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
  • 徐新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5675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 论 表述与被表述:多民族文学的视野与目标1

一、“多民族文学”作为一种命名和领域1

二、“多民族文学”作为一种实践和历史4

三、多民族文学的视野和目标5

第一编 国家、边界和族群13

第一章 “长江故事”:国家地理与族群叙事13

一、“中国印”13

二、溯江源14

三、“中华景象”16

四、“黄河摇篮”与“长江母亲”17

五、“母亲河”19

六、再说长江21

七、国家地理与族群叙事24

第二章 蚩尤和黄帝:族源故事再检讨25

一、“黄帝崇拜”与“蚩尤复活”25

二、“敌人”蚩尤与司马迁笔法28

三、王朝“世家”与“乱神”谱系36

四、“夷夏分辨”与“天下一统”43

五、“华夏”自说与“蛮夷”回应47

六、黄帝、蚩尤再思考52

第三章 “龙传人”与“狼图腾”: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56

一、引言:民族身份的表述问题56

二、“龙的传人”:一个象征的血缘共同体56

三、“狼的图腾”:对夷夏身份的挑战和扩展59

四、“表述民族主义”:身份类型的现实分析65

第四章 民族身份再激发:丹巴藏寨及其旅游影响69

一、引言69

二、影响身份的社会场景69

三、身份变迁的村寨体现73

四、结语83

第五章 西南视野:地方与世界85

一、激活历史85

二、反观西南85

三、参与西南87

四、研究西南92

五、对话西南93

第六章 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95

一、引言:从汉语的“荒”字谈起95

二、农耕文明的“拓荒”话语95

三、草地牧区的文明意义100

四、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106

五、余论110

第二编 文本、表述和民族志115

第七章 “梭嘎”记事:中国首座“生态博物馆”的考察分析115

一、暑期里的田野行程115

二、实践着的现代理念134

三、陇嘎歌声与“央视连线”139

第八章 “礼失求野”与“华夷关联”:生态、食俗与文化140

一、中国食俗:“兴观群怨”与“礼失求野”140

二、西南山地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态与共食会饮150

三、结语163

第九章 “墨尔多”之歌:多样化的文本和实践——多民族文学史观的个案阐述166

一、问题背景166

二、山、神、人:三种事象167

三、藏族群众、汉人、菩萨:三种观点169

四、言、心、身:三种业行175

第十章 从文学到人类学:“民族志”对多民族文学的影响180

一、问题的缘起180

二、“民族志”实践的个人经验185

三、“民族志”的写作环节189

四、科学与人文之间?——“民族志”写作的定位190

五、“民族志”写作:个人与风格193

六、文体和期刊:影响“风格”的两只暗手197

七、文本转换与未来趋势198

第十一章 族群表述:生态文明的人类学意义201

一、引言:甲居故事——敬神路上的环保者201

二、生态恶化与文明问题202

三、多元文化:中国西部的生态遗产204

四、中国崛起与东亚转型205

五、结语:甲居的意义208

第三编 地域、世界和跨文化对话211

第十二章 文明对话中的“原住民转向”211

一、当今世界的不同力量和价值资源211

二、“原住民”含义及其内外表述212

三、“原住民运动”的兴起和演变214

四、“原住民知识”的多重意义216

五、结语218

第十三章 “盖娅”神话与地球家园:“原住民知识”对地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220

一、生物多样性与地球家园220

二、人类行为对生态圈的影响221

三、盖娅神话与原住民知识的价值和意义223

第十四章 “我们”反对“我们”?评说亨廷顿的“新国族主义”226

一、“我们”就是“我们”226

二、“我们”需要“他们”228

三、“我们”反对“我们”?229

四、不同“我们”间的折射233

第十五章 族群问题与校园政治:“族群研究”在哈佛236

一、引子:哈佛“展演”236

二、族群研究:在哈佛及美国兴起的原因237

三、“校园辩论”:多元文化时代的教育改革242

四、哈佛演变:从核心课程到族群研究246

五、余论253

第十六章 英国不是“不列颠”:多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比较255

一、国名的翻译255

二、国旗的象征257

三、国歌的对比261

四、“国族”的认同265

五、“中”、“英”的对比268

第十七章 跨文化对话:“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与族群自表述272

一、背景介绍273

二、NMAI简述277

三、与其他博物馆的比较286

四、相关分析293

结语“多民族文学史观”304

一、引言304

二、“国别文学史”的由来和影响304

三、“文学国家化”的回望与反思306

四、“少数民族文学”提法的拓展和突破309

五、“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含义和诉求311

参考文献315

后记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