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整车性能主观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汽车整车性能主观评价](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1904518.jpg)
- 吴礼军,管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822227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汽车整车性能主观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汽车主观评价概述1
1.1 引言1
1.2 汽车主观评价的定义及影响因素2
1.3 汽车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特点4
1.4 汽车主观评价属性和主要内容6
第2章 汽车主观评价方法和标准9
2.1 主观评价方法9
2.1.1 排序评价法10
2.1.2 语义分级评价10
2.1.3 等级打分评价11
2.1.4 AUDIT评价法12
2.2 主观评价干扰因素13
2.2.1 人体对频率的反应14
2.2.2 人体对声音的反应14
2.2.3 人体对气味的反应14
2.2.4 人体对色彩的反应15
2.2.5 人体对光线强度的反应16
2.3 主观评价数据统计17
2.3.1 等级打分评价法数据统计17
2.3.2 排序评价法数据统计18
2.4 主观评价结果表达19
第3章 汽车主观评价驾驶道路20
3.1 主观评价道路需求分析20
3.2 主观评价道路介绍21
3.2.1 常用评价道路21
3.2.2 主观评价常用试验场道路23
3.2.3 主观评价道路选择示例28
第4章 乘坐舒适性能主观评价29
4.1 概述29
4.2 评价准备30
4.2.1 样车准备30
4.2.2 评价人员选择32
4.2.3 评价场地选择33
4.3 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33
4.3.1 主要乘坐性能33
4.3.2 次级乘坐性能35
4.3.3 离散冲击性能36
4.4 评价结论37
4.4.1 主观评价表37
4.4.2 评价结果表达38
第5章 转向性能主观评价40
5.1 概述40
5.2 评价准备42
5 2.1 样车准备42
5.2.2 评价人员选择42
5.3 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42
5.3.1 驻车及机动性42
5.3.2 直线行驶控制能力44
5.3.3 弯道行驶控制能力46
5.3.4 转向干扰及错误状态48
5.4 评价结论50
5.4.1 评价表50
5.4.2 评价结果表达52
第6章 操纵稳定性能主观评价54
6.1 概述54
6.2 评价准备55
6.2.1 样车准备55
6.2.2 评价人员选择55
6.2.3 评价场地选择56
6.3 评价内容56
6.3.1 直线行驶稳定性56
6.3.2 弯道行驶稳定性58
6.3.3 瞬态操纵稳定性60
6.4 评价结论62
6.4.1 主观评价表62
6.4.2 评价结果表达63
第7章 制动性能主观评价65
7.1 概述65
7.2 评价准备65
7.2.1 样车准备65
7.2.2 人员准备66
7.2.3 评价场地选择66
7.3 评价内容66
7.3.1 制动系统静态66
7.3.2 制动踏板感68
7.3.3 制动效能70
7.3.4 制动稳定性71
7.3.5 制动舒适性71
7.3.6 制动干扰72
7.3.7 驻车制动73
7.4 评价结论73
7.4.1 主观评价表73
7.4.2 评价结果表达76
第8章 动力性及驾驶性能主观评价78
8.1 概述78
8.2 评价准备79
8.2.1 样车准备79
8.2.2 人员选择79
8.2.3 评价场地选择80
8.3 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80
8.3.1 静态性能80
8.3.2 起步性能82
8.3.3 加速性能84
8.3.4 匀速性能86
8.3.5 换挡性能86
8.3.6 TipinTip out性能88
8.4 评价结论90
8.4.1 主观评价表90
8.4.2 评价结果表达93
第9章 NVH性能主观评价95
9.1 概述95
9.2 评价准备97
9.2.1 样车准备97
9.2.2 人员选择98
9.2.3 评价场地选择98
9.3 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99
9.3.1 动力传动系统NVH性能评价99
9.3.2 道路行驶NVH性能104
9.3.3 电子机械NVH性能107
9.4 评价结论110
9.4.1 主观评价表110
9.4.2 评价结果表达112
第10章 人机及视野性能主观评价115
10.1 概述115
10.2 评价准备115
10.2.1 样车准备116
10.2.2 人员选择116
10.2.3 评价场地选择117
10.3 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117
10.3.1 空间及储物性117
10.3.2 操作性118
10.3.3 坐姿120
10.3.4 进出性123
10.3.5 视野性125
10.3.6 视认性127
10.4 评价结论129
10.4.1 主观评价表129
10.4.2 评价结果表达131
10.5 人机及视野性能主观评价发展134
第11章 气候控制性能主观评价135
11.1 概述135
11.2 评价准备135
11.2.1 样车准备135
11.2.2 人员准备136
11.2.3 评价场地选择137
11.3 评价内容137
11.3.1 总布置137
11.3.2 人机舒适性138
11.3.3 热舒适性140
11.3.4 除霜除雾144
11.3.5 车内空气质量146
11.3.6 NVH147
11.3.7 驾驶匹配性147
11.4 评价结论149
11.4.1 主观评价表149
11.4.2 评价结果表达152
第12章 娱乐系统主观评价156
12.1 概述156
12.2 评价准备157
12.2.1 样车准备157
12.2.2 人员准备157
12.2.3 评价场地选择157
12.3 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158
12.3.1 反应速度158
12.3.2 操作逻辑158
12.3.3 精准度159
12.3.4 视觉效果159
12.3.5 按键品质159
12.3.6 稳定性160
12.3.7 音响效果160
12.4 评价结论161
12.4.1 主观评价表161
12.4.2 评价结果表达162
第13章 夜间操作可视性能主观评价163
13.1 概述163
13.2 评价准备163
13.2.1 样车准备163
13.2.2 人员选择164
13.2.3 环境要求164
13.2.4 试验仪器及评价场地选择165
13.3 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165
13.3.1 外部照明装置性能165
13.3.2 外部信号装置性能169
13.3.3 舱内照明装置性能170
13.3.4 舱内背景光及氛围灯170
13.4 评价结论171
13.4.1 主观评价表171
13.4.2 评价结果表达173
第14章 座椅及约束系统主观评价177
14.1 概述177
14.1.1 座椅概述177
14.1.2 安全带概述178
14.2 评价准备179
14.2.1 样车准备179
14.2.2 人员选择179
14.2.3 评价场地选择180
14.3 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180
14.3.1 座椅主观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180
14.3.2 安全带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188
14.4 评价结论191
14.4.1 主观评价表191
14.4.2 评价结果表达196
第15章 功能性硬件操作品质主观评价203
15.1 概述203
15.2 评价准备204
15.2.1 样车准备204
15.2.2 人员准备205
15.2.3 评价场地选择205
15.3 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205
15.3.1 评价操作方法205
15.3.2 评价关键因素要求207
15.4 评价结论209
15.4.1 主观评价表209
15.4.2 评价结果表达210
第16章 外观品质主观评价211
16.1 概述211
16.2 评价准备212
16.2.1 样车准备212
16.2.2 人员选择212
16.2.3 评价场地选择212
16.3 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212
16.3.1 尺寸公差与防透视213
16.3.2 遮蔽性213
16.3.3 CTF213
16.3.4 标识与标志214
16.3.5 刚度214
16.3.6 操作品质214
16.3.7 固定品质214
16.3.8 触感215
16.3.9 声品质215
16.4 评价结论215
16.4.1 主观评价表215
16.4.2 评价结果表达216
第17章 内饰品质主观评价218
17.1 概述218
17.2 评价准备220
17.2.1 样车准备220
17.2.2 人员选择220
17.2.3 评价场地选择220
17.3 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220
17.3.1 感知品质220
17.3.2 造型品质221
17.3.3 性能品质222
17.3.4 制造品质223
17.3.5 气味224
17.4 评价结论225
17.4.1 主观评价表225
17.4.2 评价结果表达239
第18章 智能驾驶主观评价241
18.1 概述241
18.2 评价准备243
18.2.1 样车准备243
18.2.2 人员准备244
18.2.3 场地选择244
18.3 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244
18.3.1 ACC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244
18.3.2 APA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251
18.4 评价结论256
18.4.1 主观评价表256
18.4.2 评价结果表达259
18.5 智能驾驶评价展望261
第19章 异响主观评价263
19.1 异响概述及主观评价分类263
19.1.1 概述263
19.1.2 异响主观评价的分类264
19.2 评价准备266
19.2.1 样车准备266
19.2.2 评价人员准备266
19.2.3 评价场地选择266
19.3 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266
19.3.1 活动部件异响266
19.3.2 功能件异响267
19.3.3 冷车异响267
19.3.4 平滑路况异响267
19.3.5 一般坏路异响268
19.3.6 恶劣路况异响268
19.3.7 自由评价268
19.3.8 典型环境道路异响268
19.3.9 扫频异响268
19.3.10 道路模拟异响268
19.3.11 典型环境台架异响269
19.4 评价结论269
19.4.1 主观评价表269
19.4.2 评价结果表达269
第20章 整车性能总体主观评价与应用271
20.1 整车性能总体主观评价271
20.2 整车性能总体主观评价的应用273
20.2.1 汽车主观评价指导项目性能目标定位及设定274
20.2.2 汽车主观评价指导项目性能开发277
20.2.3 汽车主观评价指导项目性能目标验证279
20.3 汽车主观评价的应用拓展281
第21章 特殊工况检查282
21.1 概述283
21.2 典型特殊工况案例分析283
21.2.1 机舱溅水溅泥问题283
21.2.2 无钥匙起动系统干扰问题284
21.2.3 外循环风口漏风问题285
21.3 特殊工况的评价内容286
21.3.1 电装领域286
21.3.2 NVH领域288
21.3.3 底盘领域288
21.3.4 机车匹配领域289
21.3.5 内外饰领域289
21.3.6 其他评价290
21.4 评价结论290
21.4.1 主观评价表290
第22章 性能衰减主观评价292
22.1 性能衰减简述292
22.2 性能衰减现状分析293
22.2.1 市场调研分析293
22.2.2 汽车行业衰减研究294
22.3 性能衰减研究开展方法295
22.3.1 性能衰减工作方式295
22.3.2 性能衰减工作模式295
22.3.3 整车性能衰减研究成果296
22.3.4 评价结果表达297
22.4 自主汽车性能衰减的发展与展望299
第23章 性能家族化研究探讨301
23.1 家族化概述301
23.2 性能家族化打造思路303
23.3 性能家族化展望305
参考文献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