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FTTx ODN技术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FTTx ODN技术与应用
  • 李春生,林中,李琳莹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54784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FTTx ODN技术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国家宽带战略1

1.1 中国互联网1

1.1.1 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状况1

1.1.2 中国网民规模及特点2

1.1.3 中国互联网的应用3

1.2 中国宽带接入技术的新特点3

1.3 中国国家宽带战略5

1.3.1 宽带网络十二五规划5

1.3.2 光纤到户国标的发布5

1.3.3 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6

1.3.4 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7

1.3.5 “互联网+”行动计划8

1.3.6 宽带提速降费9

1.4 世界各国宽带战略10

1.4.1 日本10

1.4.2 韩国11

1.4.3 美国14

1.4.4 欧盟16

1.5 宽带战略会推动FTTx发展18

参考文献19

第2章 接入网技术21

2.1 引言21

2.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21

2.1.2 接入网的功能模型21

2.2 接入网的分类22

2.2.1 接入技术分类22

2.2.2 接入网的分类22

2.3 基于双绞线的xDSL技术23

2.4 基于HFC网的Cable Modem技术24

2.5 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LAN25

2.6 光接入网27

2.6.1 光接入网的基本概念27

2.6.2 拓扑结构27

2.6.3 有源光纤接入网络29

2.6.4 无源光纤接入网络30

2.6.5 光纤接入网特点31

2.7 光纤接入网的应用类型32

2.8 无线宽带技术WiFi34

2.8.1 主流的WiFi种类35

2.8.2 WiFi突出优势36

参考文献37

第3章 PON接入技术38

3.1 PON技术概述38

3.1.1 PON的基本概念38

3.1.2 PON的工作原理38

3.1.3 PON网络拓扑40

3.1.4 PON中基本网络单元设备41

3.1.5 PON典型应用43

3.1.6 PON的分类46

3.2 EPON47

3.2.1 EPON简介47

3.2.2 EPON协议的层次结构48

3.2.3 EPON多点控制协议的机制49

3.2.4 EPON技术发展51

3.2.5 EPON接入系统的特点52

3.2.6 EPON关键技术53

3.3 GPON54

3.3.1 GPON简介54

3.3.2 GPON工作机制55

3.3.3 10G-PON57

3.3.4 GPON的应用57

3.4 EPON和GPON的技术比较58

3.4.1 技术参数比较58

3.4.2 QoS比较59

3.4.3 成本分析60

3.4.4 成熟度比较60

3.4.5 业务性能与OAM比较61

3.4.6 EPON与GPON应用比较61

3.5 PON应用中实际问题62

3.5.1 PON网络的保护性问题62

3.5.2 ONU的供电问题62

3.5.3 网管和运维的挑战63

3.6 总结63

参考文献64

第4章 FTTx中的光纤光缆65

4.1 概述65

4.2 光纤原理66

4.2.1 折射和折射率66

4.2.2 传输功率的分配与模场直径67

4.3 光纤分类67

4.3.1 按传输波长分类67

4.3.2 按折射率分布分类68

4.3.3 按套塑结构分类69

4.3.4 按传输模式分类69

4.3.5 按光纤的材料分类70

4.4 常用单模光纤71

4.4.1 G.652光纤(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71

4.4.2 G.653光纤(色散位移单模光纤)72

4.4.3 G.654光纤(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73

4.4.4 G.655光纤(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73

4.4.5 G.656光纤(宽波长段光传输用非零色散单模光纤)74

4.4.6 新型光纤74

4.5 光缆基础知识76

4.5.1 概述76

4.5.2 光缆类别77

4.6 光缆结构80

4.6.1 结构类型80

4.6.2 中心管式光缆80

4.6.3 层绞式光缆81

4.6.4 骨架式光缆81

4.7 光缆的命名规范82

4.7.1 型号的组成内容、代号及意义82

4.7.2 规格85

4.7.3 实例88

4.7.4 光缆主要型式88

4.8 FTTx中的光纤光缆89

4.8.1 馈线段光缆90

4.8.2 FTTx中的配线光缆101

4.8.3 FTTx中的入户光缆102

参考文献104

第5章 G.657弯曲不敏感光纤105

5.1 G.657光纤概述105

5.2 弯曲对光传播的影响106

5.2.1 弯曲损耗的物理机制106

5.2.2 光纤弯曲对数值孔径(NA)的影响107

5.3 光纤弯曲损耗的射线分析108

5.3.1 光纤弯曲部分中子午光线的传播108

5.3.2 光纤弯曲后对出射光锥的影响109

5.4 弯曲损耗的电磁理论分析110

5.4.1 等效折射率分布110

5.4.2 传导模的变化110

5.4.3 弯曲损耗的表达式113

5.5 影响弯曲损耗的因素113

5.6 弯曲不敏感光纤G.657标准114

5.6.1 国际标准114

5.6.2 G.657国内标准119

5.7 G.657光纤的设计和制造工艺120

5.7.1 小模场直径的单模光纤121

5.7.2 包层折射率凹陷光纤123

5.7.3 孔助光纤124

5.7.4 光子晶体光纤126

5.7.5 纳米结构光纤130

5.7.6 不同工艺G.657光纤性能比较131

5.8 G.657单模光纤的测试133

5.8.1 高阶模影响的实验133

5.8.2 滤除高阶模的不同方法137

5.8.3 模场直径两种测试方法的比较139

5.8.4 G.657光纤模场直径的测试建议140

5.8.5 G.657光纤衰减谱性能测试分析141

5.8.6 G.657光纤衰减谱测试的建议145

5.8.7 G.657光纤宏弯损耗测试研究145

5.8.8 G.657光纤宏弯曲性能的测试149

参考文献150

第6章 塑料光纤151

6.1 塑料光纤概述151

6.1.1 塑料光纤简介151

6.1.2 塑料光纤优势151

6.1.3 塑料光纤缺点152

6.1.4 应用分析152

6.2 塑料光纤市场现状153

6.2.1 塑料光纤发展进程153

6.2.2 塑料光纤主要市场现状155

6.3 塑料光纤的材料158

6.3.1 塑料光纤的包层材料158

6.3.2 塑料光纤的纤芯材料158

6.4 塑料光纤的制备技术159

6.4.1 塑料光纤制备159

6.4.2 POF制备方法比较161

6.5 通信用塑料光纤的标准162

6.5.1 国际塑料光纤标准情况162

6.5.2 塑料光纤国家标准164

6.5.3 塑料光纤的通信行业标准164

6.5.4 塑料光纤国标和行标的对比165

6.5.5 塑料光缆标准165

6.5.6 塑料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标准165

6.6 塑料光纤分类及性能166

6.6.1 分类166

6.6.2 几何尺寸167

6.6.3 光学和传输性能168

6.6.4 机械性能173

6.6.5 环境性能174

6.7 塑料光纤的测试要点175

6.7.1 注入条件175

6.7.2 稳态功率分布对塑料光纤性能测试的影响176

6.7.3 POF中稳态功率分布的判定177

6.7.4 数值孔径179

6.7.5 数值孔径181

6.8 塑料光纤在FTTH中的应用182

6.8.1 塑料光纤综合布线系统182

6.8.2 塑料光纤家庭网络186

6.8.3 POF在局域网中的应用188

6.9 塑料光纤发展展望189

6.9.1 国内塑料光纤发展现状189

6.9.2 产业发展方向189

6.9.3 专家建议190

参考文献191

第7章 光纤活动连接器194

7.1 光纤活动连接器概述194

7.2 光纤活动连接器工作原理197

7.2.1 光纤活动连接器基本原理197

7.2.2 光纤活动连接器端面及检测199

7.2.3 光纤适配器203

7.3 光纤活动连接器分类204

7.3.1 按照连接器结构分类204

7.3.2 按使用的方式分类208

7.3.3 光纤连接器的颜色与型号209

7.4 光纤连接器性能参数210

7.4.1 基本概念210

7.4.2 插入损耗211

7.4.3 回波损耗212

7.5 机械型现场组装式光纤活动连接器214

7.5.1 机械型现场组装式连接器分类214

7.5.2 单连接点连接器组件216

7.5.3 多连接点机械型现场组装式连接器组件223

7.5.4 预置型和非预置型两类机械型现场组装式活动连接器比较225

7.5.5 机械型现场组装式光纤活动连接器主要技术指标226

7.6 热熔型现场组装式光纤活动连接器227

7.6.1 原理227

7.6.2 热熔型现场组装式连接器分类228

7.6.3 热熔型现状组装式光纤活动连接器装配过程229

7.6.4 主要技术指标231

7.7 影响光纤连接器关键光学性能的主要因素232

7.7.1 影响光纤连接器插入损耗的因素232

7.7.2 降低光纤连接器插入损耗的途径236

7.7.3 影响光纤连接器回波损耗的关键因素237

7.7.4 提高光纤连接器回波损耗性能参数的途径240

7.8 现场组装式光纤活动连接器的选择242

7.8.1 光学性能242

7.8.2 可操作性242

7.8.3 经济性243

7.8.4 现场组装式光纤活动连接器的选择243

参考文献244

第8章 光分路器247

8.1 引言247

8.2 光分路器相关基本概念248

8.2.1 光波导248

8.2.2 有效穿透深度250

8.2.3 消逝场251

8.2.4 光耦合器252

8.3 介质平板波导的分析253

8.3.1 概述253

8.3.2 介质平板波导的几何光学分析254

8.3.3 介质平板波导的波动光学分析256

8.3.4 矩形波导的波动光学分析261

8.4 熔融拉锥型(FBT)光分路器264

8.4.1 FBT原理264

8.4.2 FBT型光分路器制作工艺264

8.4.3 熔融拉锥型光分路器特点265

8.5 平面波导型光分路器267

8.5.1 平面波导型光分路器概述267

8.5.2 平面光波导的材料268

8.5.3 平面光波导的制备工艺270

8.5.4 玻璃基PLC制作工艺279

8.5.5 光纤阵列的制作284

8.5.6 封装288

8.5.7 PLC光分路器标准及常用技术指标293

8.6 光分路器的选用300

8.6.1 FBT型分路器和PLC型分路器的比较300

8.6.2 分路器的选用原则302

参考文献302

第9章 智能ODN技术305

9.1 传统ODN现状305

9.2 智能ODN概述307

9.2.1 智能ODN定义307

9.2.2 智能ODN系统特性308

9.2.3 智能ODN在接入网中的位置310

9.3 智能ODN体系结构310

9.3.1 智能ODN功能架构310

9.3.2 智能ODN逻辑架构312

9.4 电子标签载体315

9.4.1 基本要求315

9.4.2 分类316

9.4.3 eID和RFID的性能比较322

9.4.4 电子标签编码格式324

9.5 智能ODN设施325

9.5.1 概述325

9.5.2 智能ODN功能框图326

9.5.3 接口327

9.5.4 主要功能328

9.5.5 智能光纤配线架329

9.5.6 智能光缆交接箱336

9.5.7 智能分纤箱339

9.6 智能管理终端342

9.6.1 概述342

9.6.2 设备形态343

9.6.3 接口344

9.6.4 智能管理终端功能348

9.7 智能ODN管理系统349

9.7.1 概述349

9.7.2 智能ODN管理系统功能350

9.7.3 智能ODN管理系统外部接口352

9.8 智能ODN应用实践353

9.8.1 建设策略353

9.8.2 传统ODN网络智能化改造356

9.8.3 智能ODN与现网运维流程的融合实践360

9.8.4 光纤链路的监测365

9.9 智能ODN应用和发展368

9.9.1 智能ODN的国内试点368

9.9.2 智能ODN存在的问题368

9.9.3 智能ODN的发展趋势369

参考文献3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