

1.4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的特点9

第2章 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络架构分析12

2.1现有城域承载和传送网的网络架构及应用技术12

2.1.1网络概况12

2.1.2本地传送网14

2.1.3 IP城域网15

2.1.4有线接入网16

2.2城域业务需求分析17

2.2.1移动回传18

2.2.2固定宽带业务19

2.2.3固话业务20

2.2.4集团客户业务21

2.3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的网络功能与承载带宽分析21

2.4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的目标架构23

2.4.1城域综合承载传送与接入的基本要求23

2.4.2城域综合传送承载与接入网架构分析24

2.4.3城域综合传送承载网架构实现与主要功能26

2.5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的业务定位及与IP城域网的关系27

2.6主要应用技术比较与技术选择29

2.6.1引入IP/MPLS技术的必要性29

2.6.2 MPLS-TP技术30

2.6.3 UTN(统一承载传送网)概念的提出和实现31

第3章 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技术34

3.1概述34

3.1.1应用在综合承载传送网上的IP/MPLS技术与标准IP/MPLS技术的区别34

3.1.2应用在综合承载传送网上的IP/MPLS技术主要功能36

3.2 L3/L2的网络功能论证37

3.3城域综合承载传送技术38

3.3.1设备技术38

3.3.2路由技术50

3.3.3 MPLS技术61

3.3.4 OAM技术65

3.3.5仿真技术68

3.3.6保护技术70

3.3.7 QoS技术73

第4章 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的频率和时间同步77

4.1概述77

4.1.1综合城域承载网络对频率同步的需求77

4.1.2移动及其他相关业务对时间同步的需求78

4.2频率和时间同步79

4.2.1频率同步的地面定时链路传送79

4.2.2时间同步82

4.2.3 PTP时间同步网络85

4.3分组承载设备和基站设备功能及性能要求87

4.3.1 1588v2高精度时间服务器(PRTC+GM)的功能和设备配置87

4.3.2传送承载设备MSTP网元的功能和设备配置88

4.3.3分组承载设备网元的功能和设备配置88

4.3.4传送承载设备OTN的功能和设备配置89

4.3.5基站设备的同步功能和设备配置92

4.3.6设备的频率同步接口和时间同步接口要求93

4.4同步定时链路的组织94

4.4.1概述94

4.4.2 2G/3G基站同步的定时链路组织95

4.4.3 LTE基站频率同步定时链路组织96

4.4.4 LTE基站1588时间同步网同步链路组织96

4.4.5频率和时间链路的切换97

4.5时间同步网关于频率层和时间层的协调和选源要求97

4.5.1时间同步与频率同步的关系和关联97

4.5.2 PTP网元在网络中的定位和运行方式98

4.5.3 PTP网元设备时间运行机制及时间层和频率层的协调操作100

4.5.4关于时间接口1PPS+ToD的参数101

4.5.5 PTP域中设备参数的配置102

4.5.6设备上电重启(或进程重启)运行的时间状态102

第5章 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的网管系统103

5.1网管系统基本功能104

5.1.1拓扑管理104

5.1.2配置管理106

5.1.3报表管理106

5.1.4网元管理106

5.1.5故障管理121

5.1.6性能管理129

5.1.7安全管理135

5.1.8北向接口136

5.2秒级流量监测功能138

5.2.1产生背景138

5.2.2技术方案139

5.2.3各厂家实现机制140

5.2.4秒级流量数据分析指标141

5.3告警相关性功能142

第6章 业务开放方式及配置方案143

6.1承载业务分析143

6.1.1 2G/3G语音业务需求类型及特点143

6.1.2 3G FE业务需求类型及特点144

6.1.3 LTE的业务需求类型及特点145

6.2承载业务方案155

6.2.1 2G/3G语音业务承载方案156

6.2.2 3G数据业务承载方案156

6.2.3 LTE业务承载方案157

6.2.4集团客户业务承载158

6.2.5固定宽带业务承载159

6.3 TDM业务承载159

6.3.1业务承载方案159

6.3.2业务保护方案160

6.4以太业务承载161

6.4.1层次化L3VPN承载方案161

6.4.2 PW+L3VPN承载方案163

6.5 ATM电路166

6.5.1 ATM技术166

6.5.2 ATM层协议166

6.5.3 ATM电路的特点167

6.5.4 ATM电路承载业务类型167

第7章 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设备互通技术168

7.1概述168

7.2互通要求169

7.2.1业务互通169

7.2.2网络互通170

7.2.3保护互通171

7.3互通组网171

7.3.1分域组网场景一:分区域UNI互通171

7.3.2分域组网场景二:独立进行进程互通173

7.3.3分域组网场景三:融合互通174

7.3.4各场景方案分析175

7.3.5分层互通176

7.4互通应用177

7.4.1分域互通组网应用177

7.4.2 UTN与CE组网分析及应用策略178

第8章 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信息安全技术182

8.1 UTN的安全防护考虑182

8.1.1 UTN安全概述182

8.1.2 UTN安全风险183

8.2 UTN安全防护建议184

8.2.1数据安全防护建议184

8.2.2流量管控防护建议185

8.3 IPSec的研究与实践186

8.3.1 IPSec概述186

8.3.2基于IPSec的LTE安全网关188

8.4基于云技术的网络安全189

8.4.1基于云技术的网络安全概述189

8.4.2基于云技术的网络安全目标架构190

第9章 网络规划与设计196

9.1网络架构196

9.1.1基础架构196

9.1.2网络组织197

9.2容量设计198

9.3网络协议配置198

9.4网络保护199

9.4.1网内保护199

9.4.2接入链路及双归保护200

9.4.3网间保护200

9.4.4采用底层网络提供保护200

9.5网络同步方式设置201

9.5.1时钟同步201

9.5.2时间同步201

9.5.3 1588v2部署要求201

9.6业务承载方式202

9.7 IP地址规划202

9.7.1网元网管IP地址配置要求202

9.7.2网元设备IP地址配置要求202

9.7.3网元端口IP地址配置要求203

9.8不同厂家UTN设备组网方式203

第10章 城域综合承载传送与OTN技术的协同205

10.1网络泛光化及其影响205

10.1.1网络泛光化及其特点205

10.1.2网络泛光化对网络架构的影响207

10.1.3网络泛光化业务设备提出更高的光接口及OAM维护要求208

10.2综合城域承载传送技术与OTN技术的协同209

10.2.1综合城域承载传送网与OTN网络在同步信息传递上的协同209

10.2.2 OTN为基础结合UTN共同组网210

10.2.3综合城域承载传送网采用OTN接口技术210

10.2.4综合城域承载传送设备采用彩光口组网216

10.2.5 IP网络与WDM/OTN网络协同保护218

第11章 网络测试与验收220

11.1测试项目概述220

11.1.1设备的分类220

11.1.2测试项目一览表220

11.2测试环境配置223

11.2.1单机测试场景图223

11.2.2单机测试网络结构及端口命名224

11.2.3单机设备配置224

11.2.4组网测试场景图225

11.2.5业务配置要求226

11.3数据平面测试226

11.3.1接口测试226

11.3.2分组转发与交换测试228

11.3.3业务适配与承载功能测试230

11.3.4 QoS功能测试235

11.3.5 OAM功能测试241

11.3.6网络保护测试247

11.3.7同步测试250

11.4控制平面测试255

11.4.1路由功能测试255

11.4.2 MPLS功能测试256

11.5设备功能与性能测试258

11.5.1 FIB表容量测试258

11.5.2最大VLL/VPLS数量测试259

11.5.3最大L3 VPN数量测试260

11.5.4最大双归保护组数量测试261

11.5.5最大LSP线性保护组数量测试261

11.5.6最大BFD会话数量测试( 3.3ms)262

11.5.7 MAC地址容量测试263

11.5.8路由振荡测试264

11.5.9转发时延测试265

11.5.10主控卡及电源保护功能测试265

11.5.11业务板卡热插拔测试266

11.5.12整机功耗测试267

11.5.13长时间转发的稳定性测试268

11.6其他测试269

11.6.1 uRPF测试269

11.6.2 AAA功能测试271

11.6.3控制平面防护测试(可选)271

11.6.4一次进站功能测试272

11.6.5三层IP性能监控测试273

11.6.6组播测试274

第12章 城域综合承载传送网技术发展276

12.1 SDN技术概述276

12.2 SDN在UTN中的应用场景279

12.2.1接入层简化运维279

12.2.2路由策略集中控制280

12.2.3全网虚拟化,网络切片280

12.2.4便于网络跨层、跨域互通281

12.3 SDN在UTN中的架构和关键技术282

12.3.1单域控制器与设备282

12.3.2多域控制功能283

12.3.3业务管理与能力开放平台284

12.3.4 NMS/OSS284

12.3.5层间接口技术285

12.4 SDN引入思路与长期演进形式286

12.4.1新增SDN节点287

12.4.2共同组网287

12.4.3长期演进287

12.5小结288

附录A设备厂商资料289

A.1华为UTN设备介绍289

A.1.1接入设备289

A.1.2汇聚设备293

A.1.3核心设备296

A.2烽火UTN设备介绍299

A.2.1接入设备301

A.2.2汇聚设备306

A.2.3核心设备309

A.3中兴UTN设备介绍311

A.3.1接入设备312

A.3.2核心汇聚设备315

附录B 现网运行维护测试经验317

B.1站点环境及电源相关器件317

B.2测试连接器件和线缆317

B.2.1电相关测试器件和线缆317

B.2.2光相关测试器件和线缆318

B.2.3其他工具318

B.3操作终端和连接线318

B.4仪表和专用连接器件319

B.5通信联系保证319

B.6测试准备工作319

参考文献3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