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推拿治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推拿治疗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0176620.jpg)
- 刘智斌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1807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4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63页
- 主题词:按摩疗法(中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推拿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推拿基础3
第1章 绪论3
第一节 推拿的起源及发展简史3
一、推拿的起源3
二、推拿的发展简史4
第二节 推拿与按摩导引8
第三节 推拿的特点9
一、以手法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10
二、以防治疾病为目的10
三、符合世界医学发展的方向11
第四节 推拿的主要学术流派11
一、?法推拿11
二、一指禅推拿13
三、内功推拿14
四、正骨推拿14
五、指压推拿16
六、小儿推拿16
七、腹诊推拿17
八、胃病推拿18
九、捏筋拍打推拿19
十、手足病理推拿20
第2章 推拿的作用和原理21
第一节 推拿对伤筋的作用及原理21
一、止痛21
二、消肿22
三、活血化瘀23
四、解除肌肉痉挛23
五、解除粘连24
六、理筋整复25
第二节 推拿对内脏功能调节的作用及原理25
一、内脏病变在体表的反映26
二、刺激体表对内脏功能的调节26
三、调整阴阳,充盈气血29
第3章 推拿治疗的临床应用30
一、治疗特点30
二、治疗原则31
三、基本治法31
四、手法补泻32
五、推拿体位33
六、推拿递质35
七、热敷36
八、注意事项36
九、适应证与禁忌证37
十、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38
第4章 推拿与经络、腧穴39
第一节 经络39
一、经络的组成39
二、十二经脉40
三、奇经八脉52
四、十五络脉58
五、十二经别59
六、十二经筋59
七、十二皮部59
第二节 推拿常用腧穴60
第三节 推拿取穴、配穴67
一、推拿取穴68
二、推拿配穴68
第四节 推拿特定穴69
第5章 推拿常用手法70
第一节 手法概论70
一、手法的基本要求70
二、手法的命名71
三、手法的分类72
四、手法的选择与运用72
第二节 摆动类手法73
一、一指禅推法73
二、?法75
三、揉法76
第三节 摩擦类手法78
一、摩法78
二、擦法79
三、扫散法80
四、推法81
五、抹法83
六、搓法84
第四节 振动类手法85
一、抖法85
二、振法86
第五节 挤压类手法87
一、按法87
二、点法88
三、勾点法90
四、掐法90
五、弹拨法90
六、弹筋法91
七、擅法91
八、扪法92
九、插法92
十、拿法93
十一、拿五经法93
十二、捏法94
十三、捏脊法95
十四、捻法96
十五、勒法97
十六、踩跷法97
第六节 叩击类手法98
一、拍法98
二、拳击法98
三、掌击法99
四、捶法100
五、小鱼际击法100
六、啄法100
七、小指侧击法101
八、弹击法102
第七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102
一、摇法102
二、扳法105
三、背法109
四、拔伸法110
第八节 手法练习111
一、沙袋上手法训练111
二、纸块练习111
三、人体操作练习111
第6章 推拿练功115
第一节 易筋经115
一、韦驮献杵势116
二、横胆降魔杵势117
三、掌托天门势118
四、摘星换斗势119
五、倒拽九牛尾势120
六、出爪亮翅势121
七、九鬼拔马刀势122
八、三盘落地势122
九、青龙探爪势123
十、饿虎扑食势124
十一、打躬击鼓势125
十二、工尾势126
第二节 少林内功126
一、基本裆势127
二、基本动作131
第三节 辅助练功140
一、指力器械练功法140
二、腕力器械练功法141
三、上肢屈肌肌力器械练功法142
四、上肢伸肌肌力器械练功法143
五、上肢外展肌力器械练功法144
六、背部器械练功法145
七、胸部器械练功法146
八、腹部器械练功法147
九、腿部器械练功法148
第二篇 伤筋推拿153
第7章 伤筋推拿常用的诊断方法153
第一节 伤筋诊断概论153
一、询问受伤情况153
二、症状、体征153
三、伤筋的检查153
四、理化检查154
第二节 颈部检查法154
一、望诊154
二、触诊155
三、特殊检查155
四、颈椎正常活动范围156
第三节 胸背与腰部检查法156
一、望诊156
二、触诊157
三、特殊检查158
第四节 肩部检查法159
一、望诊160
二、触诊160
三、功能活动检查161
四、特殊检查试验161
第五节 肘部检查法162
一、望诊162
二、触诊162
三、功能活动检查162
四、特殊检查162
第六节 腕掌指部检查163
一、望诊163
二、触诊163
三、功能活动检查164
四、特殊检查164
第七节 髋部检查164
一、望诊164
二、触诊165
三、髋关节正常活动度165
四、特殊检查165
第八节 膝部检查166
一、望诊166
二、触诊167
三、功能活动检查167
四、特殊检查167
第九节 踝部检查法168
一、望诊168
二、触诊168
三、功能活动检查169
四、特殊检查169
第8章 上肢伤筋170
第一节 肩部及上肢伤筋170
一、肩关节扭挫伤170
二、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症172
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及腱鞘炎174
四、肩峰下滑囊炎176
五、冈上肌肌腱炎178
六、肩关节周围炎181
第二节 肘部及前臂伤筋189
一、肱骨外上髁炎189
二、肱骨内上髁炎192
三、尺骨鹰嘴滑囊炎194
四、旋后肌综合征196
五、前臂伸肌腱周围炎198
第三节 腕及手部伤筋201
一、腕关节扭伤201
二、掌指关节扭伤203
三、腕三角纤维盘软骨损伤205
四、腕管综合征207
五、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210
六、板机指212
七、腱鞘囊肿214
第9章 下肢伤筋217
第一节 髋及大腿伤筋217
一、髋关节扭伤217
二、髋关节滑囊炎219
三、弹响髋222
四、股内收肌损伤224
第二节 膝关节及小腿部伤筋226
一、膝关节半月板损伤226
二、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230
三、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232
四、髌下脂肪垫劳损235
五、腓肠肌损伤237
第三节 踝及足部伤筋238
一、踝关节韧带扭伤238
二、跟腱周围炎242
三、跟痛症244
四、踝管综合征246
第10章 躯干部伤筋249
第一节 颈部伤筋249
一、落枕249
二、颈椎病250
三、前斜角肌综合征259
第二节 急性损伤性腰痛261
一、急性腰肌筋膜损伤261
二、急性腰部韧带损伤264
三、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266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267
第三节 慢性腰腿痛272
一、腰肌劳损273
二、腰三横突综合征274
三、腰臀部筋膜炎276
四、腰椎椎管狭窄症277
五、增生性脊柱炎281
六、强直性脊柱炎284
七、梨状肌劳损综合征287
第11章 脱位290
第一节 脱位概论290
一、脱位的病因病机290
二、脱位的分类291
三、脱位的诊断292
四、脱位的并发症293
五、脱位的治疗294
第二节 颞颌关节脱位295
第三节 上肢关节脱位298
一、肩关节脱位298
二、肘关节脱位300
三、月骨脱位304
四、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脱位306
第四节 髋关节脱位308
第五节 下肢关节脱位313
一、髌骨脱位313
二、膝关节脱位315
三、跖趾关节脱位316
四、趾间关节脱位317
五、跖跗关节脱位318
第12章 关节错缝320
第一节 关节错缝概论320
第二节 下颌关节错缝322
第三节 上肢关节错缝325
一、肩关节错缝325
二、小儿桡骨头错缝326
三、成人肱尺关节错缝327
四、下尺桡关节错缝329
第四节 下肢关节错缝330
一、小 儿髋关节错缝330
二、膝关节错缝331
第五节 躯干关节错缝332
一、寰、枢椎错缝332
二、颈椎小关节错缝334
三、胸椎小关节错缝335
四、腰椎小关节错缝337
五、骶髂关节错缝339
六、耻骨联合错缝340
第三篇 内、妇、五官科疾病的推拿345
第13章 内科疾病345
第一节 感冒345
第二节 哮喘346
第三节 肺气肿349
第四节 高血压病351
第五节 缺血性心脏病355
第六节 头痛357
第七节 失眠360
第八节 面神经炎362
第九节 厥证364
第十节 偏瘫367
第十一节 震颤麻痹369
第十二节 胃痛371
第十三节 胃下垂374
第十四节 胃肠神经官能症376
第十五节 痿证378
第十六节 泄泻381
第十七节 便秘383
第十八节 呃逆385
第十九节 胆绞痛388
第二十节 糖尿病390
第二十一节 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93
第二十二节 癃闭396
第二十三节 阳痿398
第14章 妇科疾病400
第一节 痛经400
第二节 闭经402
第三节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404
第四节 带下405
第五节 盆腔炎407
第六节 子宫脱垂409
第15章 五官科疾病413
第一节 单纯性慢性鼻炎413
第二节 喉喑414
第三节 上睑下垂416
第四节 近视眼418
第四篇 小儿推拿423
第16章 小儿推拿概述423
第一节 小儿推拿发展简史423
第二节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424
一、生理特点424
二、病理特点424
第三节 小儿的生长发育425
一、年龄分期425
二、生理常数426
第四节 小儿推拿处方429
一、推拿处方的表示方法429
二、推拿处方的组成429
第五节 小儿推拿手法补泻429
一、手法的补泻429
二、补泻量429
第六节 药摩法430
第七节 小儿推拿常用介质432
第八节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和须知434
第17章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436
第一节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436
一、推法436
二、揉法439
三、按法439
四、摩法440
五、掐法441
六、捏法441
七、捣法442
八、刮法443
第二节 复式操作手法443
一、黄蜂入洞444
二、开璇玑444
三、按弦走搓摩445
四、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445
五、运土入水445
六、运水入土446
七、海底捞月446
八、打马过天河447
九、猿猴摘果法447
十、赤凤点头法448
十一、总收法(按肩井穴)449
第三节 小儿推拿常用组合手法449
第18章 小儿推拿常见穴位451
第一节 头面部穴位453
一、攒竹(天门)453
二、坎宫(眉弓)454
三、太阳455
四、山根455
五、人中456
六、迎香456
七、牙关456
八、囟门457
九、百会457
十、耳后高骨458
十一、风池459
十二、天柱骨459
第二节 胸腹部穴位460
一、天突460
二、膻中460
三、乳根461
四、乳旁461
五、胁肋461
六、中脘462
七、腹462
八、脐463
九、天枢464
十、丹田464
十一、肚角465
第三节 腰背部穴位466
一、肩井466
二、大椎467
三、风门467
四、肺俞467
五、脾俞468
六、肾俞469
七、腰俞469
八、脊柱469
九、七节骨470
十、龟尾471
第四节 上肢部穴位472
一、脾经472
二、肝经473
三、心经474
四、肺经474
五、肾经475
六、大肠经476
七、小肠经476
八、肾顶477
九、肾纹478
十、四横纹478
十一、小横纹479
十二、掌小横纹479
十三、胃经480
十四、板门480
十五、内劳宫481
十六、内八卦482
十七、小天心482
十八、总筋483
十九、大横纹484
二十、十宣(大王)485
二十一、老龙485
二十二、端正486
二十三、五指节486
二十四、二扇门487
二十五、上马488
二十六、外劳宫488
二十七、威灵489
二十八、精宁489
二十九、外八卦490
三十、一窝风491
三十一、膊阳池491
三十二、三关491
三十三、天河水492
三十四、六腑493
第五节 下肢部穴位494
一、箕门494
二、百虫494
三、膝眼495
四、足三里496
五、前承山496
六、三阴交497
七、解溪497
八、大敦498
九、丰隆498
十、委中499
十一、后承山499
十二、仆参499
十三、昆仑500
十四、涌泉500
第19章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502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502
一、咳嗽502
二、哮喘503
三、肺炎喘嗽504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507
一、厌食症507
二、婴幼儿腹泻508
三、痢疾510
四、呕吐511
五、腹痛513
六、便秘515
七、疳积516
第三节 外科疾病517
一、脱肛517
二、肠套叠519
第四节 传染病520
一、麻疹520
二、痄腮522
三、百日咳524
第五节 骨科疾病526
一、产伤麻痹526
二、小儿肌性斜颈528
三、小儿麻痹后遗症529
四、臀肌挛缩530
五、小儿脑性瘫痪532
六、小儿桡骨头半脱位533
第六节 泌尿系疾病534
癃闭534
第七节 杂病535
一、夜啼535
二、发热537
三、暑热症538
四、惊风540
五、佝偻病542
六、鹅口疮543
七、斜视545
第20章 小儿保健547
婴儿抚触547
一、概述547
二、操作547